國內大城市租房即可落戶的政策,要陸續來了?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最近幾天,有兩座大城市,宣佈租房可落戶。

遼寧省會城市瀋陽宣佈,為推動人口發展,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瀋陽城鎮地區租賃房屋的外地居民,其本人及近親屬可在瀋陽市落戶。除此之外,瀋陽還宣佈,簽訂用工協議等證明的在沈務工人員,其本人及近親屬可在瀋陽落戶。

除了瀋陽,5月13日,「萬億GDP」城市之一的廣東佛山也宣佈,合法穩定就業滿三年,在佛山租房也可落戶。而去年年底,山東經濟強市青島也宣佈,租房可以落戶。

國內大城市租房即可落戶的政策,要陸續來了?

吸納「新鮮血液」

從買房即送戶口,到今天越來越多城市有穩定工作或者租房即可落戶,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與當下人口形勢息息相關。

「大城市戶籍放開是國家戶籍制度改革深化的重要舉措,城市化日益表現為大城市化,所以不少城市希望做大做強,特別是在人口基數上做文章,而戶籍放開自然就成為主要手段。」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分析。

在廣東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年青人只要在一個城市落戶,其消費,包括後續的購買商品房,都將在這一城市進行,這是城市吸納「新鮮血液」的重要方法。他說:「過去,購房、租房落戶政策實施的城市,往往是三四線城市,目的是緩解人口外流。但近期,實施購房落戶,甚至租房落戶的,都是二線熱點城市,且都是人口淨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年青人、新市民前來落戶,並通過租房落戶,釋放內需和消費潛力。」

以佛山為例,「工業強市」是其底色。2023年,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成為全國第二個、廣東首個「工業3萬億」的地級市,僅次於有「最強地級市」之稱的蘇州。

「製造業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作為支撐。所以對佛山這類城市,不僅需要科創方面的人才,同時也需要為製造業吸納大量的勞動人口。」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學研究員牛鳳瑞表示。

與佛山同為珠三角製造業強市的東莞,近期也推出類似策略。根據4月28日出台的《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6月1日起,東莞將施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按照規定,非莞戶籍居民在東莞合法穩定居住就業,在用人單位正常參加東莞社會養老保險,申請時持有東莞有效《廣東省居住證》連續滿1年,可以申請入戶東莞,申請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

而由於臨近廣州,廣、佛兩地在「同城化」的情況下,實際上也在「暗自」爭奪從外地流入珠三角的年青人口。在李宇嘉看來,此前廣州全面放開限購之後,對佛山的影響很大,特別是臨近佛山的番禺、荔灣等區域。對於佛山而言,推出租房落戶等政策,也是為了和廣州爭奪人口。

至於瀋陽,2023年末瀋陽全市常住人口920.4萬人,比2022年年末增長5.7萬人。

瀋陽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瀋陽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

「雖然從‘六普’到‘七普’,東北地區整體人口流失,但是部分東北大城市,人口一直在增長。比如瀋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年青人口,促進經濟發展,一直都是其重要目標之一。」牛鳳瑞說。

租房落戶之困

按照最新發佈的《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穩定居住就業入戶事項調整的通知》,在佛山市持自有合法產權住宅房屋,或在佛山合法穩定就業滿3年(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3年,或連續經商滿3年,可互補疊加)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非佛山市戶籍人員,可以申請入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

不過,即使有相關政策支持,在實際操作階段,租房落戶可能仍然存在一定困難,不少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出台讓租房落戶更方便落地的細則。

事實上,早在去年,佛山下轄的部分區就已經推出租房可以落戶的政策。比如南海區彼時發佈的租房落戶相關細則顯示,屬個人租賃住宅房屋的,同時提供政府房管(或流管)部門出具的出租屋租賃登記證明,並由產權人持身份證現場簽署同意入戶聲明書或提供產權人同意入戶公證書,才可落戶。

這意味著要想順利租房落戶,房東必須同意且配合。

在操作層面,大多數人可能租住的是普通居民的房產,讓房東同意在租住的房子上落戶,是其中的難點。「除非是親屬關係,否則房東很難同意租客落戶,都擔心後續給自己帶來麻煩,之前幫客戶詢問過房東,幾乎都‘一口回絕’。」有當地房產中介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在李宇嘉看來,宣佈有穩定工作,租房可以落戶的城市,可以推出「公共戶」等策略。比如說年青人在某一區或某一街道就業並租房,這個區或者這一街道可以為其提供一個公共的落戶地址。

他說:「不少剛工作的年青人沒能力買房,所以長租模式開始崛起,租房落戶以後可能成為新市民自然而然的選擇。而對年青人、新市民而言,只要落了戶,未來的日常消費肯定會落到這一區域,會對當地經濟做出貢獻,未來他們極大可能在這裏購房。」

租售同權是關鍵

不少新市民之所以願意將戶口遷入所工作的城市,通常與教育息息相關。

「如果一個新市民本身來自農村,願意將戶口遷入所工作的城市,可能面臨自身在村集體中部分潛在利益受損,比如宅基地分配等。在這種情況下還願意遷移戶口,很多的都是為了下一代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牛鳳瑞表示,所以對新市民而言,子女的受教育權是其格外關注的。

但現實情況是,並非有了當地戶口就「萬事大吉」,房產甚至「學區房」成為新市民子女入學的另一大阻礙。

以瀋陽為例,由於招生人數有限,如果適齡兒童想在轄區內入讀熱門小學,需要父母在區域內有戶口和學區相對應的房產。甚至轄區內房產的房產證所有人為(外)祖父母的 ,還需要學生的父母雙方持結婚證、戶口本、身份證到瀋陽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具無房證明原件,這樣才能視招生情況入學。

而在佛山,要想入讀片區內熱門小學,升入對口的重點初中,同樣不僅僅需要家長在所轄片區內有戶口,房產更是其中重要的衡量標準。

「推動租售同權是實現戶籍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吸引和保障新市民的重要手段。但是,這會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學區房政策等。所以,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平衡新市民與已有市民的利益關係。」馬亮說。

在馬亮看來,在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核心是基礎教育,其他方面的公共服務同戶籍的聯繫越來越弱。未來應加強城市教育服務供給,解決新市民面臨的教育不公平問題。他說,考慮到出生率走低,教育服務方面的問題可能隨時間而得以緩解甚至解決。當然,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依然會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突出問題。

作者:趙越(zhaoyue1@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