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涼州:用心用情擦亮民族團結品牌

中新網蘭州5月22日電 (戴文昌 高瑩)近年來,甘肅武威市涼州區致力於打造多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和諧環境,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區通過情感交流與用心經營,讓民族團結意識深入人心,成功打造多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持續擦亮「涼州品牌」,使得「民族團結之花」在涼州大地上絢爛綻放。

5月16日,民眾在主題雕塑「團結書」前排練舞蹈《夢迴拉卜楞》。戴文昌 攝5月16日,民眾在主題雕塑「團結書」前排練舞蹈《夢迴拉卜楞》。戴文昌 攝

涼州區居住著漢、回、藏、東鄉等36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雜居、多宗教並存、多文化交融地區,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和諧共處格局,孕育出多彩富集、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涼州區東關街寺巷子。「曾經,這是條環境髒亂差背街小巷。」寺巷子社區黨委書記李秀君說,隨著武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在上級政府支持下,對巷道進行了改造,清真寺周邊48戶平房住戶居住條件徹底改善。

如今的寺巷子,道路乾淨平整,校園生機勃勃,巷子兩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商舖林立、生意興隆,滿面春風、和諧相處的各族民眾,讓這裏充滿了欣欣向榮的生活氣息。

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長廊」。戴文昌 攝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長廊」。戴文昌 攝

「這幾年,寺巷子發生了很大變化,生活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鄰里之間更加融洽。」寺巷子社區居民馬少卿說,「社區給居民提供了很多表現的舞台,我們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文藝活動,在豐富自己業餘生活的同時,也豐富了轄區居民文化生活,促進了民族團結。」

寺巷子社區積極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行動,組織拍攝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片廣泛進行轉播宣傳,提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知曉率,增強各族民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

「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創建工作中,該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模式,著力構建‘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務全方位’的管理體系,做到創建工作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面推進。」李秀君說。

圖為主題公園里的「彩虹隧道」。戴文昌 攝圖為主題公園里的「彩虹隧道」。戴文昌 攝

為同心共建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涼州,寺巷子社區始終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與轄區內孤寡、空巢老人認親結對,為25名老人提供保姆式日常照料和醫療服務。

「我是寺巷子社區的老住戶了,平時子女不在身邊,社區對我照顧也很多。」寺巷子社區居民張玉梅說,「有時候社區工作人員會幫我買菜,打掃衛生,生病時也是上門服務,春節前還會來看望慰問我們,我感覺很暖心。」

涼州區按照「一廳一路一廣場一公園一長廊」的思路,精心打造涼州區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把涼州植物園打造為宣傳民族政策、開展文體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主題公園。

圖為主題公園內石頭上刻有「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宣傳標語。戴文昌 攝圖為主題公園內石頭上刻有「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宣傳標語。戴文昌 攝

涼州區委統戰部幹部金琬珺說,「我們依託涼州植物園打造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利用公園場地,讓各族民眾在休閑娛樂中,以潤物無聲方式學習領會民族團結深刻內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