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以舊換新」成為汽車消費助推器

    當前,汽車換代更新的需求在萬億元以上級別,再加上回收循環利用等情況,市場整體空間非常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言而喻。王誌遠/攝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1-4月,國內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901.2萬輛和907.9萬輛,同比數別增長7.9%和10.2%。4月,我國汽車行業在經歷了首季度的穩步增長後,迎來了環比的一次小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少車企捲入了「價格戰」,以此換取更多銷量。因此有分析認為,要實現全年穩增長目標,還需要進一步恢復和擴大需求,綜合施策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推動行業平穩增長。

    為了進一步釋放內需,釋放汽車消費活力,商務部等14部門於近期聯合發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提出推動汽車換「能」,著眼於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後市場等汽車全生命週期各環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暢通循環堵點,強化改革創新引領,全鏈條促進汽車以舊換新。

    在《行動方案》推出後,為更好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4月26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發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明確了汽車以舊換新資金補貼政策。

    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誌新看來,《行動方案》的出台和實施,如同下了一場提振市場信心、釋放消費需求的「及時雨」。它們不僅有利於激發消費潛能,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還將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升級。

    有望撬動萬億級市場需求

    「增換購已成為近年來汽車市場發展重要驅動力,增換購規模已經達到了600萬-700萬輛,增換購率在30%左右。」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汽車換代更新的需求在萬億元以上級別,再加上回收循環利用等情況,市場整體空間非常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言而喻。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持同樣的看法。他表示,實施汽車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有利於促進汽車消費,安排就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開展。同時對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促進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

    記者查閱《細則》後發現,該《細則》規定自印發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對個人消費者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當日)註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併購買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

    其中,對報廢上述兩類舊車併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1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併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7000元。

    「具體來看,一方面,在政策的推動下,汽車企業將加大研發力度,推出更加環保、智能、安全的新車型,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政策的實施也將帶動汽車產業鏈上下遊的發展,促進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張翔分析道。

    與此同時,現存的汽車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可以加快完善汽車回收拆解處理體系,使這些可回收的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是汽車流通中的重要環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老舊汽車對交通安全、環境汙染的影響日益突出。對此,歐美等汽車發達國家都在不同時期實施了多種通過補貼促進汽車報廢更新的政策。

    近些年,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部門對「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愈發重視。早在2009年,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等十部門就聯合發佈《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提出四類汽車可享以舊換新補貼,金額從3000元到6000元不等。中央財政更是將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從10億元增加到50億元。該項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至2010年年底。

    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共辦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車輛45.9萬輛,發放補貼資金64.1億元,拉動新車消費49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國全年汽車銷量1806萬輛,這意味著,當年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了2.5%的新車銷量。

    如今,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正在汽車市場有序展開,它或成汽車消費助推劑,撬動萬億級市場需求。車輛上險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車齡超過15年的老舊車輛超800萬輛。

    「若其中一半車輛參與以舊換新,按照新車平均售價17萬元計算,有望帶來7000億新車消費規模。」吳誌新對記者說,「與此同時,通過暢通二手車流通等方式,還能夠有效盤活汽車存量市場,進一步推動二手車市場這個‘藍海’的發展。」

    車企積極響應 為消費「添把火」

    隨著《行動方案》和《細則》的陸續發佈,多家車企積極響應,結合「以舊換新」政策,推出了多種多樣的優惠和補貼活動。

    其中,吉利汽車以舊換新限時最高補貼6.3萬元;長安汽車以舊換新活動的綜合補貼最高可達到5.7萬元;東風集團也啟動汽車以舊換新行動,覆蓋旗下超50個車型,預計置換補貼超百億……

    「此輪‘以舊換新’是‘政府搭台,車企唱戲’,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薛旭表示,推動汽車以舊換新,既是一個惠民工程,同時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預計有很多消費者會參與進來。

    上海市民姚佳希就是「以舊換新大軍」中的一員,她的卡羅拉已經開了近10年。在車輛使用狀態每況愈下,以及新能源汽車配置不斷更新的影響下,姚佳希想要置換一輛新能源汽車。

    「我每天上班通勤往返近50公里。如果換一台新能源汽車,在安裝家用充電樁的情況下,每個月能省下不少的油費。況且國家和企業還對以舊換新的車輛有不少補貼,現在換車正合適。」姚佳希對記者說。

    上汽奧迪上海白玉蘭廣場都市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近期來店裡看車的消費者比以往多了一些,其中不少人還詢問了以舊換新的相關政策。「現在購買奧迪A7L的線上置換補貼在4000元-6000元,奧迪Q6最高置換補貼1萬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細則》中所規定補貼的車型中,有一些是殘值較低的車型。此外,一些地方和部分車企也積極響應以舊換新政策,推出了一些配套補貼措施,這些政策因素疊加起來,會對消費者帶來較大的換車吸引力。

    「根據測算,目前換購佔乘用車整體銷量的40%以上。以2023年2600萬輛的乘用車銷量計算,2024年大約有1000萬輛乘用車將來自以舊換新。」郎學紅補充說。

    在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將會給個人新車消費帶來百萬量級的增量。與此同時,通過落實以舊換新政策,也能夠讓車企釋放出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改造提升需求,符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要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汽車報廢體系目前不是很暢通。」崔東樹提醒說,「部分消費者不知道報廢網點的具體位置,同時報廢的流程較為繁瑣,會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

    「汽車經銷商應該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多替消費者‘跑跑腿’,努力構建車輛報廢與購買新車的一體化流程。」崔東樹呼籲,「推動新一輪汽車以舊換新,需要產供銷、上下遊、政企民、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綜合施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掘出汽車消費的深層活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誌遠 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