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煥發新活力!貴陽「新印1950」精彩蝶變

5月25日,「新印1950」文創街區正式營業。

新華印刷廠,這座承載著貴陽印刷的歷史記憶的老廠房,隨著時間的流轉和城市的發展,逐漸隱入塵煙,鮮少有人問津。

新印1950夜景

2020年7月,經省委宣傳部批準,由貴州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貴州新華印刷廠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單位的「新華文化創意街區」項目應運而生。2022年1月,「新印1950」項目開工建設。

經過兩年多的重新佈局、打造,新華印刷廠舊廠房變成集餐飲、書店、印刷博物館、文創、零售、酒吧、戶外、劇場等業態於一體的文創商業新街區。

走進街區,油印機、蠟刻板、切書機等工業遺存的視覺符號映入眼簾,巷頂上以活字印刷形式呈現的百家姓,彰顯了老廠在印刷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迴廊牆上灰白老照片讓人瞬間回到了那個久違的時代。

新印1950一角

第一代新印人羅桂珍走進「新印1950」,看著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心生感慨:「看到這些機器,我就想到了當年在廠里上班的場景,真的很激動。」

在商場中央區域的城市展廳中,「貴陽城市記憶展」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打卡。「這裏有老式冰箱、電話,小喇叭里還在播放童謠,真是太有趣了。」9歲的航航說。

家門口的商業街區,讓臨近居民的幸福感增強不少。家住友誼路120號院的嚴大爺一家,過去因附近沒有公園、商場,只能到東山公園等地散步。「現在一家老小每晚都會提議到‘新印1950’逛,步行5分鐘就到,而且吃喝玩的項目都有,既滿足了年青人追求時尚潮流,也有老一輩人的時代記憶,挺好。」

城市更新如何保留工業遺址的特殊記憶?「新印1950」的煥新,給出了答案。以「工業記憶的保留以及修復的整治,新舊功能和景觀特色的協調,尊重原有肌理和生態特色」為原則,通過大膽融合佈局、個性鏈接空間的設計手法,打造「街區+盒子」的立體商業空間,呈現出將歷史印記、工業遺存融入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新空間,讓老廠區與新空間碰撞,形成一個保留工業廠房「骨骼」,又注入新鮮「血液」的文化創意園。

城市展廳內,市民正專心看展

「‘新印1950’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工業結構和風貌,創新規劃的‘兩軸、三區、多節點’空間格局,融入了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功能,使之成為貴州文化產業的新亮點、文化創意的新高地。」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改變「千街一面」的商場面孔,展現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新印1950」在規劃之初就明確了「休閑、文化、舒適」的定位,力圖打破傳統商業街區單一的購物模式,為大眾提供集吃、喝、玩於一體的全新體驗。

「街區簽約106個品牌,簽約率達100%。簽約品牌中,有城市首店6家,西南首店1家。」據國貿集團副總經理熊鷹介紹,「新印1950」打造了包括1950廣場、梧桐大道、城市展廳、文化空間、城市會客廳、榫卯天台等空間,集多元業態於一體,讓大眾享受現代商業便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工業文化氛圍。

新印1950外景

據不完全統計,自試營業以來,「新印1950」每天接待消費者3萬人次左右,成為貴陽市文化旅遊和休閑消費的時尚潮流新地標。

「新印1950」項目是貴陽市盤活存量、喚醒產業轉型活力的一個縮影。為保護歷史文化並盤活存量,近年來,貴陽市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努力實現城市發展高質量、生活高品質、治理高效能」的「三精三高」要求,推進雲岩區、南明區「一河一道兩片」改造提升工程,將傳統的「老資源」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城市注入了濃厚的藝術氣息,提升了城市的品質和形象,為市民和遊客帶來了更加多元化、高品質的旅遊體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黎婭茹 餘軍

編輯 張良勝

二審 楊韜

三審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