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如何被「付費內推」陷阱套住的

    受訪對象與中介機構聊天記錄截圖。受訪者供圖    受訪對象與中介機構聊天記錄截圖。受訪者供圖

    來自南方一所「雙非」院校(指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大三學生王夢琪,近期經歷了一次令人難忘的「求職」經歷:準備申請海外高校的她,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想盡快擁有幾段外企實習的經歷,卻差點陷入「付費內推」的騙局。

    如今,不少高校學生申請海外留學,相當一部分海外高校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活動和實踐經歷,而且越頂尖的高校越看重這些實踐經歷。不少中國學生除了在成績上力爭更好的分數外,也希望能有耀眼的實習經歷作為簡曆中的「發光點」。

    如今,正值2024屆高校畢業季,一些不法分子和無良機構藉機挖「坑」設陷,類似「付費內推」「有償就業」等亂象時有發生,在一些網絡平台上稍一搜索,「×萬元進入電網、菸草、鐵路、石油等好企業」「只要報了3萬多元的全流程服務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信息就會紛紛湧現。

    今年4月,教育部專門發佈了提示,提醒大學生要警惕「付費內推」「實習生套娃」「虛假招聘」「非法傳銷」等求職陷阱。幾天前,教育部再次發佈「求職提示」:「距畢業生離校不足兩個月時間,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關鍵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招聘的幌子挖‘坑’設陷,詐騙錢財、盜用信息、誘導犯罪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畢業生就業權益」,提醒廣大學生要嚴防非法職業中介陷阱、嚴防招聘收費陷阱、嚴防招聘詐騙陷阱、嚴防「貓膩」合約陷阱等4類陷阱。

    職場的門檻怎麼變成了坐地起價的攤位?誤入「陷阱」給大學生帶來哪些傷害?如何杜絕這種現象?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名高校學生、教師和專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剖析。

    供需相伴而生,「捷徑」不一定是最近的路

    「我們學校不是名校,通過學校渠道獲得的實習機會基本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企業,沒什麼重要性。」王夢琪說,為了豐富自己的簡曆,她開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尋找機會,結果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則「大廠實習內推」的信息。該博主表示自己就是通過這種「付費內推」的方式成功進入「大廠」,所以願意通過同樣的方式幫助其他人獲得實習機會。

    「同病相憐」,以為找到了「同伴」的王夢琪對這位博主的信任度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她迅速與博主取得聯繫,並提交了個人簡曆。

    但是,溝通之後王夢琪發現,這位「同病相憐」之人推薦給她的微信號並不是個人的,而是名為「××求職顧問」的中介機構微信號。在與該中介聊天中,王夢琪被告知需要支付一筆10萬至20萬元的內推費用,交了這筆錢後,中介就能確保她通過內推進入公司面試,並最終拿到工作機會。

    看到這裏,王夢琪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當下流行的「付費內推」騙局,立即停止繼續提供更多信息,並舉報了該博主的微信。

    其實,「內推」在就業市場上並非新現象,是指在職員工推薦熟悉的人才進入自己的公司工作。內推一般不涉及任何費用,並且推薦人通常是基於對候選人的瞭解與信任,而非金錢關係。

    那麼這種「舉賢不避親」的方式是如何演變成了金錢交易,甚至變成坑人的陷阱呢?

    按照王夢琪提供的聯繫方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聯繫上了發佈內推消息的博主,並以同樣的方式被博主拉入了「內推服務群」。

    當記者把與王夢琪相同的需要告訴中介後,中介立刻複製黏貼了一大段「話術」:「我們實習項目是付費的,100%保障您匹配的目標公司及崗位的實習offer(如:MBB諮詢、四大審計/諮詢、外資投行/券商、互聯網/科技大廠、快消/奢侈品/汽車大廠等,都是各領域的頭部公司或世界500強企業的核心崗位),實習保錄取的項目費用是人民幣9800元起步,根據不同公司/崗位/時長等情況,價格有所不同,請問您是否可以接受呢?」

    在溝通中,該中介機構稱,不僅能夠提供「內推」的機會,還在留學申請以及如何完備求職簡曆方面都能提供幫助,「只要繳納了相關費用之後,我們會確保您的面試通過,併負責聯繫公司內的帶教導師指導面試準備以及今後的工作內容等相關事宜。」該中介說。

    此外,該機構不僅提供付費實習的崗位,同時也提供科研經歷和教授推薦信的服務,其價格根據不同需求為3萬至30萬元不等。

    供需從來都是相伴而生的,一些大學生需要快速獲取實習經歷而又得不到時,就被一些人鑽了空子。

    教育部在近日的提示中這樣說:高校畢業生要擦亮識別騙局的「慧眼」,掌握防範陷阱的「招數」,遇到「活少錢多」「輕鬆錢來」「躺平賺錢」等「聽上去很美」的信息和「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查多問多防備,謹防「踩雷」「掉坑」。

    帶著走捷徑的心理,等來的不一定是「餡餅」,更容易是「陷阱」。

    高價買來公共信息,付費買不來真才實學

    如果大學生付費了,真能獲得這些機構承諾的服務嗎?

    李浩然找工作也非常不順。著急的他,遂病急亂投醫地花了3.68萬元參加了機構的一個計劃。中介向李浩然保證,3個月拿到工作錄用書。

    這3個月裡,李浩然享受到了機構承諾的「專家講課」——講授的內容包括面試和簡曆投遞過程中的技巧等,但李浩然發現,這些內容實際上與公共平台上發佈的學習資源和技巧沒什麼差別。此外李浩然還發現,機構宣傳的那些內推渠道,事實上也就是一些網上的公共信息。

    花錢買到的服務和信息只是網絡上的公共資源,這還是第一層,有些學生花了大價錢所得到的「offer」對自己個人的發展毫無意義。

    立誌出國留學的新媒體專業大三學生張晨決定抓住中介拋來的「橄欖枝」。

    張晨本來想在國內深造,但是考研落榜,讓他對未來有了些許迷茫,正在他考慮今後的方向時,留學機構提供的到知名外企實習的「一條龍服務」廣告吸引了他的目光。「雙非」本科背景的他原本對留學目標學校的水平不抱太高的期望,然而中介天花亂墜的介紹讓他心動起來。支付了10多萬元的中介費後,他對自己進入大廠後的美好生活有了期待。

    然而快樂很短暫。中介描畫出的夢幻泡泡,輕輕一捅就破了。

    張晨到了那個所謂的著名廣告公司之後才發現,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是整理表格文書等瑣碎雜活,毫無鍛鍊可言。

    據中介機構介紹,當下他們所提供「付費內推」分為多種類型,最基本的形式是在遠程實習結束後提供推薦信並支持對導師個人背景調查。此外,還存在一種更為高階的服務。

    按照張晨所交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到高階的服務,「中介告訴我,除了實習機會和證明外,還可以參與高校的科研項目,甚至獲得教授的推薦信。」張晨說。

    但是,收到實習證明後,張晨向中介詢問背景調查時,中介的回覆就很含糊了:「支持背景調查,但不能作為入職該公司的經歷背景」,瞭解之後張晨才明白,自己的實習並未記錄在公司的人事系統中,所謂的支持背景調查也僅是支持對「導師」所進行的背景調查而已。這裏的「導師」就大有文章了,不少反映「付費內推」騙局的博主透露,這些所謂的「導師」有的就是公司最為普通的職員,甚至有的只是與公司簽署勞務派遣合約的臨時工。

    而至於「參與高校的科研項目」和「獲得教授的推薦信」等則更是毫無蹤跡了。一個網民在被曝光的「付費內推」中介的帖子下評論道:「誰能想到我們沾沾自喜地收到的推薦信,也可能只是幕後黑手運用職位之便隨便捏製出的玩意兒呢?」

    踩了坑,損失能否追回呢?

    很難。

    按照購買的「名師一對一包過課程」中的要求和步驟,張晨進行了簡曆投遞和麵試準備,最終也沒有如願獲得職位。當他聯繫中介機構要求退款時,機構卻以「沒有收到offer屬於自身原因,與機構無關」為由,拒絕退款。

    張晨多方尋求維權,但還沒有結果。

    專家建議建立統一規範的實習制度體系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剖析了實習制度存在的痼疾。儲朝暉指出,當前高校學生面臨的一大困境是急需實習機會以獲得職業體驗和畢業證明,這恰恰成了某些商業機構的利用目標。有機構藉著提供實習機會之名,行過度商業化之實,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權力濫用,遠非正規的求學之路。

    儲朝暉進一步解釋,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在保險、勞動保障、教師指導以及勞動報酬等方面缺乏統一和規範的實習制度體系。企業因為實習生的不確定性而持謹慎態度,不願意過多開放實習機會;部分高校在流程管理方面也存在問題,不能有效對接企業需求……

    這些因素疊加,導致大學生的實習路徑並不順暢。

    另一方面,一些學校將找尋實習機會的重擔推到學生身上。儲朝暉認為,只有高校能夠正常安排實習,保障順暢的通道和必要的權益,才能杜絕市場上那些以實習為名的商業行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學生而言,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應保持清醒頭腦,切勿輕信那些看似誘人的捷徑。」儲朝暉說。

    近日,教育部也提示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要增強「三個意識」,即「風險防範意識」「信息安全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

    很多高校也注意到社會上出現的這些現象,並紛紛採取舉措來改進學生的實習體驗和就業準備,避免學生落入類似的求職陷阱。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為例,該校就業指導老師週一桐介紹,首先,針對學生的實際業務和專業能力培訓,學校將提供更實際、更合理的就業指導,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學校將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和協作,共同關心和培養學生,讓他們在實習中學習到真正有用的技能。

    週一桐也表示,相關部門也需完善規定和規章制度,打造合理、高效的實習模式,旨在減少形式主義的實習,防止學生時間的浪費。通過製定明確的實習規範和標準,可以避免低質量實習的現象,保障學生的權益。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實習生 劉愷驍 李思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