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少年男團:街舞中帶著草原的風

    在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尕海鎮中心小學,16名藏族少年跳出引爆全網的「最炸裂的舞蹈」。爆火後,草原少年男團多次去周邊城市演出,還得到了去北京訪學的機會。在此之前,他們從來沒走出過那片草原。受訪者供圖

    在甘南草原深處的甘肅省碌曲縣尕海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尕藏東智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和班上同學跳的一段街舞,在網上大「火」,贏得素不相識的人們瘋狂點讚。

    尕藏東智是牧民的孩子,從小就會跳鍋莊舞。2023年,在準備兒童節彙演節目時,他初次接觸街舞,一番刻苦訓練後,表演影片偶然被發到網絡上,意外收穫了「潑天的流量」。

    「走紅」後的一年里,尕藏東智和同學多次去周邊城市演出,還得到了去北京訪學的寶貴機會。而在此之前,他從來沒走出過那片草原。

    「初遇」:民族與現代的碰撞

    「草原兒女會走路時就學會了跳舞,會說話時就學會了唱歌。」在甘南草原,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

    「小時候每逢節日我們都會在草原上跳鍋莊舞慶祝。」草原的孩子尕藏東智除了在草原上策馬放牧,還喜歡播放悠揚的歌曲,帶著弟弟妹妹一起跳鍋莊舞。

    由於之前從沒跳過街舞,去年「六一」,班上第一次跳街舞,尕藏東智一時有點為難。「雖然開始學的時候有點難,但是和我們平時跳的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跳起來有很熟悉的感覺。」

    為了準備「六一」會演,尕藏東智的班主任在一個週五的下午給同學們播放原版影片,讓全班30個男生跟著原版影片跳,大家自由發揮,跟著節奏盡情跳起來。一番訓練後,從中選擇了跳得比較好的16個男生,尕藏東智就是其中的一員。

    「大概練了兩週,我們就都學會了,感覺和我們平時跳的舞有些像。雖然有點累,但是在跳舞的時候我們互動、呐喊,感到很快樂。」尕藏東智說。

    掌握基本的動作後,老師帶著學生一遍遍排練,孩子們在跳舞時動作、節奏、表情全部到位,在舞蹈的多個高潮部分還會充當氣氛組,自己喊口號、歡呼,盡情展現草原兒女隨性、灑脫的氣質。

    由於表現突出,尕藏東智成為領舞之一。在這期間,他們跳街舞的影片在網上流出,贏得廣泛關注,尕藏東智和小夥伴們突然「火」了。

    影片剛在網上大火時,尕藏東智在媽媽的手機上看到他們的舞蹈影片有500多萬次的點讚,但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該上學上學,生活還是和往常一樣」。在這期間,他甚至從沒關注自己的舞蹈影片是否受到更多人喜歡。

    「跳舞有人關注以後,我學習態度變得更好了,課堂上認真聽課,成績也更好了,其他的方面沒什麼變化。」尕藏東智說,被關注讓自己覺得應該在學校表現得更好。

    尕藏東智的課餘生活不只舞蹈,「除了舞蹈,還喜歡體育,喜歡踢足球,也參加了學校的廣播社團。」

    「出圈」:天賦與努力一個不能少

    完代貢老師是少年男團舞蹈的編舞老師,也是尕藏東智的班主任。這位90後的年輕教師喜歡在社交媒體平台分享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文體勞動。

    去年兒童節期間,他像往常一樣,上傳了孩子們在教室里的舞蹈排練影片,誰也不曾想到,這正是少年男團舞蹈引爆全網的開始。

    「選擇這個節目演出都是巧合!」完代貢老師說,平時刷短影片的時候看到好的內容都會收藏,一有機會就教給孩子們。「本來‘六一’演出準備的並不是街舞,偶然的機會,翻看收藏夾時才發現了這個精彩的舞蹈影片。」

    完代貢帶著學生們一遍遍排練,並在原本的舞蹈基礎上進行了改編。「我在街舞中融合了民族元素,更加符合學生們的氣質和年齡。」雖然之前都沒有學過街舞,可學生們學得挺快,這讓完代貢很高興。

    舞蹈有齊舞,也有展現每個男孩個性的部分,尕藏東智和同學時而整體劃一,時而獨自演繹,可都能踏上節拍,且表現得鬆弛又歡快。用網民的話說:「沒有主角,人人都是主角。」

    孩子們的影片一經完代貢傳播,從「引爆全網」的教室綵排到「萬眾期待」的正式表演,一直都備受網民關注。據不完全統計,舞蹈的相關影片在全網各媒體平台播發後,播放量已達10億,曾登上抖音熱搜榜第二名。

    不少網民認為,少年男團的舞蹈節目是兒童節「最炸裂的舞蹈」。而在尕藏東智看來,這些讚美的取得,是從小在草原上跳舞的積累,更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成名」:更多的機遇與成長

    少年男團舞蹈影片火爆出圈之後,媒體紛紛到學校里去採訪報導,助推影片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我們的舞蹈在網絡上火了之後,省民委將一個到北京遊學的夏令營機會給了我們,激勵學生們到外邊多學一些東西,增長見識。」尕海鎮中心小學校長貢保加說。

    學校派出3名教師帶領35名同學去北京訪學。訪學期間,舞蹈家朱晗就舞蹈入門基本功、舞感表達等給孩子們進行了專業指導,學生們還到天安門廣場、長城、奧林匹克公園等景點遊玩。

    「訪學不僅讓學生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對學生們最大的影響是他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了,更願意用漢語與人交流。」學校黨支部專職副書記田俊說。

    田俊是帶隊訪學的教師之一,他深刻地感受到學生與老師的變化。「之前我們的學生很多都很害羞,陌生人與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習慣性地摸頭、吐舌頭迴避交流,後來在老師們的鼓勵下,漸漸變得自信,與陌生人說話也能夠侃侃而談。」

    「我們的學生基本都是牧民的孩子,甚至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從小就生活在這裏,很難有走出去的機會。孩子們回來後將見聞講給周圍同學,講給家人聽,起到的輻射作用是很大的。」田俊說。

    從北京訪學結束後,一名叫旦正拉毛的女孩在校報上發表了《我的假期生活》一文,記錄了去北京訪學的經歷與感受,讓校園里的每一名學生都能看見,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走出牧區,到大城市去學習生活。

    「未來」:追一個大大的夢

    「我們的學校從2015年開始,創辦了8個社團,包括書法、電子琴、美術、籃球、足球、廣播、彈唱和鍋莊舞。」貢保加介紹。

    在尕海鎮中心小學,每週二和週四都有一個小時以上的課後服務時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不同的社團學習,豐富課餘生活。少年團走紅後,為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活動,學校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到社團建設上。

    「少年男團的16個孩子不僅僅參加了舞蹈社團,同時還參加了美術社團、體育社團、廣播站社團等。」貢保加說,由於學校沒有專業的舞蹈、音樂老師,社團都是年輕老師們兼職負責。「曾經也請過民間藝人教彈唱,但他們的空閑時間和學校課後服務時間經常有衝突,沒辦法協調,還是以學生的學業為主。」

    「我們男團里16個孩子有8個都參加了體育社團,他們更喜歡踢足球,有幾個還是足球隊的主力。」完代貢說,尕藏東智是足球隊的主力,也是廣播站社團的一員,同時,作為班長,學習成績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

    「我沒有覺得自己火了,生活上也沒什麼變化。我的爸爸媽媽支持我學習,我有時候會想通過學習變得有能力,然後就可以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里生活,對我來說很幸福。」尕藏東智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通訊員 張瑩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