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陝西|「硬科技」之都的「軟」生活

當都市生活與文化遐想邂逅「硬科技」,會怎樣?

小滿剛過,西安迎來旅遊旺季,古城牆下的護城河裡,一群遊客正圍爐煮茶,泛「舟」其上。「這是自動駕駛的智能船舶,體驗感非常棒!坐在上面,一抬頭就能看見古城牆,河裡的魚和鴨子還追著我們的船呢,科技感和歷史感結合得很魔幻!」成都遊客蘇先生說。

他口中的「智能船舶」名叫歐卡智舶「汐」系列智能遊船,主要應用於景區湖泊觀光遊覽、水上接駁、水面商業等多場景,推動水域經濟智慧化升級。它的創造者是由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的碩博士以及華為、大疆等行業人才組成的團隊。

無人駕駛智能遊船吸引遊客前來打卡體驗。受訪單位供圖無人駕駛智能遊船吸引遊客前來打卡體驗。受訪單位供圖

按照「智能化+新能源+水域」的發展方向,歐卡智舶推出了集清潔、割草、噴灑巡檢、測繪、監測等功能於一體的三大系列無人駕駛環保船產品,遍佈全球10個國家及地區、50+城市、100+水域、55w+航行里程。

從城牆行至大唐不夜城,新華「讀書閣」外,一群市民帶著孩子排隊,準備開啟「科技+文旅」的視覺體驗。一經進入,他們將化身狄仁傑的弟子們,與NPC(非玩家控制角色)一起開啟身臨其境的奇幻之旅。西安新華書店將爆款影視IP與最新VR技術、主題街區及國潮沉浸體驗融為一體,推出了這款「硬科技」感的文化產品——《唐朝詭事錄·西行》國潮沉浸劇場,春節開放至今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前來體驗。

2017年,西安率先提出打造「硬科技」的理念。如今,從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已然能夠感知「硬科技」帶來的變化。

在西安高新區道路兩側和大唐不夜城,矗立著一排排「智慧燈杆」——除了照明功能外,還搭載了環境監測、通信基站、公共廣播、人臉識別、可視化報警系統等應用設備,為城市智慧管理提供通信支持和數據資源。

在西安航天基地,簡單的公交站牌搖身一變,成了集電子站牌、便民查詢、AI 監控、惠民閱讀、便捷購物等於一體的候車廳。安裝在這裏的AI影片監控系統,還具備人臉智能分析、異常行為分析等功能。「這裏不僅是公交信息、便民信息、政務信息服務市民的窗口,也是遮風擋雨、學習、娛樂、購物的便民場所。」工作人員介紹。

用戶通過微信在設備上掃碼即可充電,設備還有自動報警功能,出現異常斷電、插頭未拔等情況會及時報警,最大限度消除火災隱患,這款產品已經覆蓋了西安2000多個住宅區;作為第十四屆全運會主場館的西艾諾治體中心,集成了30多項智能應用系統,是國內首座「5G+智慧」國際標準的專業球場館……

西艾諾治體中心。受訪者供圖西艾諾治體中心。受訪者供圖

2022年底,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3年底,《西安市加快推進硬科技產業化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發佈,明確提出要突出「需求導向」:著力打通科技成果供給端和需求端之間的壁壘,強化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共建共享,將產學研深度融合覆蓋到研發—中試—轉化—孵化全過程,使科技成果誕生之日起就具備市場屬性和轉化屬性。

「西安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這些資源正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科技成果。《若干措施》的每一條舉措都在支持企業。比如,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產品應用場景供給,實施重大應用場景示範項目,解決企業有技術、有產品但沒有應用機會的問題。」西安市科技局局長李誌軍說。

「硬科技」正從冰冷晦澀、觸不可及的概念,化作美好生活中的便捷因子,傳遞給人們觸手可及的溫度。(馬盛楠、吳超、王麗、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