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競速「氫」賽道 搶佔新風口——大連氫能產業採訪見聞

新華社瀋陽6月16日電題:競速「氫」賽道 搶佔新風口——大連氫能產業採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鄒明仲、姚均芳

氫燃料巴士、氫能重卡車、「醇氫號」公務船……走進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動力的產品一字排開、引人注目。其中的氫燃料巴士作為即將召開的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服務用車,加氫10分鐘就可實現500多千米的續航,是大連全力競速「氫」賽道、佈局新產業的一個縮影。

6月14日,在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拍攝的氫燃料電池客車。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6月14日,在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拍攝的氫燃料電池客車。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這輛藍、白底色的巴士,能源來自‘綠色’氫能,具有噪聲小、續航遠、舒適性好的特點。該車型現已量產20輛,上牌後交付運營。」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嵇官成說,這輛巴士搭載了新一代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最高時速可達100千米每小時,續航里程562千米,氫能在釋放能量過程中主要的副產品是水,實現了綠色環保。

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是大連市搶佔低碳風口、乘「氫」起勢的一個代表。公司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相當於產品的「心臟」,可應用於交通運輸和工業發電等不同場景和領域。據測算,該公司各類產品每年可減少約1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500萬棵樹木產生的環保效果。

6月14日,在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拍攝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樣品。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6月14日,在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拍攝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樣品。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作為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氫能被視為可改變未來生活的「終極能源」之一。但加氫成本高、製氫與運輸難等,一直以來是製約氫能產業發展的因素,在這方面,大連開展了有益探索,成效明顯。

在大連盛港綜合加能站,一輛輛天藍色的氫能源公交車、白色的氫能源環衛車不時開進站內,不一會兒就能完成加氫操作。這座中石化旗下的甲醇製氫加氫一體站,每天可穩定產出1000公斤高純度氫氣,佔地面積僅64平方米,場地利用率高,易於推廣複製。

這是大連盛港綜合加能站(無人機照片)。(受訪者供圖)這是大連盛港綜合加能站(無人機照片)。(受訪者供圖)

中石化北方能源(大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康健說,與其他製氫原料相比,甲醇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常溫常壓下作為液體進行儲存和運輸,安全性高、經濟性好,相比加氫站傳統用氫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我們自主研發的分佈式甲醇製氫系統,包含甲醇重整、催化氧化、過程強化、系統集成等多項自主創新成果。」

總投資2億元的新研氫能燃料電池項目、總投資2.25億元的創為氫能牽引電機項目、氫能產品研發和檢測中心項目……據大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介紹,在大連,一批氫能產業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聚焦製、儲、運、加、用等各環節,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2024年,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氫能產業有望實現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