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題: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克勤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答覆︰
 
問題:
 
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第一階段管制將於下月二十二日實施,禁止銷售和向外賣顧客提供指明即棄膠餐具、禁止餐飲處所向堂食顧客提供九類即棄膠餐具,以及禁止銷售和免費供應一系列即棄塑膠產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據報,坊間早前出現棉花棒和牙線棒搶購潮,因有不少市民誤以為有關管制實施後便不能再購得上述產品,政府會否汲取經驗,在實施第二階段管制前加強和及早向市民傳遞正確信息;
 
(二)鑑於據報,有中小型食肆營運者擔憂需為「走塑」轉用非塑膠餐具而增加營運成本,政府有否向他們了解走塑對其營運成本的影響,以及評估食肆轉用紙或竹製餐具會否變相造成另一種浪費;如有,詳情為何,包括營運成本上漲的幅度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走塑有賞」手機應用程式涉及的開支和下載量為何;政府會否考慮將其與另一程式「綠綠賞」合併,以節省開支和提高效率?
 
答覆:
 
主席:
 
塑膠難以分解,可在自然環境中殘留過百年,近年更有科學家已經在人體血液開始發現微塑膠,逐漸威脅人類健康。「減塑」、「走塑」近年已成為國際間的共識,世界各地均已相繼推出針對即棄塑膠產品的管制措施。
 
在香港,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相關法例已於去年十月獲立法會通過,並將於今年四月二十二日開始實施。整個計劃是從源頭和供應入手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所以新法例不會規管一般市民。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已開展一系列的宣傳和培訓,以增加相關業界,以及市民對管制的了解。管制計劃在四月二十二日實施後的首六個月亦將定為適應期,由環保署安排人員主動巡視相關業務地點的運作情況,集中於宣傳教育工作,並提供適切的建議和資訊,協助業界符合新法例下的規定。
 
就陳克勤議員的提問,我的答覆如下:
 
(一)為令社會各界都明白管制計劃的內容,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不但針對個別業界,同時面向市民大眾。
 
我們已推出為市民和業界提供一站式的資訊主題網站「截塑」,內容包括法例的資料和各種塑膠替代品的選項。此外,自今年二月一日開始,我們已透過不同渠道(包括電視和電台等)發放有關資訊,藉此加強公眾對管制計劃的認識。
 
我們留意到坊間對管制計劃有不少誤解和擔憂,所以環保署主動和迅速地在不同的政府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作出澄清、製作「懶人包」以生動易明的方式回應市民的常見問題,並且設立熱線,解答市民和業界的查詢。
 
在業界方面,我們一直與各個行業保持緊密溝通,提供適切的協助和支援。因為不同業界對管制計劃的細節有不同的關注,環保署已於今年一月開始針對不同行業陸續舉行一共50場線上和線下的培訓講座,為他們提供全面且聚焦的培訓。
 
我們會等待市場上有足夠替代品才會推行第二階段管制,現時未有實施時間表。此外我們會吸收首階段管制宣傳和解說的經驗,並且會就首階段管制推行的成效、市民適應程度,以及其他塑膠替代品的普及性和可負擔性等因素,再決定下一階段的實施時間,以及相關準備工作,以期做得更好。
 
(二)政府在考慮把哪些即棄塑膠餐具納入管制時,已充分考慮有關替代品的供應是否成熟、普及和可負擔。根據最近蒐集到的市場資料,現時非塑膠飲管、攪拌棒、刀叉匙和碟的價錢和一般塑膠餐具的價錢已大致相若,不少餐廳食肆即使在管制開始前亦已轉用非塑膠餐具。
 
為協助業界選購合規的替代品,我們早於二○二二年一月已委聘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了綠色餐具平台,現時平台已載有超過60間餐具供應商和超過720款經該局確認合規的非塑膠餐具產品。
 
環保署除了陸續派員走訪20 000間中小型食肆進行合規評估、協助他們了解管制內容並調整營運模式,以符合法例要求之外,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資助地區/綠色組織於今年三月至四月期間,到訪約7 000間飲食小店,加強宣傳及教育,並免費派發非塑膠餐具供他們試用,協助他們順利過渡。
 
有意見認為轉用非塑膠餐具只是造成另一種浪費,但其實「走塑」的最主要目的是減少塑膠因長時間未能分解,和在破碎後成為微塑膠對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帶來的破壞。非塑膠材質(例如紙和竹)不會產生微塑膠這個問題。當然,政府亦會繼續透過不同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市民及食肆積極採用可重用餐具,以及推動減廢回收。
 
(三)「走塑有賞」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費用為140萬元,而截至今年二月底,程式的下載量約為3 000次。「走塑有賞」已與「綠綠賞」應用程式合作,讓市民可透過「走塑有賞」手機應用程式把電子印花轉換成為「綠綠賞」積分或「綠綠賞」電子禮劵,在全線「綠在區區」換領可重用餐具套裝或其他日常用品。透過應用程式獲取印花和兌換禮品的次數約20 000次。
 
因為「綠綠賞」的下載量已達50萬次,我們會研究把「走塑有賞」手機應用程式與「綠綠賞」合併,希望能藉此擴大覆蓋率之餘,亦讓市民能夠一站式實踐「減廢」和「走塑」。
 
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