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強化區域合作 建設人才高地

由粵港澳三地共同主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今日(五月八日)在香港舉行。大會旨在推動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強化粵港澳人才發展合作。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大會主禮並致歡迎辭。他說:「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也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一國兩制』下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擔當大灣區乃至國家人才高地的門戶。」

陳國基又以「起、承、轉、合」四字,分享香港在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即重新「起」動招攬各地人才,貫徹創新突破;將優良高等教育體系鞏固並傳「承」下去,培養本地人才;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流「轉」,擔當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橋樑;及促進大灣區在人才培養、招攬、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陳國基總結時表示,他充滿信心,香港與大灣區各兄弟城市將繼往開來,完善大灣區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的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陳國基、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一同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總監劉鎮漢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合作備忘錄》旨在貫徹落實國家推進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加強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宣傳推廣、聯合招引人才、合作舉辦人才活動,以及共同構建大灣區人才服務平台,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實現大灣區人才合作共赢。

隨後,杜敏琪、孫玉菡和歐陽瑜分別發言。其中,孫玉菡表示,香港各行各業均面對人力短缺,必須實行更加積極、開放和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用好全球創新資源,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為繁榮社會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孫玉菡說,香港特區政府自二○二二年底推出一系列大膽創新措施,包括設立以高薪人才和高學歷畢業生為目標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更新反映不同領域專業及技術人才最新短缺情況的「人才清單」,以及優化多項原有的人才入境計劃等;並於二○二三年繼續擴大高才通計劃大學名單。為積極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政府亦成立人才辦,為來港人才提供服務。

孫玉菡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會充分善用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立足大灣區的優勢,鞏固香港國際人才中心的定位,繼續團結、引領和成就人才,同時促進大灣區人才匯聚交流,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隨後,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智慧旅遊講座教授兼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羅振雄教授和同道獵聘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戴科彬一同主持專題討論,探討如何匯聚和培育更深入和長遠的人才庫,發揮大灣區人力資源優勢以打造人才樞紐。

下午兩場研討會分別由萬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魏嘉俊、GOGOX聯合創辦人關俊文和NakedLab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劉倬伶三位新興企業家分享探索大灣區機遇從而走向世界的機會,以及由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于人和橋見科技行政總裁陸政彤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改變職場發展及企業應對策略。

人才辦發言人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時表示,初步統計顯示,昨日(五月七日)「國際人才論壇」和今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合共有約4 900人次參與,網上直播觀看次數超過13萬;兩日期間同步舉辦的「機遇匯人才博覽展」則有超過8 600人次入場,超出預期。

發言人說:「高峰會獲得世界各地和內地政商學界領袖參與分享,加上一眾合作夥伴大力支持博覽展,得以順利完成。我們喜見不少到場人士從中獲得所需資訊,讓大家滿載而歸。」

人才辦會在高峰會後繼續在全球加強推廣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和國家人才門戶的雙重角色,爭取將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以及優越人才政策和全面人才支援帶到世界各地,包括東南亞和歐洲,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港。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大會一節專題討論。
大會一節專題討論。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大會一節專題討論。
大會一節專題討論。
一位新興企業家在研討會分享探索大灣區機遇從而走向世界的機會。
一位新興企業家在研討會分享探索大灣區機遇從而走向世界的機會。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陳國基在大會致歡迎辭。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前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與各環節講者合照。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後排左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麗文、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見證廣東省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前排中)與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前排左五)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大會發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中)會見傳媒,總結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成果。
大會一節專題討論。
大會一節專題討論。
一位新興企業家在研討會分享探索大灣區機遇從而走向世界的機會。
一位新興企業家在研討會分享探索大灣區機遇從而走向世界的機會。
一連兩日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昨日(五月七日)舉行「國際人才論壇」,今日(五月八日)則舉行「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兩日期間舉辦「機遇匯人才博覽展」,今日下午閉幕。
一連兩日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昨日(五月七日)舉行「國際人才論壇」,今日(五月八日)則舉行「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兩日期間舉辦「機遇匯人才博覽展」,今日下午閉幕。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