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媒再炒中國「干預大選」,並拿出所謂「證據」,中方反駁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田生商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加拿大《環球郵報》日前在報導中無端指控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並列出所謂「證據」。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當地時間17日下午在官網發佈聲明稱,「針對當天有加拿大個別媒體老調重彈所謂‘中方干預加聯邦大選’,對中國進行惡意污衊抹黑,總領館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加拿大媒體老調重彈,試圖通過輿論造勢證明與美國步調一致。

  《環球郵報》17日援引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的機密文件宣稱,有證據表明,中國採用了「複雜的戰略」,試圖破壞該國2021年的聯邦選舉。報導稱,「中國更希望看到以特魯多為代表的自由黨贏得主導權,因此通過外交官和代理人說服華裔加拿大人投票,借此插手加拿大的聯邦選舉」。18日,特魯多回應稱「中國試圖干預加拿大選舉,但選舉結果是加拿大選民自己作出的」,一邊縱容加拿大媒體大肆炒作,一邊又表示2019年和2021年的選舉結果沒有受到影響,表現出一如既往「不粘鍋」屬性。

  特魯多 資料圖

  17日,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發聲明強調,中國已多次表明一貫奉行不幹涉他國內政原則,從未以任何方式干預加拿大任何選舉或內政。加拿大有關媒體散佈涉總領館及有關領事官員的虛假信息、攻擊中國內外政策,「別有用心,意圖險惡,損害兩國人民友好和利益」,也對總領館正常履行領事職務造成嚴重干擾。總領館發言人稱,總領館敦促有關媒體恪守職業操守,立即停止抹黑攻擊中國和總領館及領事官員,「多做有利於兩國政府和人民友好交往的實事」。

  這不是CSIS第一次給中國「潑髒水」。2022年秋,CSIS主管維格諾給特魯多發送國家安全簡報,稱中國試圖幫助11名加拿大聯邦選舉候選人。但當時維格諾也向媒體承認「沒有證據表明上述11人在選舉中確實受益於中國」。

  據記者瞭解,CSIS前任負責人法登曾在毫無證據情況下指控「大批中國留學生充當中國間諜」,並鬧出過將加拿大造幣廠批量生產的紀念幣誤認為「裝有竊聽芯片的間諜工具」的笑話。

  部分加拿大聯邦機構、政黨、政客和媒體關於「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的言論,給當地華人社區、社團和華人政治家帶來許多不應有的影響,去年年底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舉行市政級選舉,多個華裔候選人團隊被競爭者「扣帽子」,一位準備參加該省省選的華裔候選人私下透露「這樣的氛圍,弄得都不敢和中國駐外機構進行正常禮尚往來了」,當地一些華人社團成員也稱,這種奇怪的氛圍甚至影響到剛剛過去的新年期間華人社區的一些聯歡、聯誼活動正常安排,「如果任由發展,可能形成新的對華人種族歧視氛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區域國別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員劉丹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加拿大媒體稱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本身就是炒作。自從公佈新版的「印太戰略」後,加拿大整體對華的態度基本靠攏美國,「以表決心」,在一些問題上新料舊料一起炒作,試圖通過輿論造勢證明自己與美國步調一致,具有表演性質。

  劉丹說,就選舉本身來看,加拿大國內議員也持有不同意見,保守黨不斷借由此事,稱選舉結果不公,希望以此獲得更多控制權,而自由黨議員則傾向於認為加拿大自由選舉的制度並沒有受到干涉,也沒有證據證明選舉結果受到了影響。

  延伸閱讀:

拜登 資料圖拜登 資料圖

  直新聞:美國總統就所謂氣球事件,週四向媒體發表講話,美媒稱拜登此舉意在平息氣球風波,你對此如何看?

  特約評論員 管姚:拜登在白宮進行的這場媒體講話很簡短,前後持續不到10分鐘,而且並沒有像常規講話那樣,安排提問時間。儘管現場最後可以聽到一堆記者大呼小叫在追問,但拜登除了丟下一句「Give me a break, man」, 「容我歇會,夥計」,對提問全然無視。甚至在退場過場中,拜登又鬧出了答問風波,他沒好氣地補了一句,「你們可以到我辦公室來問,但得是懂禮貌的人過來」,這種失禮失態反應,一定程度上也是拜登作為總統的壓力投射。

  按照《紐約時報》今天的分析,拜登現在進退失據兩面受夾攻,事件之初被共和黨猛批反應太慢,之後又被指責反應過度。《紐約時報》今天的報導標題說,拜登講話的首要目的,是試圖緩解對華緊張,爭取平息氣球風波。我昨天在評論中也曾分析,因為在「氣球事件」上的過度反應與黨爭權鬥及其他多種國內政治因素的裹挾推動,美國政壇所謂對華歇斯底裡症到了全面失控的危險臨界點,因此我認為,拜登總統必須作出明智抉擇,必須把握這次面向全國的講話機會,來切實為美方歇斯底裡症降溫,為被氣球綁架的美中雙邊關係鬆綁。

  但從拜登今天的講話內容、輿論反響乃至白宮記者的現場追問來看,我認為美國總統只能算部分完成了目標任務。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被氣球綁架的全世界最重要雙邊關係能不能鬆綁,被美媒標籤化命名為「由一隻氣球引發的外交危機」,能不能切實受控乃至化解,很大程度上要看美方抉擇與後續行動。

  拜登 資料圖

  直新聞:那你怎麼評估拜登講話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拜登今天再稱尋求與中國競爭而非衝突,美國不打「新冷戰」,你對此又如何分析?

  特約評論員管姚:美國尋求與中國競爭而非衝突,不打「新冷戰」這類表述,拜登已公開講過很多次,在和中國領導人見面、致電時講過,在聯合國大會上講過,在國情谘文中也講過,但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行勝於言,中方失控氣球被美軍「響尾蛇」導彈命中墜落的定格瞬間照,在美國輿論場上,竟被CNN、《華盛頓郵報》等一眾美媒,炒作塑造為所謂「中美新冷戰」的一個決定性場景,這不正是對拜登不打「新冷戰」表述的諷刺嗎?這不也正是「對華歇斯底裡症」的巨大風險所在、對中美關係巨大沖擊的全面體現嗎?「對華歇斯底裡症」既危險,又荒唐,週一已有記者在追問美軍連續擊落的飛行物,是否涉及外星人,對此,白宮發言人讓·皮耶爾竟一本正經作答:確認不是外星人。這荒腔走板的場景,難道是在搞笑嗎?

  當然,今天拜登也確認了一個關鍵事實,即美軍其後以四枚「響尾蛇」導彈擊落的三個飛行物,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有「中方關聯」,我認為拜登最新表述,是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直接打臉,特魯多之前也曾展開所謂輿論信息戰,試圖強行關聯加拿大上空擊落的飛行物與那隻「流浪氣球」,這純屬「抹黑虛構」。拜登前任特朗普當年曾怒罵特魯多是「大話精」,看來並不冤枉他。

  我全程聽了今天的拜登講話,最後一堆老記趕著追問,其中一位記者的大聲提問聽得一清二楚:美方連打氣球,是不是政治壓力下的過度反應?這不正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連日來回應氣球事件,反復闡述的一個主要觀點嗎?美國老記中也是不乏明白人的,這個追問者的真實聲份,後來被確認了:NBC駐白宮記者彼得·亞歷山大。這大概也是拜登後來親自致電亞歷山大的原因所在,拜登在電話中再次強調,相信中方也不希望看到中美關係因氣球事件受到破壞。拜登稱,希望與中方進行直接溝通,但在我看來,大國溝通無疑是要有誠意,也是要創造適當條件的。我上週就曾特別分析過中美關係一個強對比反差場景的意涵:中方拒接美防長電話,但表態歡迎美財長訪華,為什麼?這其中的交往邏輯與道理,值得美方正視並認真反思。

  美國記者爆料北溪管道被炸

  直新聞:就美國著名獨立調查記者赫什,有關拜登親自下令炸燬「北溪」海底天然氣管道的震撼爆料,美媒似乎很有默契地迴避了,你對此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管姚:赫什是拿過普利策獎的知名調查記者,也曾率先踢爆美軍在越戰期間的屠村醜聞、美軍在伊戰期間的艾巴格萊布監獄虐囚醜聞等等,可謂調查新聞的標誌性元老級人物。赫什上週的最新爆料無疑是爆炸性的,系統全面交待了美國總統下令攻擊炸燬「北溪」管道的決策內幕與行動全程。如果赫什的起底爆料被證實,這將是在海底人為製造最大爆炸當量的C4炸藥攻擊事件,也是引發最大規模周邊環境破壞即30萬噸天然氣泄漏的生態災難事件,更不要提管道炸燬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與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衝擊影響了。甚至按照英國新左翼評論的說法,這將構成美國對俄羅斯以及其北約盟國德國的「戰爭行為」。

  正因為茲事體大,牽涉面如此之廣,影響如此之巨,赫什震撼爆料在美媒引發的集體沉默與無視,就格外引人關注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今天在白宮,那麼多老記喊話式追問,甚至都問到拜登決策會否受到家族生意考量的影響,但為什麼就沒人敢問,炸燬「北溪」管道,到底是不是拜登下達的命令?

  我同樣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北溪」管道被毀,俄羅斯是最大損失方,那麼同樣佔有管道投資股份的德國,一定是第二大受損方,甚至鑒於德國經濟的體量規模,德國具體經濟受損數字,甚至可能遠大於俄方,那麼,關鍵追問來了:為什麼現在強烈施壓要求全面調查事件的,反倒只有俄羅斯?為什麼德國不要求全面徹查?為什麼德國國會不開調查聽證會,甚至尋求接觸調查記者赫什,爭取拿到更多內幕信息?想通這兩個問題,我們大概會對美國主導的所謂聯盟生態乃至媒體生態,有更加深刻、全面的領悟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