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的笑臉,是振興路上最美「風景線」——訪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蘭陵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

紮根基層20餘年,山東蘭陵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帶領村民們實幹苦幹,讓一個昔日遠近聞名的落後村,發展成了一個集體經濟強、村民生活富的先進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王傳喜希望把更多調研成果、實踐經驗轉化成為民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

「百姓滿意,就是最大的收穫」

眼下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山東省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內,鬱金香、油菜花、紫荊花競相盛開,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景區里,一輛輛轟隆隆行駛的小火車穿過花海和草地,帶領乘客們賞花開、聞花香,盡享春日美好時光。

隨著氣溫升高,代村遊客如梭,身為「當家人」的全國政協委員、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愈發忙碌起來。

雖然無暇享受大好春光,但他卻異常高興。「村里的農文旅產業一年比一年紅火,節假日雖然忙,但村幹部和村民們的幹勁是越來越足。」王傳喜笑著說,「2023年,我們村各業總產值38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6億元。」

「現在縣里正在舉辦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展區就在我們代村。村兩委班子每天得碰個頭,安排下分工。展商、遊客多,大家每天開完會就得分頭去村里轉轉。」在王傳喜心中,鄉親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他們來找,家裡的事都可以‘放一放’。」

在村里看到拿著筆記本、走路「飛快」的王書記,村民們早就習以為常。「全年無休的付出能換來村民們的歲月靜好,值得。老百姓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王傳喜口中歲月靜好的畫卷如今正在代村不斷延展。

花團錦簇、綠樹掩映中,一排排別墅錯落有致,一棟棟小康樓整齊劃一,文化中心、健身廣場、幼兒園應有盡有。三五成群的老人飯後悠然自得地邊下棋邊聊天,「沂蒙老街」吸引著來自十里八鄉的人們前來「打卡」……村民們猶如桃花盛開般燦爛的笑臉,訴說著鄉村振興帶來的幸福光景。

代村村委會的一面展示櫃內,擺滿了各種獎牌和證書:「中國美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敬老模範村居」等,王傳喜本人榮獲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等獎牌也擺在其中。這是對代村的讚許,也是對王傳喜20多年苦幹實幹的最大褒獎。

「每份榮譽背後,都意味著責任與擔當,得讓鄉親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不辜負這份信任。」王傳喜對記者說。

「去年我們村村民人均純收入7.2萬元,比30年前增長了幾十倍。」不久前,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上,王傳喜再次報喜,他驕傲地說,「鄉親們說,以前最想過上城里人的生活,現在城里人都願意到我們代村來體驗生活。‘我家住在公園里’成為鄉親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鄉親們盼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很難想像,如今欣欣向榮的代村,20多年前卻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落後村」。

「到處是殘垣敗瓦、汙泥濁水、雜草亂生,人心散,治安也亂。」談起這些年來代村的變化,王傳喜感慨萬千。

上世紀90年代末,30歲出頭的王傳喜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村委會換屆選舉,村里老幹部找到我,想讓我回村,領著大夥摘下‘窮帽子’。」王傳喜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我是土生土長的代村人,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扛下這個擔子,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上任後,情況比他想像得更加舉步維艱,「當選村支書3天后,就開始陸續接到法院傳票。兩年里出庭100多次,應對村集體過去的‘欠賬’。」這是王傳喜剛上任時的情景。

「辦法總比困難多。」王傳喜說,「其實我當時心裡也沒底,但我始終有個信念,鄉親們盼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準沒錯。」那段時間,為了充分瞭解鄉親們的所想所盼,王傳喜帶領班子成員挨家逐戶走訪,「我們把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大大小小列了近百項。」

「有了這些,就有了工作目標。」憑著一股韌勁兒,王傳喜抓班子、帶隊伍,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

「村幹部,就是為鄉親們幹事的人。」從上任開始,王傳喜就常這樣告誡村兩委班子成員,也帶頭嚴格要求自己。

為了盡快理清村集體的「舊賬」,他至今堅持每天早6點到崗,經常工作到深夜;為了順利完成土地調整,他帶頭吃住在地裡,和村民一道收割耕作;為了找到更好的發展路徑,他帶領新班子到各地積極「取經」……

「集體強大了,村民才能富裕。」王傳喜說,這是他和班子成員當年集中學習歸來最大的感受。

為了更全面地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整體戰鬥力,王傳喜根據無職黨員的特長和崗位需要,在村里設立了「社會治安崗」「文明新風崗」等崗位,實行黨員幫帶聯繫戶制度,讓每名黨員都有了發揮作用的平台。

一邊定規矩一邊推執行,之前村集體積攢下來的問題在王傳喜的帶領下一件件被解決。

「通過這些事情,鄉親們對我們的班子也越來越信服。」回憶起曾經的往事,王傳喜感慨地說,「只要是真的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他們一定會感覺到,也會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有了好的群眾基礎和正確的決斷,在王傳喜的帶領下,代村開始走上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之路。

抱團共富更有奔頭

80餘歲的代村村民李學全至今記得幾年前「拎包入住」小洋樓的情景,「沙發、床、電視都給我們置辦齊全了,沒想到,年紀這麼大還享起了清福。」

在王傳喜的帶領下,新型集體化路子讓代村在發展中一次次嚐到了「甜頭」。村集體各業總產值、村集體純收入逐年遞增。

「村集體經濟的增收,最終要體現在鄉親們的獲得感上。該花的錢,只要是鄉親們能受益的,我們在所不惜。」這些年,王傳喜帶領幹部群眾實施舊村改造,幼兒園、小學、衛生院、老年活動中心、村民文化廣場等場所一應俱全。

如今,代村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人人有薪金,家家有集體「分紅」。

「在代村,60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入住老年公寓,還能按月領取老年優待金,年齡越大標準越高。村民新農合、新農保由村集體承擔,在校學生還可以申領獎學金。」王傳喜笑著說,「鄉親們都說,在代村的生活比蜜還甜,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一個村富了不算富,抱團共富才更有奔頭。這些年來代村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我們希望能夠共享。」王傳喜說,自2018年以來,代村聯合周邊11個村,一起規劃建設「田園新城」,帶動了2萬多名農民就業創業。

產業興旺也為年青人在鄉村搭建起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很多年青人開始把返鄉創業就業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代村的常住人口也在逐年增加。」王傳喜告訴記者。

「農業科技館是我們村的招牌‘打卡地’之一,它就是由一個平均年齡不到28歲的返鄉創業大學生團隊實施的。」王傳喜說,「科技館真正實現了農業和智慧的結合,蔬菜整整齊齊碼放在4米多高12層的架子上,不沾土、沒蟲害,智慧化種植讓工作人員動動手指就能自動施肥澆水。」科技館也是周邊中小學校的研學好去處,孩子們來了都不願意走,給這裏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植物夢工廠」。

「雖然現在物質上充足了,但我們還要不斷髮展,讓群眾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王傳喜說。

每月10日,是王傳喜給村委會定下的「理論宣講日」時間。「黨的好政策越來越多,鄉親們瞭解得越清楚越詳細,做事就越有奔頭,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他笑著告訴記者。

田間地頭、蔬菜大棚、村民家中、高校禮堂等地,都是王傳喜和村兩委班子的「課堂」。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隨地做記錄,是王傳喜20多年來的習慣。這些筆記,既有平時記錄的講課心得,也有外出宣講的時間表。這些年,他的筆記本越摞越高,村委會成員笑著說,「200多本筆記本已經成了王書記辦公室的‘一景’。」

2023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後,「理論宣講日」也成了王傳喜的兩會精神宣講時間。「‘三農’一直是鄉親們最關心的問題,我這兩年的提案也都在圍繞此建言獻策。」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更多的鄉親們展露笑顏。」王傳喜說,在他心中,鄉親們的笑臉,就是振興路上最美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