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音樂會,半部音樂史,滿目皆風景

音樂家尤其是室內樂演奏家,時常會把音樂會的曲目編排,與曲式乃至風格的時代演變密切掛鉤,用一套延續且呈現遞進關係的曲目,將特定體裁的音樂史娓娓道來。去年3月,上海四重奏在上海交響音樂廳依次托出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慶祝重奏組成立四十週年。德、奧三位巨匠以時間為序排列,聽眾得以聆聽維也納樂派架構下,四重奏代表作在和聲織體和戲劇張力上的進化和更新。

四位弓弦演奏家和一位鋼琴家聯手奉獻了一台賞心悅目的音樂會。四位弓弦演奏家和一位鋼琴家聯手奉獻了一台賞心悅目的音樂會。

4月13日晚,上海交響音樂廳再度上演呈現音樂史的音樂會,這次的主角是佔據著古典音樂曲庫半壁江山的室內樂。四位弓弦演奏家和一位鋼琴家,在上下半場依次引介了哈爾沃森改編的亨德爾《帕沙卡利亞》、貝多芬《D大調小夜曲》和舒曼《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

從二重奏、三重奏到五重奏的過渡,從波路克本源經過維也納古典樂派到浪漫派的位移,這場音樂會正如其標題「浪漫之路」所指,強調了室內樂尤其是重奏在規製和規模上的遞進,音樂特徵隨著時代更迭而演變,恰似音樂家通過作品引領聽眾走過了一條重奏的變遷之路,滿目皆是風景。

這是一台賞心悅目的音樂會。悅目的是中提琴家尤拉·李不走常規路的穿著。她以粉粉夾克衫和珠光寶氣的占美·周高跟鞋亮相,與其他清一色純黑著裝的音樂家形成鮮明對比。賞心的是巧思安排的曲目設置。五位音樂家以兩人、三人和全體的三種組合完成了一套對演奏技巧極具挑戰的曲目,駕輕就熟的演奏更讓聽眾紛紛傾倒。

小提琴家康珠美和大提琴家尤利安·施特克爾合奏《帕沙卡利亞》。

開場曲為挪威演奏家兼指揮家哈禾爾森改編的亨德爾《帕沙卡利亞》,原曲也是為小提琴和中提琴而寫,今場由狄奧提瑪四重奏的小提琴家康珠美和大提琴家尤利安·施特克爾聯袂。哈爾沃森用了一系列雙音、快速音階和泛音提高了樂曲的演奏技巧,通過更為寬泛的力度和豐富的音色拓展了樂曲的表達力,自然對演奏的靈活性和精準度提出苛刻要求,猶如F1賽車手在摩納哥賽道上競速。

在F1比賽發車前,車手們會開一圈熱身圈,適應一下場地,把輪胎摩擦發熱提升抓地力,讓賽車的零部件升溫提高可靠性,以便更好地在隨後的杆位發車時搶到有利位置。同樣道理,音樂會也需有演奏家熱身的環節設置。然而在今場音樂會中,一上來就以高難度作品壓陣而捨棄熱身,甚至連對音準的步驟都在台上省略,難免會在四部和五部和聲的「高速彎道」發生「原地打滑」。

相較於擁有更多獨奏機會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不得不說中提琴時常在三人以上的重奏組中處於配角,但當晚的尤拉當了回「最佳女配角」。《帕沙卡利亞》之後是貝多芬《小夜曲》。在「樂聖」這部較少演出的作品里,尤拉的演奏和其他絃樂演奏家一樣有著淩厲的弓法和出色的樂感,同時以極佳的穩定性和全情的投入感而更勝一籌。連向來以穩健著稱的寧峰,都讓人在第二樂章及第三樂章諧謔曲片段的持續高音衝刺區,為他捏了把汗。

尤拉(中)的中提琴大為出彩。尤拉(中)的中提琴大為出彩。

簡短休息後,下半場舒曼的音樂一掃上半場略顯陰鬱沉重的氛圍。張昊辰猶如定海神針,讓隨後半個小時的音樂行進,毫無懸念地一如既往精彩。雖然鋼琴家以極為低調的方式在融入重奏,但由於他與生俱來的靈感和出類拔萃的敏銳,既給予了絃樂組猶如踩在雲上的舒適感,又無時無刻不在獨自閃閃發光。總體在技巧和穩定性上都更勝一籌的寧峰甘當綠葉,充任第二小提琴。來自其餘聲部的壓力讓康珠美和尤利安進入狀態,手感樂感均在線。同樣在第三樂章的諧謔曲開局中,連珠炮式的上行快速音階由張昊辰在鋼琴上敲出極富顆粒感的玲瓏音響,隨後大提琴以一連串短小音符的高速推進予以應和,高潮迭起,屢屢透出白熱化氣勢的音樂讓人振奮不已。

下半場舒曼的音樂一掃此前略顯陰鬱沉重的氛圍。下半場舒曼的音樂一掃此前略顯陰鬱沉重的氛圍。

捎帶不安情緒的第四樂章末尾處,寧峰莊嚴的演奏宣告著賦格段的到來,第一小提琴清脆地應聲加入,樂思在大提琴和中提琴中接連出現,猶如風馳電掣。這段賦格不正是向開場的《帕沙卡利亞》看齊,回到在波路克時代達到巔峰的音樂符號?由此,音樂會頭尾相連,前後呼應,猶如一條咬到自己尾巴的貪吃蛇。在這條浪漫之路中,人們從起點出發,滿眼風景來到終點後,又看到了出發時的不變初心。

曲畢,面對聽眾持續且熱烈的掌聲,音樂家們四次謝幕而無返場,彷彿述說著由國際明星擔當的高質量室內樂演在這座城市的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