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杭州亞運會,賽場之外也動人

本報赴杭州特派記者 張 振

杭州亞運會接近尾聲。在這十幾天里,《環球時報》記者奔波於各個賽場,見證了數枚金牌和賽會、亞洲紀錄的誕生。對於這屆亞運會來說,成績並不是唯一關注的焦點,在賽場之外,也有許多讓人鼻頭一酸、心中一暖的溫情時刻:運動員和粉絲之間的雙向奔赴、各代表團運動員之間的良性互動……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體育團結在了一起。此外,由於本屆亞運會橫跨中秋和國慶假期,其間運動員村和主媒體中心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吸引了許多運動員和記者,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鄭欽文網球女單奪冠後與現場觀眾合影。

運動員和粉絲“雙向奔赴”

9月24日是杭州亞運會游泳項目首個比賽日,場館外的觀眾和粉絲早早排起長隊。當中國游泳選手以打破賽會紀錄或亞洲紀錄的成績奪冠後,興奮的粉絲一邊揮舞手幅,一邊興奮尖叫,當被賽場攝像機捕捉到時,他們激動地指著手幅上的運動員照片,豎起大拇指,彷彿在說:“看,她/他多厲害!”

頒獎典禮結束後,運動員路過觀眾席時,坐在前排的粉絲紛紛掏出手機錄像並大聲應援:“你是最棒的!接下來的比賽加油!”作為回報,汪順和覃海洋等人也把手中的頒獎花束“碩果纍纍”扔向觀眾席。花束有時會在空中“解體”,花瓶和花束分別歸屬不同的粉絲——一束花同時圓了兩個人的“追星夢”。

9月25日女子體操團體決賽上,48歲的烏茲別克斯坦老將丘索維金娜雖然最終無緣獎牌,但能出現在賽場在許多觀眾眼中就是“傳奇”。每當輪到丘索維金娜出場,場邊的粉絲大喊“丘媽加油”,後者完成動作後,用鞠躬、飛吻作為回應。丘索維金娜賽後接受採訪時稱,她並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多中國粉絲,“非常感謝大家如此支持我,我心懷感激,我愛所有人”。

9月26日,乒乓球男女團決賽,雖然中國隊以兩個3∶0戰勝對手最終奪金,但每局贏得都不輕鬆。每當比分落後或雙方陷入僵持時,現場觀眾都會喊出排山倒海般的加油聲。9月30日,國乒在多個單項陷入苦戰,粉絲為了給運動員打氣,助威聲不斷,身處現場的《環球時報》記者感覺球館的屋頂似乎下一秒被要被“掀翻”。

拿到女單金牌後,孫穎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本土作戰帶給她很多動力,現場有許多支持中國乒乓球隊的粉絲加油助威,“這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被問到想給支持自己的年輕粉絲說什麼時,孫穎莎說:“如果熱愛一件事,希望你們能夠專注下去,勇往直前,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最終到達心目中的夢想之地。”

“追星”不止於觀眾,運動員之間也如此。本屆亞運會女子鉛球金牌得主鞏立姣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偶爾遇到運動員是自己的粉絲、有合影要求時,她會積極配合,“這是一種對我的認可,我覺得自己應該謙虛地與他們互動,這對中國體育的形象也會有好的影響”。

惺惺相惜交朋友

本屆亞運會設有滑板、霹靂舞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項目,年輕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將杭州亞運會的“團結、包容、和平”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9月27日男子滑板街式決賽中,《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當有運動員因挑戰高難度動作而摔倒時,其他選手會立刻上前查看是否無礙;對手做出精彩動作時,他們也會鼓掌讚歎。選手之間和諧競爭的畫面,讓人感覺彷彿是滑板發燒友們平日的一場街頭聚會。

9月29日女子50米蝶泳決賽中,中國選手張雨霏奪得金牌並打破賽會紀錄,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獲得季軍。頒獎典禮結束後,眼含熱淚的張雨霏和池江璃花子相擁。作為上屆亞運會六金王,池江璃花子2019年被查出白血病,戰勝病魔後她重新開始訓練。今年福岡游泳世錦賽上,張雨霏曾向池江璃花子發出“亞運會見”的邀約;成都大運會上,張雨霏把對池江的祝福寫在手心去比賽……二人的友誼已超越比賽本身。

選手之間的暖心時刻還有更多:田徑項目男子1500米決賽,中國選手劉德助獲得第6,日韓選手分獲第9和第10,無緣獎牌的3人賽後互相安慰著走出賽場;男子圍棋比賽第五輪結束後,中國棋手柯潔幫泰國小將蓬沙甘複盤,後者激動地稱:“柯潔是我的偶像,他教的東西特別有用”;韓國體操選手尹真星在體操男子個人全能比賽中出現失誤後,現場觀眾鼓掌安慰,賽後他向觀眾鞠躬致謝,並微笑著為觀眾簽名……

賽場之外,這種“團結與友誼”在杭州亞運會主新聞中心也可以見到。10月3日,《環球時報》記者結束跳水比賽報導工作後回到主新聞中心就餐,這時身旁突然響起生日快樂歌。記者唱完後走過去看了看,“壽星”原來是一名中國香港記者,收到如此多祝福後他有些害羞,身邊朋友還在起鬨:“今晚請客哦!”就餐的記者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但不約而同為“壽星”送上祝福,這同樣是亞洲團結精神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吸引外國記者

本屆亞運會賽場內外的中國文化元素,也是運動員和外國記者關注的熱點。許多比賽前,吉祥物蓮蓮、琮琮和宸宸會出現在觀眾席,許多觀眾爭相合影。在主新聞中心,3個吉祥物玩偶不定時“快閃”,它們的每次出現同樣會吸引大批外國記者圍觀拍照。杭州亞運會吉祥物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杭州的城市特色,有外國記者稱,吉祥物的吸引力不僅僅是可愛的外表,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文化底蘊更令他們好奇。

亞運會期間,亞組委曾舉辦媒體採風活動,在錢塘江觀潮時,許多外國記者不僅被錢塘江的壯觀景色所吸引,還著迷於其背後源遠流長的觀潮文化。“這是我第一次觀潮,太壯觀了。”來自英國的記者斯潘塞說,“真的太神奇。我會寫一篇專欄,記錄下這種獨特體驗。”來自日本共同社的記者小林伸輔說,杭州亞運會許多元素與“潮”有關,比如會徽“潮湧”,“這是非常獨特的中國文化遺產”。

第11個比賽日恰逢中秋節,亞運村和主新聞中心舉辦各類活動,許多外國運動員和記者參與其中。當天,身穿中國傳統服飾、手持團扇的模特穿梭於主新聞中心大廳,許多外國記者對團扇感到新奇,印尼記者里安·阿普里達尼還嚐試現場製作,“團扇用金色的墨,太神奇了!”伊朗記者尼羅法爾則選擇製作摺扇,他用中文在扇子上寫下妻子的名字,當做禮物送給她。

主媒體中心還舉辦了遊園會和中秋集市,蕭山花邊製作、面塑等傳統技藝得到展示。戶外區域擺放著玉兔造型的大型花燈,燈籠架上掛著燈謎,中外記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猜燈謎。當身穿傳統服飾的模特路過,不斷有外國記者合影,還有人試穿試戴中國傳統服飾……熱鬧的場面衝淡了外國記者們的思鄉之情,也將亞運會的團結氛圍推向又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