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理大設立電動車研究中心,9月開辦亞洲首個電動汽車理學碩士課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李冰琪 張偉澤 香港報導

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大”)2月26日舉行電動車研究中心啟動儀式。中心由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清泉擔任主任,建立先進的電動車研發平台,應對現代電動車的能源及技術挑戰。陳清泉指出,港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提供世界一流的電動出行領域教育體系,為大灣區企業培養人才;第二是開展電動交通領域前沿研究;第三是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問及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方向,陳清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中國的內燃機技術較弱,但在電動汽車領域能夠“換道超車”。電動車未來發展在電氣化領域還需要深入,電池要走向固態;更重要的是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要在智能化和網聯化上深入,與5G網絡和人工智能結合,向無人駕駛的目標發展,電動汽車未來能夠成為賦能智慧城市的工具。

(記者會現場 攝/張偉澤)(記者會現場 攝/張偉澤)

陳清泉指出,香港是全世界人才的樂園,希望全世界人才可以在此創新創業,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香港的科技可以在深圳的幫助下進行產業化。

對於香港電動車的發展現狀,港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介紹,政策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2035年前實現交通系統的低設轉型,推動公眾採用新能源汽車透過減稅、購車補貼等政策措施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基礎設施方面,香港不斷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增加充電樁數量,覆蓋主要區域和交通要道。截至2023年12月底,香港有7415個充電樁供公眾使用。

談及未來技術創新,趙汝恒提到,將重點關注提高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和車輛性能,以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對於商用電動車的發展,趙汝恒指出,目前主要是面臨五方面的挑戰,包括商用車占香港總碳排放的比例大於10%;市場滲透率低,商用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僅為0.2%;業界對於炎熱天氣下,公共交通頻繁停靠接送乘客及空調系統性能存疑;充電的頻率是否會很高,公共交通無法維持正常服務;電力系統能否承受數百輛的公共汽車維持正常運行。

另外,港理大今年9月亦會推出亞洲首個“電動汽車理學碩士”課程,身兼中心副主任的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鄒國棠透露,目前已收到約400人申請報讀,校方亦正探討邀請內地及歐美電動車企業管理層提供在線講座,讓學生掌握行業知識。

視頻製作:袁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