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成都這個研修課程聚焦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形成心理健康和個人特質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高發的危險期。據《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我國18歲以下抑鬱症患者占總人數的30.28%,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如何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如何通過日常教育活動進行預防?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關係?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帶著這些問題,5月25日,“相守計劃”公益項目在成都啟動了“心靈橋樑”——2024鄉村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主題研修課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舉辦、國家開發銀行支援。

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實施者,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2024“相守計劃”鄉村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研修課程正是從青少年心理研究角度切入鄉村兒童心理健康領域,通過四天的研修課程學習,以鄉村教師為橋樑觸達和關注鄉村兒童心理,分析鄉村地區師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挑戰、識別學生心理問題並通過日常教育活動進行預防、探討教師如何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並通過自我成長來支援學生、討論如何有效的建立家校社合作關係來支援師生心理健康……以實際案例分析、教育工作者經驗分享讓參與者瞭解最佳實踐與應對策略,提升鄉村教師群體的心理問題判斷與干預能力。

據悉,“相守計劃”是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發起,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菸草總公司捐贈支援的關愛鄉村兒童公益項目,旨在通過資助和扶持鄉村小學教育工作者自主設計和組織開展面向本校鄉村兒童的特色關愛活動,為健全農村鄉村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進行探索。自2014年創設以來,已走過6省12縣,覆蓋400餘所學校,受益師生超過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