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上海“全鏈條式”校外教育有哪些亮點?

瞭解科學家的故事,不僅限於書本。在上海,中學生可以走進圖書館,開展定製課程、研學實踐,更加細緻地認識科學家的一生。

2023年2月底至3月初,來自上海市南洋初級中學七、八年級的同學們陸續分批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體驗由圖書館和學校共同設計策劃的定製化課後服務之旅。

錢學森圖書館位於上海交通大學徐彙校區,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科學家紀念館,集學術研究、人物紀念、文物保管於一身的綜合性人物紀念機構。

八年級的課程圍繞“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與“尋找錢學森的神秘數字”兩個主題,分別由上海市南洋初級中學的曆史老師蔡亞明與數學老師趙頎主講。同學們通過探究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學習,在錢學森圖書館的展廳、展品、場景還原中,身臨其境地體驗錢學森人生經曆與成就,探究錢學森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之間的關係,理解錢學森的科學精神和愛國情懷。

七年級同學在錢學森圖書館七位教育專員帶領下,以班級為單位完成了“錢學森與中國航天事業”“錢學森的人生選擇”“探索戰略科學家錢學森成才之路”等不同主題研學路線與課程。

上海市南洋初級中學學生走進錢學森圖書館體驗。錢學森圖書館社教宣傳部 供圖上海市南洋初級中學學生走進錢學森圖書館體驗。錢學森圖書館社教宣傳部 供圖

同學們表示,在圖書館現場學習不僅能聽到更多錢學森的故事,看到那些曆史照片、航天實物後,更能理解錢學森的愛國之情以及他從小立下的科學報國之誌。

錢學森圖書館社教宣傳部部長傅強介紹,根據《2023年上海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工作要點》,為助力“3公里社區校外教育活動圈”建設,完善“思政+校外”課程育人協同體系,錢學森圖書館整合校外教育與課後服務的實踐經驗與項目資源,形成課後服務菜單與個性定製化項目,並推出“週五研學服務日”項目,主動對接學校、學生以及家長需求,開放專為中小學校服務的週五下午場館預約通道並提供集體參觀、定製課程、研學實踐等服務內容。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教委瞭解到,上海以推進落實“雙減”部署為抓手,強化協同育人,整合用好校內外資源,統籌校外實踐活動課程,動員組織各區和街鎮向學生免費開放各類社區教育資源,供學生就近就便學習活動使用,為學生課外學習、職業體驗、社會實踐和生涯教育創造更好條件。注重將中學生參加誌願服務、公益勞動、社會實踐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用好用活“社會大課堂”資源,建立政策導向鏈、資源供給鏈、服務保障鏈,打造了“全鏈條式”校外教育體系,從而引導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培育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上海徐家彙街道與上海工藝美院簽約,組織非遺傳承人提供非遺美工課程進社區。圖為老師手把手向小學生傳授瓷刻工藝。上海市教委 供圖

在整合校外活動場所資源方面,上海市教委還推出各類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編製未成年人社會實踐版圖,設計集愛國主義、公民教育、科學探究等12個主題序列的社會實踐資源圖譜,打造15分鍾社區校外教育活動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外教育資源。此外,還建設了100門上海《紅色一課》館校合作優質課程。

目前,上海現有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3家,市級革命曆史遺址遺蹟650餘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330家、科普教育基地300餘家、博物館美術館近240家、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近110家、學校少年宮300家、學生青少年活動中心、實踐營地30餘家。

上海中學的學生在聽專家講解中國人民誌願軍李增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擊落過美軍戰機的步槍。上海市教委 供圖上海中學的學生在聽專家講解中國人民誌願軍李增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擊落過美軍戰機的步槍。上海市教委 供圖

同時,上海市教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向學校、場館、校外活動中心徵集300多項校外項目,重點推出“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上海市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月”等項目,形成一批廣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