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把市場讓給了軍大衣?不必把網絡跟風當真|新京報快評

▲穿著軍大衣的年輕人。圖/社交媒體平台視頻截圖▲穿著軍大衣的年輕人。圖/社交媒體平台視頻截圖

服裝業可能正成為大學生的最新“整頓”對象。話題“羽絨服漲價把市場讓給了軍大衣”登上微熱搜。

面對動輒千元以上的品牌羽絨服,一些大學生穿著軍綠色大衣上課的畫面,儼然成了一場教室里的“時裝秀”。對此,有人覺得“平替款更有性價比”,也有人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足夠拉風”。

但顯然,軍大衣不可能真的替代羽絨服,這不過是一種娛樂化的網絡表達而已。

軍大衣自然有保暖效果,寬大、厚實,可以滿足士兵禦寒需要,還可以充當被子、坐墊甚至睡袋。在部隊裝備物資普遍優於民用品的年代,擁有一件軍大衣,還是某種身份的象徵。但是,它的缺陷也十分明顯,那就是臃腫笨重,讓穿著者行動不便,從事戶外活動可能沒多久就氣喘籲吁了。

實際上,隨著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傳統軍大衣已逐漸淡出裝備序列。此前,據央視軍事報導,高原邊防官兵的暖心過冬“六件套”中,已使用20式新型羽絨大衣,該款大衣內部為羽絨材質,更加輕便,舒適性、保暖性更好。既然部隊置裝都在與時俱進,消費市場更沒有理由用過去的思維選擇產品。

羽絨服取代傳統的棉襖、軍大衣,實際上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也是服裝工業發展進步的體現。相比傳統服裝,羽絨服生產成本難免高一些,有的還有品牌溢價。但是,這正是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的結果。

以此來看,“羽絨服把市場讓給了軍大衣”,則像是一種網絡調侃。“軍大衣平替羽絨服”不是事實,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市場放棄了軍大衣。在剛剛過去的“雙11”購物節,羽絨服依然是消費者選購過冬外衣的主流產品。

事實上,像“軍大衣”這種懷舊復古風在網絡表達中並不稀奇。一些年輕人穿起了軍大衣,只是他們追求“潮”的一種姿態。大學生穿著綠色的軍大衣到課堂上課,固然有“吸睛”效應,卻並不標誌著市場風向切換。相關話題討論,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網絡跟風,不必過於當真。

面對服裝市場的豐富選擇,即便是價格敏感的群體,如果買不起昂貴的羽絨服,也有很多真正的“平替”選擇。比如,主打戶外運動,能夠實現防風、保暖、防水功能,設計也時尚新穎的衝鋒衣,就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喜愛。產品多元化競爭,豐儉由人,才是消費市場正常的樣子。

服裝的設計變化是時代的印記,設計和推廣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服裝產品,始終是服裝業應當堅持的追求。與此同時,輿論也要注意區分大眾審美與小眾潮流。當然,部分消費者願意嚐試“復古”的軍大衣並無不可,但也不妨多瞭解意向產品的性能、質量,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

撰稿 / 南木(媒體人)

編輯 / 劉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