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結合現代舞,舞劇《西遊》展現東西方視角|揭秘

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2年度資助項目,由國家一級演員、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青年演員、亞彬舞影工作室藝術總監王亞彬擔任導演、編舞,莊一編劇,法國音樂家洛朗·比堤吉拉爾(Laurent Petitgirard)擔任作曲,亞彬舞影工作演員牛冬焱﹑秦天﹑田凱﹑劉家正﹑魏旋﹑湯琪琪等出演,取材於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經典文學著作《西遊記》的舞劇《西遊》,於8月8日-10日,作為2023首屆「天橋舞蹈演出季」展演劇目,在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上演。

舞劇《西遊》於8月8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塔蘇 攝舞劇《西遊》於8月8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塔蘇 攝

自2009年舞蹈家王亞彬率領團隊推出「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系列品牌演出以來,舞劇《西遊》是該系列推出的第十四季作品,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系列作品之一。該劇以悟空的視角,環形結構,結合《西遊記》中重要的劇情展開舞劇敘述。作品以具有國際性、現代性的舞蹈語言與當代藝術手法進行融合創作,以西方交響樂、中國多元並具民族性的舞蹈語言,透過中西方融合的視角,借由「西遊」這一經典名著,來闡釋當下人對於中國經典的理解。在舞劇《西遊》亮相2023首屆「天橋舞蹈演出季」之際,新京報專訪本劇導演、編舞王亞彬,揭秘創作背後的故事。

透過東、西方不同視角表達

亞彬舞影工作室是一個有著獨特定位的創作平台,其標誌性的系列舞蹈作品「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將國外優質資源引入中國,進行全球性製作。回顧「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從成立至今,十餘年的創作歷程,無論從早期作品《Genesis生長》,還是近年來為觀眾所熟知的《青衣》《一夢·如是》《海上夫人》等原創舞劇作品,均是以製作方或者聯合製作方與國際團隊進行合作創作。在王亞彬看來,與國際團隊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加強不同國際藝術家間的相互理解,不僅限於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也會促進相互間藝術理念以及文化背景的理解。

談到此次《西遊》的跨國合作,王亞彬回憶2019年她在法國巴黎演出時,有幸遇到了作曲家洛朗·比堤吉拉爾。在交談中,對方表達了對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喜愛,同時希望以此為契機,與王亞彬一起合作一部舞蹈作品。基於比堤吉拉爾對於《西遊記》所表現的熱情,王亞彬個人對於這部作品也有著自己的理解,二人一拍即合,透過東、西方不同的視角把這部古典名著用舞蹈的形式展現在舞台上。

作為中國人最為熟悉的題材,《西遊記》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已經通過戲曲、影視等各異的藝術形式予以呈現,王亞彬認為是因為經典始終對當下有著巨大的精神感應力,所以想改編此作:「《西遊記》裡面的故事非常豐富,在創作舞劇的過程中,我們緊抓的創作準繩便是‘以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以中國元素呈現世界故事。’這個理念不僅是‘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系列從創建之初到今天,一直堅守的初心,也算是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的創作經驗。」

舞劇《西遊》的創作準繩是「以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何銘 攝舞劇《西遊》的創作準繩是「以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何銘 攝

人物形象塑造更抽像

《西遊記》全書共100回,而作為舞劇,舞台上並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呈現這部龐大巨製,只能在經典章節間進行提煉。王亞彬介紹,舞劇《西遊》以悟空為第一視角,將整體故事設置成一種環形結構,全劇的開始與結尾均站在悟空當下的回憶點上,回溯整個取經歷程。全劇通過六個章節闡釋出生命的意義:「在回憶體當中,我們提取了《西遊記》當中比較重要的章節,包括觀眾熟悉的‘三打白骨精’、‘女兒國’‘三借芭蕉扇’等,再以西方交響樂、中國多元並具民族性的舞蹈語言,透過中西方融合的視角,來闡釋我們當下對於中國經典名著的理解。」

三打白骨精、女兒國、三借芭蕉扇等經典橋段融進了舞劇里。 何銘 攝三打白骨精、女兒國、三借芭蕉扇等經典橋段融進了舞劇里。 何銘 攝

在王亞彬看來,以一種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是非常具有現代性的,「音樂雖是西方的交響樂,但是對於《西遊》整部舞劇結構,還是有一個很好的氛圍鋪陳,置身其中大氣恢宏。」在《西遊》的平面創編難度上,既是導演也是編舞的王亞彬,此次不僅要尋求新的突破,也要時刻心繫著傳承。無論從原著還是電視劇,在人們的腦海中,《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早已有了非常既定的藝術形象,因此在《西遊》中,人物形象塑造與以往相比更抽像:「在悟空的肢體語言表達上,我們並沒有按照傳統猴子的形象去塑造,而是更具意象性,既不失齊天大聖的靈性,同時也能表現出人的性情。」

舞劇《西遊》中的悟空並沒有按照傳統猴子的形象去塑造。 何銘 攝舞劇《西遊》中的悟空並沒有按照傳統猴子的形象去塑造。 何銘 攝

交響樂與現代舞相結合

在舞劇《西遊》的創作團隊中,除了作曲外,舞美與燈光設計、多媒體設計也均來自法國,王亞彬認為法國藝術家的創作邏輯性非常強。其中讓王亞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詮釋劇本的時候,他們總在不斷地詢問為什麼?她表示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他們逐漸地建立起對《西遊記》、對悟空與唐三藏等人物的理解,慢慢理解之後,他們會發現其實就是一些西方經典名著中關於人的精神世界探索、外部挑戰的應對、人生歷程的思考等方面的問題。「無論小說、電影、舞蹈等藝術形式,雖然有國別的不同形態,但從本質上探討的還是人類共同的主題。」

在王亞彬過往的舞蹈作品中,交響樂一直是她最擅長使用的音樂表達方式,從2016年作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歷史上第一位受邀委約創作的中國編舞,創作的作品《M-Dao》,到2021年為蘇州芭蕾舞團創排的芭蕾舞劇《我的名字叫丁香》等。這次與法國作曲家共同完成《西遊》的交響樂,王亞彬覺得自己對於音樂有了更深層的瞭解。「交響樂與現代舞的結合,在當下的舞劇作品中並不多見。這一次的合作,交響樂既是從古典音樂的根基而來,同時它又非常具有現代性。」王亞彬覺得如果單聽音樂,它的戲劇性非常強烈:「此次作曲家也是透過他所創作的音樂,將他對《西遊》的理解完全地詮釋在這部作品里。我們通過肢體呈現劇中的人物故事,同時也緊密地與交響樂結合在一起。」

此次《西遊》在舞台設計上選擇了極簡抽像的表達方式,王亞彬更注重肢體本身去表達故事的前後、環境的更迭:「舞劇畢竟還是要以舞蹈肢體本身為主要的呈現方式,其他的一切手段都應該是服務於舞蹈,為這部劇所講述的故事來服務。」

王亞彬的創作更注重肢體本身去表達故事的前後、環境的更迭。 何銘 攝王亞彬的創作更注重肢體本身去表達故事的前後、環境的更迭。 何銘 攝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