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三萬里》,接連陷入「致歉漩渦」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在今年暑期檔斬獲不俗的票房與口碑。就在《長安三萬里》即將迎來暑期檔完美收官之時,影片卻接連陷入了「致歉漩渦」之中。

先是《長安三萬里》藝術設定集未經授權使用「EXCA_包小汪不開班」的個人作品《伎樂天》。為此,8月16日晚,電影《長安三萬里》官方微博發佈致歉聲明,相關話題在17日早上仍盤踞熱搜第一。

隨後,有河南洛陽的網民提出,片中李白、杜甫首次相遇本在洛陽,影片中被改到了長安;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三絕合體」也從洛陽改成揚州,認為電影「不尊重歷史」「傷害洛陽人民感情」。

《長安三萬里》劇照 豆瓣網 圖《長安三萬里》劇照 豆瓣網 圖

為此,洛陽市隋唐史學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聲明,認為該影片中部分情節描述與真實歷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與真實歷史不符,極易誤導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影響歷史人物出生地、事發地的同胞感情。要求電影《長安三萬里》的製片方、導演、編劇等發表糾錯、致歉聲明。

截至17日晚9點,電影《長安三萬里》製作方尚未發佈是否道歉的說明。截至8月16日23時,《長安三萬里》電影票房已達17.33億元,成為2023年動畫片內地票房榜冠軍,躋身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二位,僅次於《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億)。

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遭質疑後立刻道歉

稍早前,原創設計者「EXCA_包小汪不開班」通過個人微博發佈消息,指稱電影《長安三萬里》藝術設定集中未經授權使用「EXCA_包小汪不開班」的個人作品《伎樂天》,引發設計界以及影迷的熱議。

8月16日晚,電影長安三萬里官方微博發佈致歉聲明:今日,經網民提醒,我方於電影《長安三萬里》藝術設定集中未經授權使用「EXCA_包小汪不開班」的個人作品《伎樂天》,經核實,該素材的確為未經其原創設計者授權使用。在此,追光動畫為該藝術設定集相關編輯和校對工作中出現的失誤表示歉意,鄭重向前述素材的原創設計者「EXCA_包小汪不開班」致以最誠摯的道歉!

電影《長安三萬里》官方微博表示,為了儘可能降低此次失誤給原創設計者帶來的不良影響,在確認具體情況後,我方已第一時間聯繫設計者本人,針對此未授權作品及設定集的處理,我方已與「EXCA_包小汪不開班」溝通達成協議:原創設計者作品《伎樂天》有償授權給電影《長安三萬里》項目及周邊使用;《伎樂天》完整版權仍屬於原作者「EXCA_包小汪不開班」所有。

追光動畫一直以來都非常尊重創意及創意工作者,感謝本次事件中原創設計者的理解和對追光動畫的支持,也非常感謝所有原創者和提出批評、指正的網民。我們今後會以更嚴格的工作流程要求、以更嚴謹的態度監督每部來之不易的作品及其一切相關衍生品。追光動畫與觀眾一樣,始終抱有對佳作的嚮往和追求,再次感謝大家的監督和關注。

多處情節被指與歷史不符,「傷害洛陽人民感情」

相比較16日的未經授權使用他人設計成果,電影《長安三萬里》隨後捲入的是一個更深的漩渦。

事實上,早在影片熱映的7月,就有河南洛陽的網民提出,片中一些情節描述被指與真實歷史不符,認為電影「不尊重歷史」「傷害洛陽人民感情」。

甚至該片在洛陽路演時,有觀眾打出「日月同輝,史詩相遇在洛陽」表達不滿,原因是歷史上記載李白與杜甫首次相遇是在洛陽,但影片中變成了長安。此外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三絕合體」也發生在洛陽,但片中卻是揚州。一些洛陽網民對於洛陽元素未出現在片中表示「很傷洛陽人的心」。

8月16日,洛陽市隋唐史學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聲明:電影《長安三萬里》在全國影院公映後廣受好評,票房可觀,觀者眾多,產生了廣泛影響,為普及歷史知識,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該影片中部分情節描述與真實歷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與真實歷史不符,極易誤導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影響歷史人物出生地、事發地的同胞感情。

為還原真實歷史,維護歷史人物真實性,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委託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指派璩建偉、邱帥彪、房嘉明、黃璿(實習)等律師組成的律師團隊已向製片方發出律師函,要求電影《長安三萬里》的製片方、導演、編劇等發表糾錯、致歉聲明。

17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電話採訪了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會長王愷。針對學會的上述聲明,王愷表示學會方面並不是要蹭《長安三萬里》的新聞熱點,「我們是保持對歷史事實負責任的態度,作為一個搞學問的人,我們也不想蹭這個熱度。我們學會和律師事務所商量以後,達成了一種共識,所以學會出面把這個事情給還原一下,發了聲明」。

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在8月16日的消息提到,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經研究、討論和分析認為,該片至少有4處情節與真實歷史不符,該學會為了還原真實歷史,維護歷史嚴肅性,維護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性,特委託我所向《長安三萬里》製片方上海追光影業有限公司、影片導演謝君偉、鄒靖發出律師函,要求製片方及電影導演對電影情節中與歷史不符之處予以糾正、向觀眾道歉。

不過,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在聲明中曾表示,「雖不能苛求製片方在此時對影片進行刪改,但至少應發表聲明,承認影片錯誤或失誤,還原歷史真相,向全國觀眾致歉,以平息各地網民罵戰」。

對此,王愷表示,希望《長安三萬里》製片方還原歷史真相,沒有任何經濟方面的訴求。但截至17日中午12點前,《長安三萬里》製片方尚未向學會和委任律師取得聯繫。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在聲明中主要強調兩點:一是電影《長安三萬里》為動畫歷史片,並非虛構戲說歷史。二是該影片中多處情節明顯與歷史嚴重不符。

例如,1。李白與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陽,並非影片中描寫的長安;2。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陽,並非影片中描寫的長安;3。「一日三絕」發生在洛陽天宮寺,並非影片中描寫的揚州;4。救下了郭子儀的是李白,並非影片中描寫的高適。

據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網站介紹,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是經過洛陽市民政局批準的由洛陽市社科聯主管的社團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51410300358421539G。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接受中國唐史學會和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的業務指導。

今年7月,王愷曾在電影《長安三萬里》熱映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前段時間也去看了這部影片,整體不錯,就是有一些涉及到洛陽的情節,被移植到別的地方去了」。王愷當時列出了6項電影中的失實之處:

1.7歲的杜甫出現在長安,事實是:這個時候杜甫應該在洛陽;

2。杜甫在長安岐王宅遇到高適並相識,事實是:兩人是在山東汶上相識;

3。七歲杜甫在岐王宅見到李龜年,事實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皆是杜甫對十幾歲時在洛陽所見所聞的回憶;

4。高適父親去世,高適扶靈至廣陵守孝三年,事實是:高適父親去世次年歸葬洛陽;

5。裴旻、吳道子、張旭會於揚州,事實是:這三人會於洛陽天宮寺;

6。杜甫和高適一起去曲江酒肆見到了李白,事實是:李杜二人首次會面於洛陽,之後同遊梁、桑治時遇到了高適。

不過,王愷當時認為,「作為一部以多位歷史人物為原型的影片,將故事發生地集中於一地,使得故事緊湊,便於敘事,這樣的處理方式並無不妥,但前提還是要儘量尊重史實,尊重歷史地理文化。李白、杜甫在洛陽的史蹟和留下來的文章,已經是洛陽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唐代,洛陽與長安都是都城,大致處於同等的地位。本土觀眾對影片中將洛陽的歷史文化移植到長安或別的地方表達不滿,可能認為這是對洛陽歷史文化的冒犯」。

《長安》火了,洛陽「急了」

隨著輿論熱度的持續發酵,《長安三萬里》製片方是否需要再度致歉,成為網民議論的焦點。多家媒體相繼發表評論介入討論。

稍早前,上觀新聞報導介紹,詩詞專家、上海覺群詩社社長胡中行介紹,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因得罪權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杜甫。他認為,作為唐代詩壇的「雙子星」,李杜首次見面在歷史和文化層面是一次重大事件,理論上不應輕易改動,「這麼大的事件將地點進行改動的確欠妥。」他建議,可以借助一兩句台詞,既不改變劇中設計,又能傳遞二人首次相會是在洛陽的史實。

「《長安三萬里》是一部在歷史基礎上重新創作的,有一定的幻想性的動畫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講,洛陽還是長安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在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看來,不能離開藝術角度去摳細節真實。從事編劇工作的張女士也讚同這一觀點:「這部電影中‘長安’更像是一個抽像化的指代,讓重要故事發生在同一個舞台具有象徵意義。影視作品應有其獨立性,對於文史學者來說這個細節不能改變,但在電影創作來看可以適當改變。」

路演現場,《長安三萬里》的主創也被觀眾問到屬於洛陽的情節為何被更改。該片導演謝君偉坦承李杜相會在歷史記載中發生在洛陽,這部電影是以高適的視角展開,「我們看到的李白也好,杜甫也好,其實是他們人生的一些軌跡,在我們片中沒有完全展現出來。」

17日,澎湃新聞刊發評論文章《馬上評|<長安>火了,洛陽「急了」》指出,這也不能簡單說洛陽隋唐史學會就是小題大做、吹毛求疵。每個人立足點不同,對於歷史劇中「大事」「小事」的判斷,確實就會有爭議。過去也曾有多部歷史劇,因為一些情節和史實不符,而遭到批評,甚至無法正常播出。

文章認為,這可能就是歷史劇很難繞開的困境。完全沒「戲說」不可能,但「戲說」一旦遭到很多的反對,「小事」也能變成「大事」。最佳的平衡點在哪裡,只能考驗具體的文藝創作者了。但不管怎麼說,洛陽隋唐史學會指齣電影中「戲說」的部分,強調歷史的本來面目,這無可厚非,甚至值得尊重。電影發行方如果能給出回應和解釋,其實無損於電影口碑。

九派新聞則援引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夏增民的說法表示,「沒有必要,格局太小了,沒有必要去糾結這個問題。」他稱,電影就是電影,電影為了創作的需要,可能會把一些元素集中在某一個點上來表現,電影是藝術的一種架構,它不是假象,《長安三萬里》是一部藝術片,不是個紀錄片,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去過分糾結。

浙江媒體潮新聞則在評論文章《<長安三萬里>遭質疑 歷史的歸歷史 哪怕電影也該有擔當》中表示,古裝劇中的戲說一類,基本上是「瞎說」,筆者曾看到過劇中的唐代主人公朗朗念出清代詩人名句的。但人家標明了是「戲說」,不是正史,你也拿它沒辦法。但《長安三萬里》不一樣,這電影備案說是「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宣稱「查閱眾多歷史資料」,結果電影中地點對不上,人物與事件也對不上,你說是戲說也就罷了,你說是正說卻錯誤百出,讀過相關歷史的成年人或許可以一笑而過,那些剛剛處於求知年齡沒什麼分辨能力的小孩子,他們怎麼辦?別怪人較真,面對歷史,嚴謹該是必須持有的態度。

就此而言,或許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是有本地情結,但他們質疑《長安三萬里》的文史知識錯誤,一是一,二是二,歷史事件的時、地、人、事各要素,這主幹的要素你都錯訛百出,卻稱自己是什麼「動畫歷史片」,不是狠狠地打自個臉嗎?

潮新聞文章認為,動畫歷史片可以有幻想性成分,這些表演也很可能成為影片的亮點。但是,歷史事件中時、地、人、事這些基本的構成要素,卻不能隨心所欲挪位。李白與杜甫初次相逢在洛陽,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陽,「一日三絕」發生在洛陽,救下了郭子儀的是李白,如果你把這些基本的史實都抹殺了,那還算什麼「歷史片」?觀眾要求或許很低,但作為一部動畫歷史片,仍需有歷史的擔當。就此而言,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的起訴,有助於釐清同類作品的創作規範,給電影創作敲響文化範疇的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