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你會在新同學間「立人設」嗎

    本版圖片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本版圖片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在學校‘立人設’有多爽?」「i人和e人分別適合立哪些大學人設」 ……開學季到來,許多同學將「立人設」寫入「新生入學寶典」,以此來解決或避免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小情況。也有人擔心「人設」會限制自己的社交邊界,該怎麼立「隨和但有原則有底線」的人設?

——————————

    「大一開學要記得‘立人設’!」

    面對師弟師妹,大三的陳家怡毫不猶豫地給出了這一「大學生存指南」。她細數了自己立下的人設類型,包括且不限於輕度潔癖、花錢算得很清楚、直來直去……同學想問你借錢,可以用「精打細算人設」,「抱歉哈,我的生活費還不夠自己用的」。室友深夜在宿舍打遊戲,「早睡人設」便可以派上用場,「要睡覺啦,敲鍵盤請小聲一些」。

    「‘社交人設’可以讓我們提前表明態度,不虧待自己。」陳家怡覺得,這是她大學期間作出的有效選擇。

    「在學校‘立人設’有多爽?」「i人和e人分別適合立哪些大學人設」 ……開學季到來,許多同學將「立人設」寫入「新生入學寶典」,以此來解決或避免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小情況,「只要我人設夠強,麻煩就追不上我」。也有人擔心「人設」會限制自己的社交邊界,「該怎麼立‘隨和但有原則有底線’的人設?提前對別人的需求說不,會不會被人討厭孤立?」

    開學進入新環境,要在同學間「立人設」嗎?面對社交困擾,「立人設」能否真的讓你所向披靡?

    你戴上了哪些「人設」面具?

    「不要坐婷婷的床,她有潔癖,不喜歡別人穿外衣坐在她床單上。」走到宿舍門口,金融學研二的夏婷婷聽見舍友正叮囑來串門的同學,內心不禁一喜。研一開學初立下的「潔癖人設」,讓不擅長拒絕的她少了很多開口的煩惱。

    本科期間,性格溫和的夏婷婷曾是班里的「老好人」,班里雜活總少不了她,也常常因為同學的求助承擔更多小組作業。夏婷婷的床鋪常常被室友隨意坐。其實她並不喜歡這一行為,但又擔心直接提出會讓對方不開心,只能自我安慰「她們坐一會兒就走」。時間一長,一個老鄉變本加厲,每當需要找人陪伴或幫取快遞時,就會來找夏婷婷;但當夏婷婷有陪伴需求時,老鄉卻常常以各種理由推脫。為此夏婷婷一度覺得自己社交無能。

    等到研究生升學換了一個環境,夏婷婷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立人設」——「我有潔癖」「我不喜歡幫別人幹活」「我平時很溫和但生氣了脾氣特別臭」……

    「當你通過人設表明自己不好惹,提前樹立好邊界,圈子就會清淨很多。」夏婷婷感慨,「相識容易相處難,我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需要的時候參與,別的時間自己獨處,能少很多麻煩。」

    王晶晶給自己的研究生新人設則是「大智若愚的內斂女孩」。本科期間,王晶晶是「活潑開朗愛社交的搞笑女」,但社團活動參與多了,她對無效社交感到厭倦,「有那個時間,不如多泡圖書館刷幾篇論文」。王晶晶想到一個方法:遇到不想參與的活動,尤其需要玩遊戲時,可以裝作自己什麼都不會、怎麼學都玩不好。在王晶晶看來,這比直接拒絕別人更輕鬆,「對方也不會自討沒趣,以此來避免一些無意義社交」。

    「開學‘立人設’可以滿足大學新生的多種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首都經貿大學心理學教授楊眉指出,一個有成長自覺的人,在換環境時會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形象做一些新設計(心理學上叫「印象管理」)。原來拘謹的有可能在新環境中變得灑脫,原來外向的轉為內斂,原來說話直爽的改為委婉。他們往往是因為對自己原先的人設不太滿意,正好可以在一個新的沒有熟人的環境中無壓力地做自我調整。「在新環境中立下新人設是一種壓力較小、見效比較大的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的方式。」

    「‘立人設’其實是‘印象管理’的一種方式。」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申子姣認為,「立人設」是我們在社會生存的必要技能,「我們可以為自己準備一個‘人設’的背包,在不同的場合掏出最適合的‘人設’面具戴上。最關鍵的不是立哪一個人設,而是要識別在什麼場合之下,戴哪個面具能夠滿足你的社交需求,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立人設」不能太刻板,人際交往注意「三個尊重」

    「與其說設立人設,不如說設立邊界。」王晶晶認為,面對陌生的新朋友,「立人設」可以幫助自己更高效地明確邊界,為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提前界定基調。

    但有時這種「邊界」未必會一直帶來正向「爽感」。夏婷婷發現,告訴大家自己不喜歡被麻煩後,室友們結伴去食堂打飯或者取快遞時,都習慣性不再叫上她,「時間精力是節約了,但會有一點被排除在外的孤獨」。

    夏婷婷還有一種割裂感。「新人設中的我是部分真實的我,和過去的我有一些衝突。我有時候很想像本科一樣敞開心扉,但又擔心受到傷害,所以只能很矛盾地和同學相處。」

    北京師範大學臨床與諮詢心理學碩士趙一瑾認為,當大家開始「立人設」,可能因為經歷過一些不好的體驗,想作出調整和改變。「他們給自己戴上了‘人設面具’,並時刻注意麵具別掉下來。他們有自己的理想狀態,同時又對這一狀態感到擔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困惑和內耗。」

    在申子姣看來,這類矛盾和搖擺背後的核心邏輯,是底層的兩種渴望的滿足方式產生了衝突,一種渴望是要自由,另一種則是要跟別人產生連接感。當人們覺得自由和連接感只能選其一時,就陷入了兩難境地。例如在本科時當「老好人」會失去很多自由;當你走到另一個極端時,又會懷念當時產生的連接感。要達到內心平衡,則需要衡量現階段自由和連接感哪個是自己更需要的。

    申子姣指出,人際相處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三個尊重」。一是尊重自己,同學們想要通過「立人設」進行改變,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人際界線遭受過挑戰,從而學著去尊重自己,這本身是值得鼓勵的。同時我們還得尊重他人,這意味著要尊重別人的邊界。三是尊重情境。「一些場合里的‘獨立人設’是不合適的,例如當大家都在投入服務他人的誌願工作情境中,你卻只顧及個人的利益,那肯定不合適。」

    「每個人設都能帶來一些好處,也會讓我們付出一些代價,就看我們怎麼取捨。」申子姣認為,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各個方面,甚至是相互不一致的部分,對於別人的接納水平也會增加,衝突就會減少很多。「一個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無私的一面,這兩個特質什麼時候出現,取決於他所處的情境。一個人有熱情的一面,也有冷漠的一面,可能取決於他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學著靈活應對不同情境,而不是全程只戴著同一副面具。」

    同學交往中,真誠依舊是「必殺技」

    「‘立人設’要小心人設崩塌。」計算機系大三學生張曦曾遇到過一位同學,第一次見面就和大家宣佈自己有潔癖,結果宿舍的衛生搞得一團亂。張曦覺得,大學4年非常珍貴,同學之間交往還是要真誠,如果因為擔心別人麻煩自己、不敢拒絕,就刻意立所謂的「不好惹、壞脾氣、自閉人設」,很容易無意中失去和小夥伴密切交流的機會,甚至被孤立。「以後做項目都沒人願意和你一組。」

    「人和人交往,是心與心的交往,人與人的聯結也是心與心的聯結,先把別人想成假想敵而確立的人設,其實在不相信別人的前提下也表現出對自己的不信任。」楊眉認為,青年學生知道在人際關繫上要有邊界、設邊界是一件好事,這對他們現在的友情和將來工作與家庭關係的健康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問題是怎樣設立邊界、設立什麼樣的邊界?是先把人都當作會勉強自己甚至剝削自己的人來防禦性地設立邊界,還是遇到別人真的提不合理要求時再及時捍衛自己的權利?

    「我讚同有的同學提出的:人際交往中,真誠才是‘必殺技’。」楊眉指出,為防禦而設邊界,往往會發展成錙銖必較,這樣不僅很難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連基本的關係(聯結)都可能保不住。這時,「立人設」導致的不是成長而是退化,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會在新的層面嚴重受挫。「大家可以坦誠相見,遇到問題就事論事並及時溝通解決,漸漸確立各自的邊界,遇到不合理要求溫和而堅定地拒絕,同時也增進彼此的瞭解。」

    申子姣認為,類似的人際交往困惑在新生群體中很常見,這需要學校有意識地做一些工作,例如在開班會時舉行交流研討、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等。當大家聽到了別人的困擾,瞭解不一樣的想法,就會拓展自己的認知。比如一個從來不敢拒絕別人的人,瞭解了能果斷拒絕別人的人的所思所想,可能會獲得一些拒絕的勇氣。「如果只靠學生自己去摸索,那些找不著方向的學生可能會經歷很痛苦的體驗,甚至出現抑鬱或焦慮等心理狀態,所以必要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相比脾氣不好的學霸,熱愛生活享受學習的人設也值得我們探索。」楊眉建議,相對於把別人當成假想敵的人設,不如讓自己的人設朝著發掘自己成長潛能的方向發展。「這樣就會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而不是煩惱。」

    (應受訪者要求,陳家怡、夏婷婷、王晶晶和張曦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0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