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這麼強,為什麼連一台媲美本田的電單車都造不出來?

如果說在新能源領域,國產汽車已經完成對於日系車的彎道超車的話,那麼,國產電單車和日本電單車的差距,幾乎令人絕望。

日本電單車幾乎擁有了機動車全部的優秀性能,省油、質量好、重量輕、震動小、騎姿舒適、運轉品質高,妥妥的六邊形戰士。特別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田,本田是全球電單車行業毫無疑問的伊古達拿,全球年銷量超過2000萬台,累計銷量超過4億台。本田貢獻出了無數的經典車型,比如說國人非常熟悉的,本田幼獸,開不壞的CG125,大排量的金翼。本田在賽場上的成績也非常輝煌,從MOTOGP到MXGP,再到達喀爾,本田都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

相比之下,咱們的國產電單車,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大而不強」,提到國產電單車就不得不提到重慶,重慶是中國的電單車中心,很多著名的國產品牌都是重慶的,比如宗申、力帆、建設、嘉陵、隆鑫等等。2008年,重慶電單車產業達到高峰時期,整車年產銷達到1100餘萬台,但是,重慶電單車始終在技術先進性、穩定性、騎行品質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一流水平。

比如說在四缸發動機方面,單缸電單車與四缸電單車的駕駛差距,比四缸汽車與八缸汽車還要大。但是在收購意大利百年品牌貝納利之前,國產電單車連一台四缸發動機都造不出來,而本田的直列四缸發動機,在1969年發佈,並靠著出色的性能以此稱霸世界,如果以四缸發動機來衡量,國產電單車和本田的差距至少有50年。

再比如說在海外市場的開拓方面,本田電單車已經征服了幾乎五大洲的全球大多數國家,而中國電單車曾經也一度佔領東南亞市場,但是因為瘋狂打價格戰,不注重品控,導致被日系電單車重新奪回市場,如今國產電單車在東南亞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不到1%。

究其原因,重慶市汽摩協會黨支部書記李章萬曾經公開表示,重慶重慶電單車行業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生產的主要車型90%以上為小排量跨騎車和彎梁車,另外,重慶電單車產品的可靠性差、耐久性低等問題尤為突出,是失去原有市場的主要原因。官方「抽水」,最為致命。

雖然禁摩令是國產電單車發展水平較低的重要原因,從1985年北京市率先發佈禁摩令,到全國200多座主要城市均採取措施禁止和限制電單車行駛,讓國內電單車產業進入了寒冬期,嚴重限制了國產電單車行業的發展,在這樣殘酷的政策環境下國產電單車還在不斷髮展,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國產電單車和日系電單車的差距的確很大,而且差距是全方位的。

工業產品沒有彎道超車,也沒有一蹴而就,即使是國產汽車在新能源賽道的彎道超車,也是十幾年如一日的政策扶持,數千億元的新能源補貼,和自主汽車品牌不懈的創新早就的,而國產電單車,從車架設計、懸掛調校、工藝製造、品質管理都要夯實基礎,才能做出有競爭力的車。

好消息是,新能源領域的變革,也正在電單車領域發生,但是,電動電單車取代燃油電單車,可能有更長的路要走,我更傾向於認為,電動電單車和燃油電單車的戰場領域明確,互相無法在對方的領域征服彼此,國產電單車企業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