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10歲上大學的「神童」,如今隕落了嗎?

曾因10歲參加高考進入大學而備受關注之後13歲讀碩士、16歲讀博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中國最年輕的博士」等引發社會爭議後又因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買房而受到批評神童、炒作、虛榮……曾經圍繞在這個遼寧男孩張炘煬身上的標籤和話題有很多,1995年出生、如今已經28歲的他坦言,現在的想法已經改變了很多。「如果能重來的話我還會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初中成績基本倒數,智商140

張炘煬愛看書,五六歲起就主動找書看。但他也並不是沒有娛樂活動,「也看電視,要天天看書那不成書呆子,基本上只要播動畫片我就看,中間不播動畫片的幾個小時寫作業足夠了。」小學時張炘煬一直跳級,但到初中成績就很差了,基本是倒數。在他看來,初中和高中是完全兩套知識體系,甚至高中和大學也完全是兩套,所以高中成績還湊合。2005年,10歲的張炘煬高考成績僅505分,但父親決定不複讀,幫他填報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現更名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高考能考上個二本,我們當時還考慮了兩所985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成績出來之後只有505分,就是再加50分,555分還是考不上。」

2005年,10歲的張炘煬參加完高考後出場假如不是那麼小上大學有沒有可能考到清華北大?對於這個假設,張炘煬覺得可能性不大。「恰恰是因為按照我這個智力,即使在一個理想狀態下,大概率也就是一個985高校,非理想狀態下則是直接進少管所。」他在網上做過各種各樣的智商測試題,測試結果都在140左右。「如果跟韋神、柳智宇這些人比的話,應該是同一水平比他們稍低一點點。」

大學成績常第一,讀博8年才畢業

據張炘煬的大學老師張躍輝教授介紹,「(當時)我教了他三門課程,他成績都非常好,一般都是第一名。」2008年,張炘煬在北京工業大學數學系非線性分析方向讀研,2011年之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應用數學專業讀博。

張炘煬的博士畢業證書他認為自己不是神童,「當時我身邊的小朋友都有很多智力不遜於我的,我現在已經不是最小的本科生了,我沒記錯的話也不是最小的碩士生,馬上也會有比我更小的博士生。」當時北航規定兩篇SCI才可以畢業,2017年他發出第一篇SCI,19年發出第二篇,「就因為這個論文耽誤了5年」。2019年,張炘煬花費8年時間終於讀完了博士,而有網民稱無法查到他的博士論文。對此,張炘煬回應道:「知網上是查不到北航的學位論文的,想查我的學位論文需要到國家圖書館的網站上。」

可以靠父母一輩子不工作

博士畢業後,張炘煬在寧夏師範學院當外聘教師,2021年8月辭職,目前與朋友合夥接項目賺錢。當教師期間他差不多攢下5萬塊,但現在基本上快花完了。「差不多每兩三個月父母就會主動給我打一萬塊。我現在沒有固定薪金,完成一個項目結一個項目的錢,現在這個項目到手能拿5萬左右。」張炘煬說,現在自己銀行卡上就剩幾千塊錢了,但他不願意給別人打工。「給別人打工了你還想財富自由?開什麼玩笑呢。我現在至少不用看別人臉色。」

張炘煬在上海出租屋中對此,他的父母並不十分讚同。「整個2022年我都在跟他們激烈衝突,就是關於我職業發展的事情,他們明明什麼都不懂還要指點江山。」不過張炘煬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無業一身輕,我不工作一輩子都可以。不止可以靠父母,還有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家產到現在不一定還剩多少,但是至少我們家是輝煌過的。」「真的需要什麼的話給我爸打個電話就好了,他們還欠著我一套北京的房子,到現在也該值一千多萬了。」

曾因讓父母全款在北京買房引爭議

2011年10月,張炘煬接受採訪時表示,曾要求父母全款在京買房,作為參加碩士論文答辯的條件,否則就不考博士。這在當時引起極大爭議。他父母曾對媒體表示:「那段時間他就逼我們,說你們要在北京買房子,要是不買房子我就不讀博士了。」而張炘煬認為:「本來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們,你們應該為此努力。」他曾覺得:「如果連套北京的房子都沒有,那到最後博士畢業又有什麼用?」但後來雙方都妥協了,「我妥協的更多」。

2011年,張炘煬因買房言論引發爭議如今張炘煬的想法變了很多:「12年前我熱衷於北京戶口北京房子,現在完全反過來了,完全沒有買房的想法,無業無房無貸一身輕不好嗎?」在張炘煬的大學老師張躍輝教授眼中,張炘煬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很強,但獨立生活能力很差的。張躍輝說:「我應該給他一個忠告:這個年紀不能再猶豫了,該幹啥要決斷,千萬不要躺平。他本來就沒有起飛,沒有什麼隕落,他也許真的是一個可以行程萬里的飛機,但你沒出跑道啊,他現在還在跑道上滑行。」

媒體評論:

搶跑的「神童」,終點只是躺平嗎?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如今28歲的張炘煬竟然「躺平」了?很多人表示惋惜,覺得「神童隕落」了。天才跌落神壇的故事充滿著戲劇性,總是更有傳播度。確實,與16歲讀博的「輝煌」相比,張炘煬如今的沉寂顯得有些過於平庸,但是,如果考慮到他花了8年時間才博士畢業,那麼現在這個結果似乎也並不出人意料。在高調的學習「搶跑」和日後平庸的人生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許,張躍輝教授揭示了某種關鍵,「什麼事情都是他父親包辦的。你每天三頓飯都吃不到嘴裡去,你還研究什麼呀。」換句話說,儘管10歲考上了大學,但他與我們想像中的大學生仍有很大的差距,至少連獨立生活都做不到。其實,生活自理能力差還只是一個方面,從其後的言行來看,他的心理狀態也並不成熟。比如逼父母在北京買房,認為「本來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們,你們應該為此努力」,「要是不買房子我就不讀博士了」,都顯得有些偏激任性,缺乏責任感。當然,如果一味地指責張炘煬也並不公平,畢竟當時的他確實年紀太小。如果是一個普通孩子,可能還在父母的懷裡撒嬌,而他卻要在大學學習數學分析、高等代數。

換句話說,在學習上頻頻「跳級」的同時,其他方面張炘煬卻在「留級」,只是,當時他和他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人的發展並不是只有學業一個方面,並不是考試分數高就萬事大吉。全面發展才是健康的發展。張炘煬這樣的案例,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拔苗助長」。如今,他的「躺平」也與當年的「搶跑」不當有著莫大關係。張炘煬的父親曾經寫過一本書,書中將自己對張炘煬的培養稱為「中國教育史的一個奇蹟」。如今看來,這到底是教育的奇蹟,還是教育的「跛腳」,恐怕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判斷。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在人的成長上,快不一定好,催熟未必真能成熟。四季有時,人生有序,對於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還是應該更加敬畏規律,敬畏科學。當然,對於張炘煬來說,28歲仍是充滿可能性的年紀,他的起點已經比大多數人高了很多,完全沒有到「躺平」的程度。只要從自怨自艾中走出來,踏踏實實付出努力,人生仍然充滿希望。張炘煬的人生經歷,其實給了很多熱衷於「搶跑」「雞娃」的家長一個警示:人生不會因為「搶跑」而一路精彩,快進的人生,是以剝奪孩子的童年、青春期為代價的,這些「債」終是需要還的。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