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聲音|曾毅:發展AI要把眼界放得更寬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羅亦丹)2024年4月27日中關村論壇迎來「人工智能主題日」,主論壇「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於當日上午舉行。主旨演講中,遠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曾毅博士以「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推進人工智能的全球發展與治理」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曾毅發現,在1000萬篇英文發表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相關論文中只有2.5%和可持續發展有關。他認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從業者不應該只把眼光放到賺錢上來,如果不關心其他方面,那麼對世界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企業和學者都要把眼界放得更寬,政策也要下大力氣支持短期內不能盈利的人工智能相關應用,推進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

曾毅在發表演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攝曾毅在發表演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攝

今日,遠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發佈與曾毅主旨演講同名的《行動倡議》,旨在倡議通過具體行動實施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可持續發展、發展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以多邊主義精神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治理、支持設立聯合國框架下人工智能國際發展與治理機構。從而支持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建設,促進人工智能的全球發展與治理。

《行動倡議》呼籲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界、產業界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智能向善」的宗旨,攜手共同推進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建設進程,凝聚人類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全球人工智能的穩健發展與協同治理。《行動倡議》指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應注重潛在的負面影響。例如儘可能採用綠色能源和低碳高效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同時貢獻於零碳目標的實現。《行動倡議》還指出,在採用人工智能賦能的同時,注重對勞動就業的潛在影響,探索更好地發揮人類創造力和智慧的新途徑。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話題之一,然而目前全世界並沒有一個真正包容的相關平台協調全球的努力,解決公共的難題。《行動倡議》一方面特別強調政府、研發機構、媒體、公眾等不同角色應深度協作,在確保人工智能穩健發展的過程中以多邊主義精神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治理。另一方面,《行動倡議》明確支持設立聯合國框架下人工智能國際發展與治理機構。

曾毅表示,聯合國是唯一能夠被最廣泛國家信賴的國際組織,最有機會支持不同國家以合作的方式實現全球人工智能普惠的國際機構。在聯合國框架下建立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機構可以從全球視野和全球願景出發,協同已有的區域性、單一能力的治理機構,統籌協調國際發展優先事項,製定並實施國際規範與標準,共同應對風險防範與倫理治理的挑戰。

「這是一個人類與生態構成的世界,人類與世界可以被AI輔助而不是被導向,人工智能不必無所不在。負責任、穩步地發展與適度使用,使人工智能揚帆遠航,賦能人類與生態發展的未來。」曾毅在演講結束時說。

編輯 陶野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