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導演:以點帶面呈現歷史

2023年,在毛澤東同誌誕辰130週年之際,北京廣播電視台衛影片道中心《檔案》欄目推出系列微紀錄片《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該片在電視端正式播出近三個月以來,美蘭德指數最高達熱播電視紀錄片融合傳播指數榜第一,在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宣傳爆款中也拿下了第一的成績;全網閱讀量4.9252億,微博主話題 #毛澤東的130個瞬間# 閱讀量共計達到2.5314億,全網影片播放量超1.1475億。

微紀錄片《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於2023年12月24日開播。

微紀錄片《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共130集,每集約8分鐘。節目以「人民的領袖」作為核心主題,根據時間線索,依據毛澤東同誌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130個瞬間構建全片,細述每一個瞬間背後的故事和產生的背景。紀錄片每期設立一個核心區,以一樣道具、一份檔案、一張照片等作為切入點,通過講述人的串聯,結合圖片、影像資料、歷史文獻等,強化主題、鋪陳篇章。

日前,《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的總導演郝霖接受媒體採訪。

新京報:130集的微型紀錄片,體量很大膽。國內這樣大體量、大跨度的系利雲獻片多嗎?這次《檔案》重點「突破」在哪裡?

郝霖:這樣大體量、大跨度的系利雲獻片以往也是有的,但是以毛澤東為題材,尤其是以人民領袖的一生為跨度的,就極為稀缺了。片子重點突破傳統文獻片的敘事架構,緊緊圍繞一個歷史定格、歷史瞬間進行講述。在敘述邏輯上,片子打破單純的按照時間順序的線性描述,而是通過倒敘、回望等方式,對核心歷史瞬間反復強化,對關鍵細節反復推敲,從而突出主題。這在傳統文獻片中是不多見的。

新京報:當初如何確定的選題,以及為何選擇用微型紀錄片和130集的形式來呈現?

郝霖:以「瞬間」形式,以點帶面呈現一段歷史,《檔案》欄目曾經多次嘗試過。比如,《檔案》推出的《毛澤東的生日》和《周恩來的生日》等節目,以偉人一個個生日的瞬間串聯整個節目,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一次慶祝毛澤東同誌誕辰130週年,我們也希望在這一基礎上,再次做更深的探索。通過瞬間的形式把毛澤東同誌的一生進行一次較為完整的呈現。同時,選用多集、微紀錄片的形式也更加適合互聯網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更加適合年青人的欣賞習慣。這樣也能把傳播的時間延長,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

新京報:微型紀錄片如何做到和《檔案》的經典風格相得益彰?

郝霖:片子基本採用《檔案》欄目經典的講述模式,以講述人串聯節目,並結合道具、檔案,展現主題,同時利用圖片、影像資料、歷史文獻等進行呈現。和《檔案》不同的是,為了突出瞬間,《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每集只設置一個核心場景。也就是「瞬間」發生時的場景反復在片中出現,並結合對瞬間發生的時間,毛澤東當時的年齡的體現,採用相對固定的話術,強化主題。

該紀錄片基本採用《檔案》欄目經典的講述模式,以講述人串聯節目,並結合道具、檔案,展現主題。

新京報:微型紀錄片的前幾集,從一張老照片、一張世界地圖、一封信、兩棵板栗樹里牽出了歷史的腳步與主人公的命運。這樣的破題角度,是如何一個一個找到、遴選、確定的?

郝霖:對於瞬間的選擇,以及瞬間中道具、檔案的選擇,是有一定要求的。這些都是節目組和權威專家經過反復研討確定下來的。首先是具有代表性,能代表那個時間段毛澤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歷程,從而以點帶面展開全篇;第二就是要有感染力,能塑造好毛澤東的形象,能讓觀眾有繼續看下去的慾望。當然,基礎是真實可信,紮實可靠,有不可動搖的歷史依據。

新京報:微型紀錄片在製作時,如何破解與當下的年青人共情、共鳴的問題?能否舉幾個生動的例子?

郝霖:其實毛澤東做的很多事,說的很多話,對當下的年青人和當下的一些問題是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的。比如,毛澤東在解放戰爭爆發後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真正的力量屬於人民」;在上世紀60年代,當有人在原子彈研製對我們「卡脖子」時,毛澤東說:「自己動手,從頭做起來,拿出自己的原子彈!」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毛澤東說:「這個富,是共同富裕,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在決定槍斃貪官劉青山、張子善時說:「這樣的人不除,我們就不是共產黨了!」這些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很強的教育意義,也一定會得到年青人的共鳴。

新京報這麼「大膽」的創作,對《檔案》團隊而言,在難度上打幾分?最難的是什麼?

郝霖:難度在70分吧。首先《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基本沿襲了《檔案》的呈現模式。再有,《檔案》欄目有十五年的歷史,有十多年重大題材紀錄片的創作經驗,有極為雄厚的積累,為這次創作提供了堅強的基石。這次創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它「不難」的地方。

「難」的地方:一是在呈現上有自身的特色,比如怎樣僅用一個核心場景來帶動整整一集節目?如何把瞬間和全片的主題進行結合,並昇華主題?如何立意,才能把瞬間的價值最大化?當然最難的部分,我個人認為還是龐大的體量。130個瞬間,就是130個主題,覆蓋了毛澤東83載人生的130個時間段。每一集,都是不同的,都有一套自己的背景和獨立的立意,這需要大量的調研、學習、磨合、理解的過程。

新京報:有哪些權威專家參與故事?

郝霖:首先是我們的總顧問陳晉老師。陳晉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是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的權威專家。在片子的策劃階段,他就參與到團隊的工作中。陳晉老師已經60多歲了,但仍然和團隊一起,對130集每一集的內容和方向都做了仔細的梳理和確定。

另外一位總顧問就是毛澤東的嫡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毛新宇將軍。在2023年4月,我們第一次和他見面。毛新宇將軍非常平易近人,他仔細地看了我們的方案大綱,也給了很高的評價。讓我們非常感動的是,毛新宇將軍為了支持我們的片子,準備了親自寫的厚厚的一本,幾萬字的文字資料,後來又接受了我們2個多小時的採訪。他的很多採訪,後來都成為了節目的「爆款」受到廣大網民的熱烈歡迎。

新京報:最讓您欣喜的觀眾反應是什麼?

郝霖:我們喜歡觀眾們的肯定和讚揚,其中最欣喜的,還是看到觀眾們能夠記住片子中的一些內容。比如,毛澤東說的「白了一根頭髮,勝了三大戰役」;比如,毛澤東和民主人士們合照時,被推到了前邊,被稱為「被歷史推到了前邊」等。一些看過片子的人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些內容,證明片子被觀眾所認可了。

新京報:製作這部微型紀錄片,最難忘的是什麼?

郝霖:印象很深的就是毛新宇將軍給我們的評價。他說,這部文獻片歷史跨越大,設計巧妙,看後很受震撼。每一分、每一秒都凝聚著專家組的付出和高度的個人奉獻精神。他作為毛澤東同誌的親屬,衷心地對北京廣播電視台表示感謝。毛新宇將軍的評價讓我們很受感動。另外,透露一個消息: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30週年的作品中,毛新宇將軍只對兩部作品進行了署名,其中之一就是《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