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版《三體》上線 國內科幻作品出海再創紀錄

香港時間3月21日,奈飛(Netflix)版《三體》影視劇正式上線,再度引發國內外對《三體》這部國內科幻經典的討論,這也是國產科幻IP首次登上外國主流流媒體平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實際上不隻影視版權,《三體》小說、漫畫均已走在了出海的路上,其中《三體》外文版小說和漫畫均刷新了中國文學作品海外版權輸出的紀錄。

「《三體》的出海應該是非常成功的。《三體》各外文版的銷量已經突破了350萬冊,其中從人口比例來說覆蓋率最高的是波蘭,每130個人里就有1個人買《三體》。有時候聽在國外的作者反饋,書店裡經常能看到的中國小說就是《三體》。」3月22日,雨果獎獲獎作品《時空畫師》責編、青年科幻作家、八光分文化編輯田興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爛番茄新鮮度74% 《三體》成首個國內科幻IP翻拍海外影視劇

奈飛網站《三體》影視劇播放頁面截圖奈飛網站《三體》影視劇播放頁面截圖

3月22日,《三體》被排在了影視評價網站爛番茄「最熱門電視劇」預設第二的位置。該片在爛番茄的新鮮度為74%,收穫了65條專業影評。

資深評論家梅蘭妮·馬克法蘭在3月21日發佈影評稱,劉慈欣的三部曲跨越了數百萬個時代,最終超越了地球——這對任何電視創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同時,《三體》電視劇將原著第一部的主人公分成了一群被稱為「牛津五人組」的科學家,他們都很年輕,很有魅力,具有為電視製作的特殊性。

值得注意的是,三體版權也曾一路坎坷,早在2009年《三體》默默無聞之際,作者劉慈欣以10萬元價格將版權賣給了導演張番番,但此後的影視化路徑命途多舛,最終2014年11月,遊族文化董事長林奇以1.2億的價格買下《三體》版權,並組建了三體宇宙公司,從此三體宇宙成了三體官方版權方,而在與張番番的版權談判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許垚成了三體宇宙首席執行官。

但2020年,許垚因公司經營管理事宜與林奇產生矛盾,甚至採取了投毒的方式致林奇死亡,其本人也因此被捕入獄。實際上,2020年9月許垚還接受媒體採訪稱,「《三體》在荷李活受到的關注超過了我們之前的預期和想像,我們逐步找尋到了一些對三體喜愛,有能力和時間精力的創作者,比如我們這次官宣的幾位主創,以及奈飛。」

2024年3月22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許垚判處了死刑,而在此之前一天,奈飛版《三體》剛剛上線。

不只有影視 《三體》圖書、漫畫出海均創紀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除了影視劇的「出海」外,目前《三體》的圖書及漫畫也均在出海的過程中,並創造了一系列新的紀錄。

去年6月,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王建新在中國科幻大會「構建中國科幻文化產業融合新格局論壇」上表示,「從2014年開始輸出上市以來,《三體》已經輸出了30多個語種。去年上半年,外文版的累計銷量超過了350萬冊,並且在2021年3月底,我們和美國的托爾圖書公司完成了《三體》的續簽合約,續簽的預付版稅是125萬美元,這個數字創造了中國文學作品海外版權輸出的紀錄。」

王建新表示,《三體》在很多「一帶一路」國家有非常大的市場影響力,「在波蘭的銷量達到了7.6萬冊,加上其他途徑,作品賣掉了13.8萬冊。在捷克,銷量達到了7.6萬冊,捷克人口是1065萬,140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買過《三體》,所以它在國外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三體》小說海外的不同版本 田興海提供

田興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文化載體是多樣性的,圖書和影視都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相較而言,電影工業是重投資的高風險行業,圖書行業以其相對較低的投入,以及更持久的傳播週期,其實更有利於IP的傳播和發酵。

除了圖書外,早在國內《三體》電視劇2023年1月剛剛播出時,八光分文化、果麥文化、幻創未來、三體宇宙就已經同步出版了《三體漫畫》。在果麥文化的支持下,截至目前,《三體漫畫》已達成法、英、美、日、意大利五國紙質出版授權,同時還將經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向港澳台地區推出繁體版,而法國《三體漫畫》紙質版更將在Netflix版《三體》播出當天上市。

八光分方面表示,《三體漫畫》主筆由國內著名漫畫家草祭九日東擔任,從製作到輸出都經歷了漫長的打磨和探索,光是研究文本、推敲設定就花了兩年時間,一次次迭代更新,最終有了一年內輸出五個國家三個地區的國漫紀錄。

「我很看好國產科幻出海的前景,我們出版的《火星孤兒》《群星》等作品也都成功售出了海外版權。在全球範圍來看,科幻文化都是在往上走的。我覺得主要得益於影視工業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有能力把那些最經典的科幻作品影視化了,從而進一步擴大了科幻的影響力。像《沙丘》《基地》《三體》,包括接下來的維倫紐瓦要拍的《與羅摩相會》。另外隨著劉慈欣、郝景芳、海漄這樣的中國作家不斷獲雨果獎,全世界對中國科幻的關注度都在提高,勢必市場就會渴求更多來自中國的科幻內容,科幻出海大有可為。」田興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