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公益性公墓開闢清明「水溶祭祀」 節地安葬設施14鎮全覆蓋

清明節期間,大興區天堂公墓、瀛海鎮公益性公墓等專門開闢了「水溶祭祀」寄哀思——新型環保祭祀專區。「水溶祭祀」是一種新型環保祭祀方式,人們可在水溶紙上書寫對親人的寄語,將其放入水中,紙張會慢慢完全溶解,以水為媒傳遞對親人的思念。大興區通過水溶祭祀、親情寄語等活動,引導群眾以文明、環保、安全的方式進行祭掃,傳播理性追思、文明祭掃的殯葬新觀念。

近年來,大興區殯葬改革在北京市「率先啟動殯葬改革、率先製定殯葬設施規劃、率先開展散墳治理、率先成立殯葬行業協會、率先取消醫療機構太平間」,全面提升殯葬服務能力,滿足百姓的需求和期盼。

瀛海鎮公益性公墓自然葬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瀛海鎮公益性公墓自然葬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實行免費生態安葬

2018年7月,大興區出台《北京市大興區殯葬改革工作方案》,針對大興區戶籍居民,出台遺體免費接運、冷藏(3日內)的優惠政策。2019年8月,針對大興區戶籍居民,又出台了骨灰免費寄存三年、告別廳降價10%等共計10項殯葬惠民政策。2021年10月,大興區製定了《北京市大興區節地生態安葬補貼辦法》,對本區戶籍逝者實行免費生態安葬。

通過兩年多的殯葬改革,惠民政策每年直接為群眾減少殯葬支出400餘萬元,並帶動了全區殯葬市場價格的整體下調,實現了殯葬惠民政策從「殯」到「葬」全過程覆蓋。

大興區殯儀館殯儀服務收費項目「三聯單」。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大興區殯儀館殯儀服務收費項目「三聯單」。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建設公益性公墓

2019年大興區委提出了要「解決群眾百年安葬需求」的目標。為提高殯葬設施整體服務水平,2019年4月,啟動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

按照「規劃先行、嚴守紅線、消除空白、優化結構、匹配需求、減量發展」原則,要求2025年底各鎮至少建成1個鎮級公益性公墓,形成「一館、兩墓、多園」的殯葬設施體系。墓穴全部以節地生態標準進行建設,試點探索「林下復合利用」建設模式,利用農村平原造林地塊,不改變現有環境,建設節地型公益性公墓,有效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

舊宮鎮公益性公墓自然葬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舊宮鎮公益性公墓自然葬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全覆蓋

為完善大興區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大力推進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截至2023年底,全區14個鎮已實現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全覆蓋。大興區戶籍逝者可以選擇在本區任意鎮進行生態安葬,均可享受免費安葬政策。截至目前,大興區已生態安葬41人。

截至目前,大興區建有殯儀館1個,經營性公墓2個(天堂公墓、天慈公墓),鎮級公益性公墓17個,全區「三沿五區」1.5萬個散墳全部遷入公益性公墓,形成「一館、兩墓、多園」的殯葬設施體系,為後續持續推進殯葬改革、實現群眾「逝有所安」奠定堅實基礎。

大興區天堂公墓水溶祭祀專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大興區天堂公墓水溶祭祀專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殯葬跨地區綜合監管

2023年,大興區被確定為全國殯葬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試點。探索京冀跨區域綜合監管模式,大興區民政局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考察調研殯葬服務工作,雙方在殯葬領域相互合作、資源共享、綜合監管達成初步構想,探索研究建立「京冀」地區跨區域聯合監管機制,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形成殯葬領域跨地區綜合監管工作格局。

同時,大興區發揮基層自治作用,推進移風易俗,截至2021年底,大興區20個鎮街紅白理事會全部登記註冊,備案村(社區)紅白理事會639家,建立了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殯葬社會組織體系,實現基層殯葬社會組織全覆蓋,為加強黨建引領,村級紅白理事會理事長全部由村支部書記擔任。區殯葬行業協會以及鎮街紅白理事會在宣傳殯葬惠民政策、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打通殯葬惠民「綠色通道」

2021年1月1日起,大興區取消所有醫療機構「太平間」,由區殯儀館直接與各醫療機構對接殯儀服務,從源頭上斬斷了非法殯儀服務利益鏈,打通殯葬惠民政策「綠色通道」,每年可減少群眾殯葬支出3000餘萬元。大興區殯儀館以「厚養薄葬,移風易俗」為原則,精簡告別儀式,祭祀服務流程僅需10分鐘左右完成,實現殯儀服務的惠民便民。

接下來,大興區將以「綠色殯葬、文明祭掃」為抓手,深挖殯葬改革內涵,加大殯葬惠民力度,探索科學監管機制,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形成「厚養薄葬」的新時代綠色殯葬理念。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