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聲音、集章、出聯名款 郵局越「斜杠」年青人越「上頭」

    北京中軸線主題文創店內,家長與孩子正在蓋章中軸線的十三處建築印章。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攝    北京中軸線主題文創店內,家長與孩子正在蓋章中軸線的十三處建築印章。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攝
    聲音小郵局與高校合作開學季活動,一名同學正在製作專屬有聲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大清郵政信櫃店內,顧客正在櫃檯前準備向未來郵寄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大清郵政信櫃店內,顧客正在櫃檯前準備向未來郵寄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他們願意為喜歡的東西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希望通過郵政的活動為自己的熱愛增添一份儀式感。

——————————

    過去的郵局:寄信、寄包裹、彙款、訂報紙、買郵票。

    如今的郵局:跨越時空通信,在明信片上「寄聲音」,集章蓋戳、拍照打卡、推出聯名款,跨界賣咖啡……

    在位於北京煙袋斜街的大清郵政信櫃,正在讀高三的楊一帆給未來的自己寫了一封信,收件地址是「北京市海澱區雙清路30號清華大學」,時間選在一年後寄出,「清華大學一直是我的目標,我希望一年後在那裡收到自己寫的信。」

    信件不僅可以跨越時空,來北京旅遊的元滿在逛街時發現,中軸線主題文創店還可以「寄聲音」。她在郵局的機器上上傳了一張自己與好朋友的照片,很快便DIY出了一張專屬明信片,掃瞄明信片上的二維碼,錄下自己想對朋友說的話,蓋上日戳,投進郵筒。

    90後張雅琦每週都會帶著她的集章本去掃街,主題郵局是她去得最多的地方,「因為那裡總能蓋到最具特色、最有創意的印章」。

    郵局越「斜杠」,年青人越「上頭」。

    在快節奏時代寄一封儀式感滿滿的有聲信件

    大清郵政信櫃營業員陳文強介紹,「寫給未來的信」是目前店裡最火爆的服務項目,寫上地址、收件人與具體收件時間,便可以等待信件寄出,與未來的自己「對話」。當然除了寄給自己,也可以寄給家人、朋友。

    大學生於萊在安徽黃山黟縣旅行時,也發現一家有著類似業務的西遞郵局。她在郵局里將自己這趟旅程中的所見所想寫成一封信寄出:「想像一下,在3年後的平常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我可能都不記得的信,拆開信彷彿回到了3年前的旅行,多有趣呀!」

    想像著不久之後,朋友會收到自己的「有聲明信片」,元滿說:「我的好朋友獨自在英國留學,很孤獨,我想把我的聲音郵寄過去陪著她。雖然我們也經常會在社交軟件上聊天,但是我想用這種方式表達我對她的思念,也是對我們友誼的重視。」

    杭州某科技公司創始人胡夢普十分喜歡「郵寄聲音」的概念,為此他與中國郵政杭州分公司合作開發「聲音小郵局」。「我生長在‘從前車馬慢’的年代,見證過那個時代信件傳遞的重量。如今,普通信件沒有失去意義,郵政一直在與我們探索一種新的可能性,為傳統的明信片、信件更新迭代,重新喚起用戶對郵政、郵文化的興趣,‘聲音小郵局’便應運而生。」

    不僅在郵局,「聲音小郵局」被廣泛應用到了多種場景中。近兩年,「聲音小郵局」與高校合作開展開學季活動,為學生增添更多開學儀式感。「對於剛離開家的大學生來說,在開學季定製一封明信片,錄入自己的聲音,親手貼上郵票,蓋上郵戳,投入郵筒,給家裡報個平安,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傳遞不同的情感。」胡夢普說。

    主題郵局讓旅遊變「旅郵」

    張雅琦的父母都是郵局的工作人員,小時候她經常待在郵局里等爸媽下班,那時便很喜歡看郵局工作人員蓋郵戳。長大後她也一直延續著這個愛好,週末常常跟朋友一起外出集章打卡。

    她翻開集章本向記者介紹:「這已經是我用的第五個集章本了。這是我上週去中國工藝美術館主題郵局蓋的印章。那裡的印章大多以藏品為原型,這是館藏的四大鎮館之寶翡翠山子岱嶽奇觀、翡翠插屏四海騰歡、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花籃群芳攬勝……」

    每次在不同的主題郵局打卡集章,張雅琦總能遇到誌同道合的小夥伴,分享印章。「聽一起蓋章的朋友說,年初新開的中軸線主題文創店,可以蓋到中軸線13處建築,我就趁著週末趕緊來啦!」

    在中軸線主題文創店,在張雅琦旁邊蓋章的是一個小朋友,她的媽媽張靜告訴記者,「瞭解北京中軸線」是孩子的一門必修課程,趁著週末帶孩子來中軸線主題文創店,發現這裏有中軸線的印章和文創產品,孩子非常喜歡,一邊蓋章一邊聽店員介紹中軸線沿線建築的歷史與文化。

    除了中軸線主題文創店,北京甚至全國各地的主題郵局都是張靜帶孩子經常去的打卡點。不僅是張靜,越來越多的年青人也開始變旅遊為「旅郵」。隨著社會的發展,郵局也在尋求轉型。全國有四五萬個郵政網點,這麼多網點如何能夠發揮自身優勢,更好為用戶服務?

    北京郵政市場部副總經理張雙新說:「北京共有700多個郵政網點。我們根據郵局的地理位置優勢,將其中一批網點轉型成為主題郵局。保留基本的郵政服務功能,提供特色服務,吸引更多用戶,特別是年輕的客群。」

    張雙新表示,如今北京的主題郵局已經形成一種「區域優勢」,從前門新國潮主題郵局-國家博物館主題郵局-故宮博物院主題郵局,可以串成一條旅遊路線,「我們也在繼續探索主題郵局與文旅結合的路徑。」

    遊客走進主題郵局可以有哪些收穫?中軸線主理人任小北告訴記者,最直觀的,就是能夠買到主題郵局的特色文創產品或郵政產品。任小北說:「在我們店裡,有關中軸線的文創產品是最有特色、最齊全的。」

    其次,遊客可以在主題郵局進行互動體驗,集章蓋戳、打卡拍照。很多主題郵局內部的設計佈局都充滿了小巧思,比如新國潮主題郵局門口的復古郵車,中國工藝美術館主題郵局門口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特色郵筒……一些郵局里還有各類打印機、印刷機,可以讓遊客動手參與郵政環節。

    另外,一些主題郵局還會不定期舉辦特色活動。比如,位於中國考古博物館的蘭台主題郵局在春節期間的「尋龍記」活動,讓遊客尋找文物上的龍,為此還專門製作了專題紀念戳及相關文創產品,為市民和遊客帶來別樣的新春祝福。

    在聯名款中探索年青人心中的「郵文化」

    從初中起,李肖雲便迷上了小說《盜墓筆記》,成為一名「稻米」(《盜墓筆記》粉絲昵稱,盜迷諧音「稻米」——記者注)。在網上刷到「聲音小郵局」與《盜墓筆記》的聯名款明信片後,他沒有絲毫猶豫便立刻下單。

    「我的明信片帶我打卡了6座城市,集齊了杭州-吳邪紀念戳,長白山-張起靈紀念戳,北京-霍秀秀紀念戳,廣西-王月半紀念戳,成都-解雨臣紀念戳,青海-黑眼鏡紀念戳,穿越了5671公里最終來到了我手裡。」他將明信片分享到社交媒體時,評論區收穫一眾年青人的追捧。

    胡夢普介紹,聯名款對「聲音小郵局」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盜墓筆記》的粉絲群體都很年輕,與「聲音小郵局」的主推客群高度重合,「他們願意為喜歡的東西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希望通過郵政的活動為自己的熱愛增添一份儀式感。」

    但聯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我們最初沒有搞清楚年青人真正的心理需求,為了提高效率,直接將紀念戳油印了上去,第一批收到的‘稻米’非常不滿意。大家現在很反感批量複製的產品,更喜歡真實的手工感,更希望每一個紀念戳都是郵政工作人員真正加蓋在上面的。」 胡夢普說,「80後90後除了願意為聯名款埋單外,也希望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找回小時候的感覺,跨越山海蓋滿郵戳的明信片,代表了他們對過往生活方式的懷念。」於是,「聲音小郵局」回收了已發出的明信片,針對需求做出改進。

    有了此次經驗,在後續活動中,「聲音小郵局」便會準備兩種明信片,一種是印刷的郵票,一種是需要手貼的郵票,用戶可以根據喜好自行選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一帆、於萊、元滿、李肖雲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1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