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工作?警惕求職中介「付費內推」陷阱

    圖片作者:尹誌燁/視覺中國

    一些就業諮詢中介公司在社交平台建立帳號,發送相關推文及評論,以「國企、央企工作內推」「落戶安置」「高端就業」等噱頭,暗示求職者能以非正規渠道解決就業落戶問題。圖為中介帳號及主頁截圖。

    「幫你解決工作、落戶問題,企業不同、福利待遇不同,費用90萬-120萬元不等。」

    正值「金三銀四」春招季,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求職者發帖求職、交流信息、分享經驗。但在這些帖子下方的評論區,卻經常有大量刷屏的留言,「私我走央企內部渠道」「落戶名額看這裏」,留言者通常是一些打著「央企國企工作安置」「落戶職業顧問」旗號的個人或公司,向求職者暗示能夠以非正常渠道解決工作落戶問題。

    這些所謂「付費內推」是如何操作的?其中隱藏哪些貓膩?「一對一求職輔導」有哪些陷阱?

    花錢就能買到工作?

    記者以應屆畢業生身份聯繫了幾家求職中介公司。在他們提供的方案中,「中介」只是「外包裝」,內裡是明碼標價的「就業、落戶名額」——費用通常要幾十萬元,有的甚至高達上百萬元。

    大部分公司拒絕在線上溝通中透露就業崗位、合約內容等信息,通常要求求職者提供個人簡曆並線下約談。

    3月中旬,經與一名自稱「北京某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聯繫,記者來到該公司位於北京市某寫字樓內的辦公地點。辦公區不到20平方米,有五六名員工。

    在會議室面談時,銷售人員遞來的宣傳冊上公司名稱卻變成了「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有多個公司都在做‘就業諮詢’,做教培服務的是教育公司,做人力資源服務的是人力公司。」該公司負責人李某解釋。

    經瞭解,上述兩家公司的經營範圍除教育諮詢外,還涉及勞務派遣、電子產品銷售、保潔綠化、文藝創作、五金產品銷售等領域。

    談及如何解決在京就業落戶問題時,對方給出了兩種操作方案:一種是解決就業加落戶,根據求職者背景安排進有落戶指標的國企,一年半落戶;另一種僅解決落戶,不用實際參加工作,企業基本不可自選,「你每個月給這家公司轉一筆錢,他們扣完社保再以薪金的形式返還給你,不需要工作,下落戶指標會比較快」。

    對方給出的服務報價在90萬-120萬元不等,分階段打款。首付50%定金作為「打點費」,後期在不同階段按比例付費,最終以進入單位成功落戶為準付尾款。如果最後「沒辦成」,會全額退款,但求職方因個人原因中途放棄,則不予退款。

    李某自稱與多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的董事長「十分相熟」,能「直批內推,把網申和筆試都免了」,且「面試保過」。至於民營企業,則可以走人才引進渠道,在問及人才引進是否需要特殊才能和突出貢獻時,李某自信地表示:「我們把你一包裝,你就是這個企業的突出貢獻者。」

    李某還稱能幫助求職者進入事業單位,並提供了從人社部官網複製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看到記者對某單位感「興趣」,李某大手一揮,表示「可以安排」,但稱在網申報名和筆試環節得「靠自己努力」,「頂多能在筆試環節要來30%的考試題庫,不過面試可以保證通過,體檢若有問題也可以想辦法解決」。

    事後經核實,這家單位的高校畢業生招聘報名工作已於3月20日結束。

    4月上旬,當詢問該公司銷售人員相關情況,對方仍表示「可以安排」。當被指出招聘報名已結束時,對方稍作沉默後表示:「要再跟公司確認、溝通一下這個事。」又補充說,如果該單位之後有補錄,可以保證安排進去。

    對於求職流程中的細節,不同銷售人員的說法不盡相同、前後矛盾。前面稱網申筆試「靠自己」,後面又稱網申「保過」;前面稱筆試僅能提供30%題庫,後面又稱能拿到70%,「我們就給你往前5名里去操作」,前面稱事業單位安排成功的整體概率為50%,後面又改了說法。

    雖然聲稱對合約及客戶信息全程保密,但在線下交流過程中,對方不僅在手機上展示了之前客戶的詳細簡曆,還展示了指導求職者如何升職加薪的聊天記錄。

    「這是一個積德積福的好事情,我讓你得到一個好的工作,你以後一定會記得我的。」李某說。在和求職中介的交流中,這樣的「話術」不時出現。

    4月3日,教育部發文提醒畢業生,務必提高防範意識,避免落入招聘陷阱。其中第一條提醒就是要警惕「付費內推」。「付費內推」指某些機構向求職者承諾提供高薪行業就業崗位,但須繳納相關服務費用。「付費內推」涉嫌不正當競爭和欺詐,相關求職者難以主張自身權益。

    不可靠的「一對一求職輔導」

    2023年下半年,在上海尋求市場營銷崗位工作的劉睿娜,由於已經離開職場一年多,感覺自己急需求職指導。在朋友的推薦下,她找到了一家號稱能「全流程解決找工作難題」的求職中介公司。

    前期溝通中,該公司的銷售告訴劉睿娜,只需要繳納498元的「會員費」,即能獲得長達半年的求職陪伴服務,其中包含結合個人情況的「面試技巧課」「簡曆修改課」,以及與多家合作企業的「精準職位推送」。通過該公司的渠道成功簽訂勞動合約後,她需要再次付費,費用按照工作首月稅前薪金的75%計算,「這裏的‘薪金’不僅包括基本薪金,還有獎金、提成等。」

    「銷售讓我放心,還展示了很多成功案例,說他們有許多知名企業的‘內部渠道’,能夠加快我的入職流程。」劉睿娜繳費後,該公司負責求職指導的「導師」與她取得了聯繫,在瞭解基本情況後,向她索要了電子版簡曆,稱會進行詳細的「一對一修改」。

    「導師」還向她承諾,不用自己投簡曆,「我們替你修改後的簡曆會直達合適的企業招聘人員,等著去公司面試即可。」

    幾天后,劉睿娜收到了修改後的簡曆,卻令她大失所望,這份簡曆「只是套用了他們公司的模板,調整了格式」,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修改。

    「或許是此前的簡曆已經很完美了。」抱著這樣的想法,劉睿娜仍然積極地與「導師」溝通。

    在購買服務後的最初兩週,公司確實為她推薦了幾個職位,「許多崗位與我本人的能力並不匹配,有的公司我花了很多精力去筆試面試,卻被告知因沒有相關工作經歷無法被錄取,之前‘導師’明明說了這個職位可以接受沒有工作經驗的。」

    幾次失敗後,劉睿娜希望「導師」能推薦更可靠的職位,對方卻變得冷淡起來,最後乾脆不回覆消息了。

    剛從上海某高校畢業的陶樂,同樣遭遇了不可靠的求職「導師」。

    2023年11月,在花費數萬元購買了某公司的「一對一求職輔導」服務後,陶樂的「導師」並沒有按照廣告宣傳中說的那樣,為他定期推薦法律行業高薪崗位,而是每天在朋友圈轉發各大公司的招聘簡章,「其實全都是招聘App上的公開信息」。

    當初該公司銷售人員承諾「內部推薦通道」「簡曆直達人事」,在陶樂看來,「還沒有我自己去招聘App上直接和人事聊來得快」。

    現在,劉睿娜和陶樂都已找到工作。對於之前那些公司的「一對一求職輔導」,他們申請退款,「畢竟和當初承諾的完全不一樣,不能花‘冤枉錢’。」劉睿娜說。這兩家公司以「合約已履行」為由,沒有同意她們的退款要求。

    天上掉下的往往是陷阱

    今年2月初,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公佈了一起涉及求職者的詐騙案件。該案中,被告人王某以幫翟某的兒子找正式編製工作為由,虛構需要送禮、交押金等事由,多次騙取翟某錢款共計33.8萬元。王某收取錢款後將資金用於償還個人欠款及日常開銷。在翟某取消委託、要求王某退款時,王某以各種理由推脫。翟某意識到自己被騙,向公安機關報案。

    庭審過程中,被告人及辯護人對犯罪事實和證據不持異議,但辯稱應當扣除所騙取錢款中用於送禮的部分金額。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及辯護人聲稱用於送禮的部分費用並無證據,故不予採納。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6年,罰金10萬元,並責令被告人王某退賠贓款33.8萬元,發還翟某。

    法官表示,實踐中,有不法分子利用家長想為孩子謀求穩定工作的心理,以收取「打點費」「介紹費」等形式騙取錢財,並在溝通過程中不斷釋放「可以辦」「容易辦」「抓緊辦」的信號,在收取錢款後又以各種理由拖延不辦,有的甚至直接失聯。法官提醒,求職者在找工作時一定要擦亮雙眼,莫被「捷徑」矇蔽雙眼。

    教育部提醒,在求職中,不要輕信無任何要求且薪資待遇異常高的招聘信息,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教育部建議使用正規求職渠道,通過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國聘平台、高校就業網站等官方網站,或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招聘活動獲取求職信息。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蔣繼璿 劉胤衡 記者 黃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