媯水河畔,六萬株丹花已含苞待放

「國色天香絕世姿,開逢穀雨得春遲。」牡丹每逢穀雨節氣前後盛開,因而又被稱「穀雨花」,是我國唯一以節氣命名的花卉。四月中旬,北京的牡丹花期就陸續到了。城市里,景山、故宮、圓明園,盛開的綺麗花朵在紅牆和園林中爭奇鬥豔。而在約一百公裡外,北部延慶媯水河畔,種植了六萬株牡丹的媯州牡丹園區負責人蔣世賢則一再叮囑記者,要晚些再來——北京西北部山區的氣溫常年偏低於城區,這裏牡丹的盛花期,要到五月初才姍姍來遲。

陪伴一園子牡丹走過了七年,蔣世賢說,牡丹的花期不長,從綻放到凋零大概只有半個月,其中的盛花期不過一個星期。而養護牡丹的週期則很長,須得四季照料,年複一年。愛牡丹的人不會嫌它的花期短暫,反而更覺牡丹珍貴,「只要看到花開,先前的勞作和等待就都是值得的。」

往年五月,園區里的「鳳蟬嬌」牡丹明豔動人。受訪者供圖往年五月,園區里的「鳳蟬嬌」牡丹明豔動人。受訪者供圖

花期較晚,延慶的牡丹「王中王」已含苞蓄勢

四月中旬的北京,桃花、杏花相繼開過,枝頭的玉蘭花開恣意,海棠也風華正茂。外面的花期一個接著一個,而延慶區舊縣鎮媯州牡丹園里,幾百畝的牡丹觀賞區還稍顯寂寥。地裡的牡丹一簇一簇的,已經舒展出了綠色的枝葉,未見有花綻放。只有再靠近些,才能辨認出還被綠色萼片包裹著的圓潤花苞。

4月17日,園區里的「花王」牡丹含苞待放。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4月17日,園區里的「花王」牡丹含苞待放。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園區的主人蔣世賢不為未見花開而著急。這些天里,他忙著籌備這一年的牡丹文化節,招呼工人除去花圃中的雜草,得空會接聽幾個詢問牡丹花期的電話,「現在時間還早呢,我們這裏的牡丹花開,得等到五月初,到時候那才叫漂亮。」

有多漂亮?蔣世賢說,延慶相較於北京城區,海拔高了四五百米,這裏平均溫度較低,晝夜溫差大,牡丹花開後,花型更大,花蕊更厚實,花色也更加濃鬱飽滿。

園區辦公室前的花圃里,幾十棵「花王」牡丹,枝幹粗壯。很多人將牡丹稱為「花中之王」,而「花王」這個品種,被蔣世賢稱作是牡丹花里的「王中王」。他說「花王」開花的時候,花型大,花瓣層層疊疊,顏色飽滿的紫紅色更顯雍容華貴,比起其他品種的牡丹,更多了一分持重與大氣。往年五月份,賞花的遊客見到「花王」牡丹,也向蔣世賢表達過綺麗花朵所呈現的「不真實感」,「他們說沒在別的地方見過這樣大而鮮豔的牡丹,打眼一看就如同假花一樣。」

「花王」牡丹。受訪者供圖「花王」牡丹。受訪者供圖

生長期嬌氣敏感,盛花期短暫熱烈

建於2009年的媯州牡丹園,種了二百餘畝的各類牡丹,總量超過6萬株,涵蓋了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百餘品種。如今的負責人蔣世賢,並不是這座園區的第一任主人。

蔣世賢是「半路出家」,年輕時在北京經商,搞建築,做工程,年紀稍大了,才回到延慶。2017年,距離北京舉辦世園會還有兩年,蔣世賢接手了這片牡丹園,希望借此助力牡丹觀光產業的發展。

蔣世賢說自己接手園區,並非投機。他愛花,撇去自己打拚一輩子的事業與工作,看花賞花給予了蔣世賢很大的生活樂趣。自家庭院里,他喜歡擺弄花花草草。花中他最愛牡丹,未接手園區前,曾經十餘次自駕帶著親人朋友去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在這兩個國內最負盛名的牡丹產地,留下了許多足跡。

但坦白地說,即便先前看得再多,蔣世賢也並不是種植牡丹的技術「大拿」。 牡丹為芍藥科、芍藥屬,是多年生落葉灌木,壽命很長。最初接手牡丹園時,園子裡牡丹的年齡都已有十幾、二十年上下。蔣世賢起初沒技術經驗,偶爾會好心辦錯事,園子裡的牡丹稍有閃失,就會讓他心疼自責許久。

接手園區幾年間,蔣世賢請了技術員,也會與高校合作,漸漸曉得了一些牡丹的生長習性。他說,牡丹對溫度敏感,冬春要剪枝,夏天須得除草、防蟲害,秋天也得及時清理落葉,隨著氣溫降低還需培土,為植株保溫保濕。

四個季度的鞍前馬後,悉心照料,也並不能多為牡丹延長更多的花期。「因為小氣候環境,延慶地區牡丹的盛開時間會錯後,但幾乎所有品種的牡丹,花期都只有15-20天,盛花期更短,大概只有一週。」蔣世賢說,園子裡的牡丹五月上旬開始進入盛花期,到20日前後,一整個花期便結束了。

夜以繼日地保駕護航,換來每年十幾天的牡丹花期,蔣世賢覺得值得。他認為,這也是很多人,包括自己喜歡牡丹的原因之一。牡丹花開得熱烈,奔放,無所保留,才有了能夠壓倒一切的氣勢。

打造示範園區,除了牡丹還有更多期待

過了四月中旬,天氣一天比一天暖,日頭也一日比一日灼人。園子裡的牡丹,一天一個樣。技術員小杜在園區里工作三四年了,她說起往年園子裡的五月份,「俊豔紅」明豔絢麗,花朵飽和度稍低的「珊瑚台」清麗動人,「月宮燭光」清冷高貴,恰如其名。

但小杜念叨最多的,還要數一花雙色的「島錦」、色如青豆的「豆綠」,以及蔣世賢也常常提及掛在嘴邊的「花王」,「這些是牡丹的經典品種、花中珍品,也是我們園子裡開得最好的牡丹品種。」小杜一直留存著去年花開時節的一張照片,上面身著古代服飾的女生們站在牡丹叢中,人與花相互映襯,更顯風情與華貴。滿園花開的時候,園區所縈繞的瑰麗氛圍,或許就是劉禹錫詩中所寫「唯有牡丹真國色」的呈現,也是周敦頤筆下,「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的原因。

2023年牡丹文化節上,觀賞者身著古代服飾在花叢中拍照打卡。受訪者供圖2023年牡丹文化節上,觀賞者身著古代服飾在花叢中拍照打卡。受訪者供圖

種植面積300餘畝的園區,除了牡丹,還有芍藥、海棠,以及20餘畝的日光溫室。蔣世賢說,今年春季,他還準備在園子裡種上11萬株、30餘個品種的「落新婦」,與牡丹不同,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觀賞效果不錯,每年可從六月開花至九月,可延長整個園區的賞花期。

「我們預計這幾天就會陸續種下,不用到四月底,這些花就能全部種完。」在蔣世賢的設想中,初來乍到的「落新婦」要適應延慶的氣候,預計到明年牡丹花開後,園區也將成為觀賞「落新婦」花海的最佳地點。

探索種植更豐富的植物種類、更多元的園區運營模式,這是蔣世賢的選擇。他說,過去幾年,因為疫情、機遇等等原因,園區的建設還稍顯滯後,每每想起,總覺虧欠。等到未來,這裏將與洛陽、菏澤等地的牡丹園區合作,並逐步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的功能建設,打造集種植、觀光旅遊、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示範園區,讓更多市民與愛花之人,在欣賞牡丹的同時,還能有更多體驗。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