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排集團今年汛前將再完成三個積水點治理,「內澇一張圖」更精準

在一家水上公園內,一位「遊客」不慎「落水」,接到救援信息後,救援人員攜帶衝鋒舟迅速趕往現場。快速打開衝鋒舟、隊員默契配合駕駛衝鋒舟靠近「落水」人員。很快,「落水」人員被救上岸,轉危為安。

今天(24日)下午,城市防汛搶險救援綜合演練在順義區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行,在防澇救援演練環節中,共開展「陸地衝鋒舟組裝入水測試」 「衝鋒舟活餌救援」 「小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 「中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 「大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等五個項目的實戰演練。

記者從北京排水集團獲悉,今年5月20日以前,將完成「清管」行動,今年汛期以前,完成科豐橋、望和橋、紅軍營鐵路橋三個積水點治理。

4月24日,北京市應急救援隊伍2024年大練兵活動——城市防汛搶險救援綜合演練在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辦。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現場:迅速安裝衝鋒舟展開救援

演練開始,一名參加演練的人員不慎「落水」,金河水務救援隊隊員收到救援信息後迅速攜帶救援裝備前往「落水」人員水域。隊員們將衝鋒舟展平放置在地面,隨後用手動打氣筒和電動打氣泵同時對舟體進行充氣,充氣至65%之後開始安裝護底板以及防脫落卡扣,之後將舟體充氣到100%。4名隊員分別站在組裝好的衝鋒舟左右,右後方隊員發號施令,其他隊員將衝鋒舟運至水中,開展救援。記者注意到,這一過程雖然環節比較多,但隊員們配合默契,操作熟練,很快便完成衝鋒舟的安裝,並迅速投入使用。

金河水務救援隊進行「衝鋒舟活餌救援」項目演練。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金河水務救援隊進行「衝鋒舟活餌救援」項目演練。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衝鋒舟活餌救援」項目演練也在同步進行。該項演練需準備必要的救援設備,如救生衣、救生圈、繩索、急救包等。衝鋒舟啟動準備完畢後,一名駕駛員負責駕駛衝鋒舟救援。在救援過程中,觀察員負責水上觀察水情,駕駛員看不到的盲區由觀察員負責,岸上兩名安全人員負責岸上安全警戒。

救援隊員拋投救生圈或繩索,幫助被困者脫離危險區域。在救援過程中,救援隊員不斷地鼓勵著「落水」人員,並指導其配合救援行動。很快,「落水」人員被成功救起,隊員們將其轉移到安全區域。

「衝鋒舟活餌救援」項目演練中,救援隊員奮力跳入水中,幫助落水者脫離危險區域。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衝鋒舟活餌救援」項目演練中,救援隊員奮力跳入水中,幫助落水者脫離危險區域。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在今天的演練中,北京排水集團還開展了小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中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和大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

北京排水集團小型搶險單元入場,搶險大隊隊員快速鋪設水帶。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北京排水集團小型搶險單元入場,搶險大隊隊員快速鋪設水帶。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5月20日前完成汛前「清管」行動

治理積水點如同「啃骨頭」,既要保障工程順利進行,也不能影響市民生活、出行,近年來,北京多個積水點經過治理變成「暢通點」。今年北京排水集團還將完成科豐橋、望和橋、紅軍營鐵路橋三個積水點治理,保障這些點位汛期不出現積水的情況。

北京排水集團搶險大隊隊員在架設排水設備。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北京排水集團搶險大隊隊員在架設排水設備。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北京排水集團防汛辦主任梁毅介紹,以科豐橋積水點為例,按照規劃,在治理過程中修建了近3公里的雨水方溝,積水通過方溝可直接排入馬草河。此外,今年汛期,北京排水集團工作人員還將繼續在這三個點位布控,做到萬無一失。

今年5月20日以前,北京排水集團還將完成「清管」行動,梁毅說:「在汛前我們將完成28萬個雨水箅子,1400多公里管線的清掏任務,目前,已經完成約50%的工作量。」

北京排水集團搶險大隊隊員在進行排水作業。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北京排水集團搶險大隊隊員在進行排水作業。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所謂「清管」,是指在汛前對雨汙管線進行疏通,這些管線如同雨水排放的「血管」,工作人員在汛前及時處理管線堵塞和損壞,以提高排水管道的運行效率,保障汛期排水暢通。

上線新模型防汛布控更靈活

在往年的防汛過程中,北京排水集團會提前對重點點位進行布控,人員和防汛設施、設備都提前到位,梁毅說:「以前我們是‘人等雨’,工作人員早早到布控單元值守,效率相對比較低。今年我們上線新的模型系統,布控將更加靈活機動。」

今年,氣象部門最新的氣象數據、降雨量將對接北京排水集團的新模型,通過AI計算,預判出未來幾個小時內有可能發生積水的點位,工作人員根據這些點位進行靈活布控,這也被稱為「內澇一張圖」。梁毅表示,過去的「內澇一張圖」相對靜態,而今年的「內澇一張圖」將更加靈活,「氣象部門把未來兩小時內每10分鐘的降雨量推送給我們,我們再把這些數據疊加到點位,做到更加精準的防控,以提高防汛能力,所以這是一張實時的內澇地圖。」

防汛搶險救援裝備展示環節,工作人員在展示智能感知管道雷達檢測機器人。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防汛搶險救援裝備展示環節,工作人員在展示智能感知管道雷達檢測機器人。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同時,一些便攜式的防汛裝備在汛期也將派上大用場。比如便攜式防汛筒,它是一個容積較大、底部鏤空圓筒,下雨前或者下雨時,工作人員將其放置在井蓋上,如果管線出現複湧,防汛筒可以牢牢「罩」住複湧的水流,讓水暫存在防汛筒中,不致外溢影響道路通行。

速裝式防汛椅像大型拚插玩具,每塊板子首尾相連,能夠快速安裝。經測算,一位工作人員1小時可安裝100米防汛椅。防汛椅替代了傳統的沙袋築堤擋水應對汛情,更加節省時間和人力。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唐崢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