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江愛自拍④|武漢「小瑞士」誕生記

地點:武漢市江夏區靈山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地點:武漢市江夏區靈山生態文化旅遊景區

時間:2013年→2023年

一朵花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朵生長在靈山的小「fafa」。上面這張衛星對比圖是我家鄉十年來的變化,從「面目憔悴」的灰撲撲,變身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多巴胺色系,這個「舊貌換新顏」的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講起。

當我第一次睜眼看這個世界的時候,靈山就總是被一層灰色「籠罩」。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地皮、灰色的河流……奶奶告訴我,這種灰色也伴隨著她的童年。1959年,因為靈山的石材質量好,這裏就建起了第一座為武漢水泥廠供料的採石廠;到了20世紀80年代,靈山的採石廠更是達到了20多家。

幾十年的無序開採,讓我的家鄉遭到了嚴重破壞,山上的小夥伴們都過起了「暗無天日」的生活,靈山也失去了「靈氣」,變成了傷痕纍纍、滿目瘡痍的礦山。

曾經滿目瘡痍的靈山曾經滿目瘡痍的靈山

「命運的齒輪」在2014年開始轉動。那一年,漫天的灰塵和往來的大型運輸車都消失了,正在我們感到奇怪的時候,平時走路慢吞吞的小石頭一邊跑一邊高興地喊:「都關了!都關了!靈山周邊所有採石廠全部關停了!」

那個時候,我的世界除了灰色就只有黃色——經過數十年簡單粗放式的爆破開採,靈山山體損壞嚴重,到處都是裸露出來的黃色地皮,損壞面積達1370餘畝,礦底還出現了一個深50米,面積50餘畝的巨型礦坑。

未修復的礦坑未修復的礦坑

此後,靈山就一直悄無聲息地維持著破敗的樣貌,成為了被「遺忘的角落」。在2019年的某一天,沉默的靈山久違地發出聲響,但這次的轟鳴聲好像與過往採礦不同。正當我們在猜測發生了什麼的時候,不久前回長江「老家」探親的江鷗帶來了「最新情報」。

江鷗告訴我,這次回去它感覺同類變多了、碼頭變美了、岸線變綠了,便找來好朋友「豚豚」打聽。豚豚是一隻可愛的江豚,作為長江「街溜子」,總是能掌握到第一手的資訊。豚豚說,人類開始了長江大保護,現在大家的生活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聽說廢棄礦山的特殊生態功能修復也成為了新重點,說不定靈山也會大變樣呢!

不久之後,作為武漢市複墾複綠的先行試點,靈山率先進行了修復工作。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靈山,施工人員們噴土、種樹、植草,給荒山「整形」,讓原本光禿禿的靈山重新穿上了綠色的「生態外衣」。

經過兩年多的精心修復,我終於見到了這個世界的繽紛色彩。曾經被破壞的山體變得翠綠,五顏六色的花草也漫山遍野地重新冒了出來。

2021年12月,靈山項目一期治理工程全部竣工,初步形成了「春賞花、夏納涼、秋觀葉、冬詠梅」的山林景觀,讓靈山實現了「華麗轉身」。

「靈山花境」中盛開的油菜花田「靈山花境」中盛開的油菜花田

在鉚足勁頭推進生態複綠的同時,靈山的文化旅遊項目也在加緊開發,人們因地製宜地選點、播種、建湖。

2023年4月,江夏靈山生態文化旅遊區正式開園迎客。在這片面積約700畝的「靈山花境」,飛瀑奔騰而下,落入翡翠藍湖;鋪天蓋地的油菜花田,給深邃礦坑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岸邊鋪青疊翠,鮮花次第盛放;小路蜿蜒,遠山如黛……我的家鄉靈山,從曾經漫天塵土的「被遺忘的角落」,變成了武漢首座礦山公園,更是因為生態好、環境美,被遊客們稱為武漢「小瑞士」。

修復後的礦坑包圍著清澈見底的湖泊修復後的礦坑包圍著清澈見底的湖泊

現在,我的家鄉一天比一天美麗,我也在「靈山花境」中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成為了花海中最靚眼的「小fafa」。

從千瘡百孔到「披綠生金」,靈山這段「礦」世奇緣的故事,譜寫出了一首「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綠在心中」的綠色發展協奏曲,迴蕩在靈山的青山綠水間。

監製:洪燕

編審:梁延 林如峰

文案:冉傲

美編:王思思 石璐茜 席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