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要來,挺好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的消息,令一些中美關係觀察者興奮。

的確,在中美關係處於低穀的當下,雙方各個層級的往來,對中美關係回暖都會產生積極作用,但具體到國務卿來訪,關鍵還要看他懷著多大的誠意和改善雙邊關係的決心。

先說說誠意。

一直以來,美國就極其擅長通過各種輿論手段,對外營造其積極推動發展與中國關係的形象,但背地裡,卻總是幹著“使絆子”“捅刀子”的操作。

美國政客都算得上是玩弄此種伎倆的好手。一方面,在各種場合信誓旦旦要跟中國“保持開放溝通渠道”“管控分歧”;另一方面,四處拉攏盟友圍堵中國,並打著“去風險”的旗號,哄騙唆使他國與中國對抗,切斷與中國的關係。

其實,布林肯訪華的安排,早在去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在峇里島會晤時就已確定。當時,“美方表示美國務卿布林肯希儘早訪華,跟進會晤後續工作。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但不料2月份的一個“流浪氣球”,竟成了布林肯取消訪華的理由。如今,大半年時間已過,布林肯先生應該認識到,中國人非常重視誠意,如果缺乏最基本的相互信任,見不見,談不談其實沒有實際意義。

再說說美方的政治決斷。

當前美國政治圈層中的反華氛圍濃厚,不少政客似乎是吃到了打“反華牌”的甜頭,不斷在對華立場上比狠鬥勇,最終導致華盛頓的反華情緒陷入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反華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這些反常現象,暴露出的正是美國對華政策被部分反華分子挾持的尷尬處境。在此背景下,美方如想實現中美關係轉圜,在黨派鬥爭和國內政治背景下,要展示出其順應大勢的政治決斷。

最後,談一談中方的心態。

中國對此訪的反應,表明已經對言行不一、“爽約”在先的美方,以及對中美關係形成了一種新的預期。

早在月初,美媒就接連報導稱,有知情美國官員透露,布林肯將訪華。這是美國的慣常操作:在其自以為的重大決策行動前,以“內部人士”之口,對外放風,以此營造聲勢、拉高預期。

但在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里,中方對美方的“信號”一直視而不見,保持緘默,直到昨天才發佈了只有一句話的消息。

來看這條短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將於6月18日至19日訪華。外交講的是細節,“經中美雙方商定”,這幾個字意味深長……

回顧中美關係遭遇的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孰是孰非,責任是非常清楚的。現在兩國也同時面臨新的機遇,關鍵是美方要採取實際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好話說盡,壞事做絕,這樣,最終傷害的不僅是中美關係,更是美國自身利益。

(讀懂世界大事,請關注“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