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外長又炒:中國一直是印度最大挑戰,要小心中巴聯手

來源: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印度外交部部長蘇傑生近來多次就中印關係發表負面言論。在當地時間4月23日的一場活動上,他再次把矛頭指向印度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的對華政策,宣稱中國一直是印度「最大的挑戰」,但印度卻刻意忽視了這一問題。他還稱,應該注意中國和巴基史丹會聯合起來,這一點「無需外交學博士學位就能理解」。

據印度在線新聞網站「Sentinelassam」4月25日報導,蘇傑生23日當天出席了一場以「印度的外交政策之路:從內斂到自信」為主題的活動。蘇傑生談及中印關係時說:「不僅是今天,多年來,我們最大的挑戰一直是中國,但有時我們假裝不是這樣。我們把目光移開,把它合理化,我們為之辯解。但現實是,(中國)從一開始就是最大的挑戰。」

蘇傑生23日出席活動發表講話/印度《經濟時報》蘇傑生23日出席活動發表講話/印度《經濟時報》

他老調重彈提到了尼赫魯的對華政策。他稱,1950年,時任內政部長薩達爾·帕特爾(Sardar Patel)就對華問題向當時的總理尼赫魯發出警告,提醒他提防中國,並首次指出印度面臨兩條戰線(巴基史丹和中國)的威脅。「但尼赫魯卻對此表示懷疑,他難以想像中國人會越過喜馬拉雅山攻擊我們。十二年後,他提到的不可思議的事情確實發生了。」

蘇傑生誇讚帕特爾「是一個非常務實和腳踏實地」的人,能夠預見即將發生的事情。「但他說話的對象(指尼赫魯)被一種左翼意識形態所籠罩,這種意識形態認為印度和中國在對抗西方方面擁有共同利益。因此,他拒絕看到實際的東西和外交的基礎。」

「在外交上,每個國家都必須小心鄰國。當你與兩個鄰國同時存在潛在或實際的糾紛時,你應該知道他們會聯合起來,你不需要外交學博士學位就能理解這一點。」蘇傑生稱,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爆發後,尼赫魯曾致信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尋求援助。

「我們今天說印度優先,但他(尼赫魯)在聯合國以中國為優先。在那個缺乏自信的時代,我們對自己的國家利益並不清楚。我們摻雜了一定的意識形態觀點和信念,認為我們應該對世界做出貢獻。我們還為世界做了許多好事,但這不能以犧牲國家安全或國家利益為代價。」

「對我們而言,‘印度優先’和‘天下一家’(Vasudhaiva Kutumbakam)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決不能讓‘印度第一’受到損害。」蘇傑生說。

尼赫魯和蘇傑生尼赫魯和蘇傑生

尼赫魯是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1947-1964),也是印度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在印度獨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還是不結盟運動和萬隆會議的倡導者之一。但在20世紀60年代,尼赫魯政府逐漸做出偏離不結盟政策的做法,並違背中印邊界條約規定,單方面挑起中印邊界爭端。

今年以來,蘇傑生已多次發表類似言論。1月3日,蘇傑生在一場活動中回顧了中印關係發展歷史,同時批評尼赫魯時期的對華政策存在「浪漫主義、理想主義和非現實主義」傾向,印度應該基於現實主義,在「尊重、敏感和利益」的基礎上與中國打交道。

蘇傑生3月20日稱,尼赫魯的對華外交政策立場是一個「泡沫」,並對「中印大同」(Chindia)理念提出質疑。4月2日,他又在公開活動中抨擊尼赫魯「印度第二,中國第一」的說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印度不斷加強與美西方陣營互動,總理莫迪去年6月曾高調訪問華盛頓,雙方宣佈彼此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之一」。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劉宗義對觀察者網表示,印度既要維持所謂「戰略自主」的形象,又想要和美國當盟友的所有好處。印度已進一步地傾向於西方——我們不能說它「完全倒向」西方,更確切地講,是進一步地傾向西方。印度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它主要是想利用中美目前的戰略競爭增強它自己的軍事實力,實現它自己的經濟騰飛和大國崛起,它並不想被美國綁到遏製中國的戰車上,為美國衝鋒陷陣,火中取栗,更不想成為中美戰略競爭中的炮灰。

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上月就中印邊境問題回應印媒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印雙方都認為,儘早解決邊境事態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希望雙方按照兩國領導人共識及有關協議協定精神,保持外交和軍事渠道溝通,盡快就解決邊境有關問題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汪文斌稱,中方也多次強調,邊界問題不是中印關係的全部,應當將其放在中印關係適當位置加以妥善管控。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雙邊關係,堅持增進互信,避免誤解誤判;堅持對話合作,避免人為設障;堅持妥處分歧,避免製造爭端,共同推動兩國關係沿著健康穩定軌道向前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