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蘇州河疑因市民放生漂浮大量死魚,專家:隨意放生即殺生

新京報訊(記者俞金旻 郭懿萌)4月18日,有網民發文稱上海外白渡橋附近的蘇州河裡漂著大片死魚。隨後,上海市水管處社會管理科工作人員就此事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死魚已打撈,疑市民放生所致。4月19日,記者就此事諮詢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副教授張旭光,對方表示,放生的魚來源複雜,魚本身可能不健康,進入新環境後也會產生應激反應,導致死亡,「隨意放生就是殺生。」

蘇州河漂著大量死魚。 圖源:網頁截圖蘇州河漂著大量死魚。 圖源:網頁截圖

張旭光介紹,魚的生存受不少環境因子的影響,比如溫度、鹽度、溶氧等,「如果放生的環境與魚原本的環境差異很大,會造成魚類應激死亡。」一般來說,普通群眾的自發放生在時間、地點甚至物種上都具有隨意性,不僅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入侵種的引入,引起生態結構的改變。

與之相對應的是有組織的放生,即由漁業管理部門和科學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的科學放生。科學放生基於人對放生水體環境因子的時空特徵、漁業資源特徵、放生魚類的感覺行為發育特徵、環境生理適應性等方面的全面認識和理解,同時需要管理部門對放生魚類的來源和健康狀態進行跟蹤監管。「有組織的科學放生不僅能使魚類更好地適應環境,也會對漁業資源的恢復或生態結構的優化起到促進作用。」

張旭光告訴新京報記者,放生的魚類首先要是本土種,而且是對食物網的結構不會造成較大破壞性的物種,「一些肉食性、攻擊性強的魚類不建議放生,還有一些非本土種,或已經明確為入侵種的魚類也不能放生,放生前需要諮詢漁業管理或科學研究單位。」對於非漁業部門組織的放生計劃,首先要向漁政部門申請報備,在得到許可的情況下,需要在主管單位的監管下,進行放生時間、地點和放生魚種等相關方案的審批。對於放生的個體大小和數量,要依據漁業研究部門提供的建議進行,不能超出環境的承載力。

張旭光開展工作。 受訪者供圖張旭光開展工作。 受訪者供圖

而一旦放生魚類死亡後,要及時清理。張旭光指出,如果不及時清理,不僅會影響市容市貌,死魚還會腐敗、滋生細菌造成環境汙染。同時,這個過程也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影響其他水生動物的健康,甚至對人類健康也產生間接危害。

編輯 彭衝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