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公約」正進行關鍵談判 中國代表:應聚焦塑料汙染核心內容

加拿大當地時間2024年4月23日,為期一週的第四屆塑料汙染(包括海洋環境中的塑料汙染)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4)全體會議在渥太華舉行。

按照聯合國環境大會決議,建立一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到2024年達成一項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涉及塑料製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包括其生產、設計、回收和處理等。

目前,這項旨在製定一項關於塑料汙染(包括海洋環境中的塑料汙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談判已經舉辦了三屆,距離世界「塑料公約」只有一步之遙。按照談判議程,除了在渥太華的第四屆會議外,今年年底將在南韓釜山完成所有談判。

然而,因為塑料已經深深融入全球百姓的生活,更是有著從原料開採到生產加工,再到使用、回收、利用、處理的漫長生命週期,涉及國際的分工和貿易,「終止塑料」並不容易。

三次會議依舊在全生命週期涵蓋範圍、禁止的塑料類型、對待塑料的態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INC觀察組織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徐棗棗女士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如果INC-4各方代表能基於解決塑料汙染這一終極目標,在實質性內容上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並能彌合分歧,那麼INC-4將可能成為突破性的一次會議。否則,在僅剩今年年底的最後一次INC-5的情況下,2024年底達成目標將不切實際。」

環保人士用塑料做成動物造型,倡導減少塑料的使用。受訪者供圖環保人士用塑料做成動物造型,倡導減少塑料的使用。受訪者供圖

全球塑料走到必須改變的關鍵節點

從塑料奶瓶開始,當前每一個兒童從一出生就與塑料開始了「不解之緣」,塑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塑料也在成為地球家園的災難。

「我們的一次性文化意味著塑料充斥我們的下水道,堵塞我們的河流、海洋,並進入我們的身體。這個被拋棄的‘一次性世界’本身必須被拋棄。」

4月23日,在INC-4的新聞發佈會上,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達臣以這樣一如既往的激情演講拉開了新一屆談判的序幕,「當前已經將文案草案提交討論,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四屆會議必須就這一案文取得有意義的進展,並商定今後幾個月閉會期間的工作任務。如果我們實現了這些目標,就可以在今年釜山舉行的INC-5會議上完成這一進程,為結束塑料汙染創造條件,從而保護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到2017年全球共生產了92 億噸塑料,其中70億噸變成了垃圾,填滿了垃圾填埋場,汙染了湖泊、河流、土壤和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2050年—2060年,世界的塑料將增長至現在的3倍,塑料生產將消耗全球20%的石油,生產和使用的碳排放約佔全球碳預算總額的15%。

第四次「塑料大會」期待彌合分歧

INC-4前夕,中國民間環保機構召集舉辦「多方共治推動塑料汙染治理——中國交流會暨倡議發佈會」,探討如何在中國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以期為解決全球塑料問題作出貢獻。

正在參會的徐棗棗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雖然自2022年以來,已經在埃斯特角城、巴黎、內羅畢舉行三次世界「塑料大會」,但是各方針對即將製定的世界「塑料公約」本身的分歧依舊很大。這些分歧包括:

首先,要確定文書的範圍。有成員國代表認為塑料全生命週期應涵蓋從提取到生產、設計、使用、消費、處置和補救的塑料整個生命週期,而有的代表則認為應該涵蓋從塑料產品設計到塑料廢物無害化管理的整個生命週期的塑料汙染。分歧的核心在於是否要對塑料上遊生產進行限制。因為塑料是化石燃料製品——塑料生產得越多,燃燒的化石燃料就越多,因此會引起產油國的異議。

其次,需要釐清文書目標對象的概念。有代表國提出,塑料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書中必須強調特別針對的是塑料汙染。因此,必須區分塑料類型,確定可能造成塑料汙染的塑料和一般塑料產品的確切類型。

第三,在具體條款上的分歧。文書實質性條款涵蓋13個關鍵議題,每個議題有至少3種備選方案以及次案文備選方案。在採取強製措施還是國家自願措施上是否設立全球的統一標準。同時,在文書案文關鍵議題是否超出授權範圍等條款上,各方的態度也不同。

中國代表:應聚焦塑料汙染核心內容

中國代表團在INC-4的一般性發言中表示,當前需要討論的案文篇幅長、內容多、層次複雜,在一些關鍵議題上各方存在較大分歧。為實現INC-4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及今年年底前完成文書談判的目標,中方代表提出建議:

一是關於核心議題。INC-4 會議能否就核心問題達成基本一致,對在年底前完成具有法律約束力文書談判的工作有決定性意義。中方建議各方堅持多邊主義,展現最大的包容性,本著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塑料汙染的初衷,嚴格按照聯合國環境大會授權,聚焦塑料汙染,圍繞如何避免塑料泄露進入環境造成汙染這一核心內容進行談判。

二是尊重國家自主決定。通過此前三次INC會議,各方已充分理解各國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在塑料汙染管理能力,包括資金、技術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面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存在差異,應充分尊重國家自主決定這一原則,避免「一刀切」式的解決方案,從而凝聚起廣泛共識應對塑料汙染。

三是客觀務實推動進程。關於各方立場存在嚴重分歧的部分,建議各方充分發揮建設性,尋找各方都能接受的過渡性搭橋方案,從而實現在INC-5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體現雄心與力度,並且可執行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書,共同開啟國際社會向塑料汙染宣戰的行動。與此同時,隨著各國針對塑料汙染採取行動措施,各國在政策、技術、能力,包括替代品開發與評估等具備一定條件後,可結合具體問題進一步研究製定對策措施。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分析師張洵洋致辭。受訪者供圖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分析師張洵洋致辭。受訪者供圖

「戰塑」的民間力量正在發展壯大

在「塑料大會」就世界「塑料公約」的具體內容進行談判的同時,世界各國的民間團體正在以各自的方式來切實推動塑料的消減行動。

聯合國環境署在官方網站專門開闢了通道,指出:「親自出席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已在平台註冊的政府間會議委員會成員和經認可的觀察員組織可在此自行將會期文件上傳。」這給各國社會團體一個表達觀點和提供解決方案的通道,多個社會組織上傳了各自的方案。

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組、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等14家民間環保組織和智庫共同發佈了《助力塑料汙染治理國際文書談判倡議書》,提出建議:遵循廢棄物管理優先次序原則,構建跨部門合作機制,運用多層次的治理方法來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加強塑料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完善塑料全生命週期相關數據;製定需要限制和淘汰的塑料產品清單,通過改變使用模式逐漸減少和禁止這些產品的流通;支持塑料重覆使用的模式,推廣循環利用技術和低碳環保的商業模式等。

4月23日,在中國民間環保機構召集舉辦的「多方共治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中國交流會」上,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分析師張洵洋強調,「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僅持續推進國內塑料廢棄物治理工作,同時積極在國際舞台上推動塑料汙染治理對策的形成。這是中國本土民間組織積極在塑料全生命週期管理一線進行的環保實踐、研究、政策倡導與科普教育,期待與各利益相關方深入交流。」與會代表暢談了通過重覆使用延長塑料生命週期的重要性,建議減少一次性塑料的生產使用,從而科學發展循環經濟。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韋英姿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