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蕉下“滿減”套路:防曬的年輕人,都是“大冤種”?

文|新浪科技 原禕鳴

629一件的防曬服、299一件的雨傘、223元一頂漁夫帽、224元一個小風扇、199元一個口罩……

蕉下,一個頻繁被質疑“智商稅”的防曬品牌,如今在線下門店玩起了新套路。近日,新浪科技走訪蕉下線下門店發現,該品牌開啟了“滿湊”400元減50元活動,但從中也“暗藏陷阱”。

比如當購買一件799元的衝鋒衣時,線下折扣後的價格為759元,但線上官方旗艦店的價格為695元。換言之,無論購買的產品多於或者少於400元,都不夠划算,只有“恰好”達到400元的倍數,才能享受與線上同等的折扣優惠。

一直以來,“科技”的名頭,是支撐蕉下價格昂貴的重要理由。但事實上,根據此前蕉下招股書,其全年研發費用僅為7160萬元,占總支出的3%,相比之下,營銷費用則高達5.86億元,占比24.4%。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新浪科技,蕉下目前仍然停留在重營銷、輕研發的階段。僅有著外觀設計的優勢,不足以讓品牌從網紅髮展為長紅。

線下滿減套路,怎麼買都貴

近日,新浪科技在工作日晚六點半來到了蕉下的北京朝陽大悅城門店,門店內空無一人。似乎是為了“衝業績”,蕉下線上線下有著不同的營銷策略。

新浪科技看到,同一款摺疊雨傘在線上的售價為173元,線下的價格為199元;同一款遮陽帽的線上售價為128元,線下的售價為149元。對比之下,線上售價比線下原價貴了13%。

而線下店員又告訴新浪科技,在門店內消費者可以享有滿400元減50的折扣,換算過來,也相當於較原價打了13%的折扣。

換言之,線上門店享有的折扣,線下門店需要湊滿400元整才可享有。但在門店消費,消費者很難保證金額恰好為400元,況且多數款式都以“X99元”售賣。

舉例而言,如果消費者在門店購買了一款價格為399元的墨鏡,線上同等價格為347元;即使價格超過了400元,如消費者購買了一件價格為799元的衝鋒衣,線下折扣後價格為759元,而線上價格為695元,無論總價是否高於400元,線下購買仍然不夠划算。

此外,即便是折後的價格,“性價比”低一詞都始終伴隨著蕉下。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消費者質疑道,“實在不明白,這個口罩為啥69?”

蕉下的高端,要追溯到其成立的日子。2013年,蕉下帶著第一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橫空出世。蕉下宣稱,其首次在傘布上使用了可高效阻隔超過99%紫外線的L.R.C塗層。在一把防曬傘不足50元的市場環境下,蕉下卻把小黑傘價格定在200元以上。一時間,中產蜂擁而至,蕉下防曬傘火速出圈。

近年來,防曬護理的市場日益擴大。順應著時代的東風,蕉下也逐漸拓寬了品類。2019年,蕉下開始推出防曬口罩、防曬衣、防曬帽等。到了2021年,蕉下的服裝收入占到了總收入的29.5%,墨鏡、口罩等其他配飾類產品的收入占比也增長到了25.4%。

防曬,沒有所謂黑科技

如今蕉下的產品打出的亮點都是“科技”二字。近日,蕉下還聯合艾瑞諮詢發佈了《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其中公佈了防曬衣六維標準和可量化參數。

“科技”的名頭,是支撐蕉下價格昂貴的重要理由。

但市場上,有關蕉下為“智商稅”的質疑聲不絕於耳。此前,據人民網報導,蕉下申請的眾多專利中以外觀設計類居多,有關防曬清涼且被授權的專利僅不到10項。

除此之外,蕉下的“黑科技”——“AirLoop冰絲”面料也被行業質疑。根據《紡織品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接觸涼感係數大於等於0.15以上的產品才被稱為具有接觸瞬間涼感性能。而蕉下部分防曬衣的接觸涼感係數分別為0.23及0.25,與市場上眾多品牌防曬衣係數相當。

也有代加工廠揭底稱,“沒有所謂黑科技,不過是不同的面料配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而靠著雨傘發家的蕉下,近日也被“扒”出防曬效果與幾十元的傘具差距不大。根據測評,蕉下面部位置UVA(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 )阻擋率達到99.9%,天堂傘UVA阻擋率為99.8%,而後者的價格僅在30-50元區間。

在高廩智庫創始人郭繼偉看來,蕉下的路線很像國外傳統輕奢品牌的路子,靠營銷和概念來強化品牌認知,給防曬賽道做出了消費階層的劃分。“很難用性價比這個詞去套這類品牌,因為本身它具備更多的社交屬性。”

除傘之外,再無爆款

蕉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無疑是搭上了露營經濟的列車。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告訴新浪科技,在露營經濟的範圍中,“防曬是戶外的痛點,帳篷、燒烤架都可以租借,但防曬服一定是自己的,蕉下借此趨勢從原來的小眾變成了大眾。”

而如今能夠一口氣推出防曬全系列產品。在張書樂看來,是因為小黑傘的出圈給了品牌聯想力。但事實上,遮陽傘和防曬服的材料有本質的區別,原有的品牌優勢不能平移到其他品類上。

在他看來,蕉下目前仍然停留在“有名氣、無品牌”的層面。“傘是蕉下最為有影響力的產品,但是提到其他產品線,蕉下仍然缺少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爆款。而更為重要的是,蕉下的突破仍然停留在花色、樣式上,沒有真正可以區別於競品的技術,這樣的品牌沒有護城河,非常好效仿。”

誠如張書樂所言,如今互聯網上出了各種各樣的蕉下平替,不少產品仿照了蕉下的外觀設計,且在防曬指數上也和蕉下相差不大。

必須承認的是,蕉下小黑傘此前的破圈是成功的,但張書樂認為,要想從網紅變成長紅,要讓消費者體驗到更核心的東西,而不是僅僅有“潮”和“個性”的屬性。在他看來,蕉下仍然需要一些時間去沉澱,也需要有更多新穎的東西來刺激消費者的眼球、增強消費者的體驗。

“重營銷輕研發”的屬性能改嗎?

今年3月26日,楊冪成為蕉下官宣的代言人,此前也簽下週杰倫為其代言。2022年,蕉下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從招股書的細則也看得出蕉下重營銷、輕研發的屬性。僅在2021年,蕉下就與超600個KOL合作,其中超199個KOL擁有超百萬關注者,帶來45億瀏覽量。

根據招股書,2019至2021年,蕉下分銷和銷售費用為1.25億元、3.23億元、11.04億元,占營收為32.45%、40.7%和45.9%。其中在廣告及營銷的開支分別為0.369億元、1.19億元、5.86億元,占比為9.6%、15%、24.4%,增長率高達223%和392%。

相反地,蕉下的研發費用占比連續三年持續走低。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990萬元、3590萬元和7160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4.6%和3.0%。

對比來看,2022年安踏體育研發投入金額為12.79億元;而蕉下三年的研發數字加在一起也僅為1.27億元,為安踏單年研發投入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