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軍:中國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但政策靈活性不斷增加以應對物價疲軟

昨日(4月24日),國際國幣基金組織(IMF)在北京召開《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宣講會,中國人民大學資本市場研究院聯繫院長趙錫軍教授在宣講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並參與嘉賓研討。

趙錫軍教授發表主題演講趙錫軍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此次宣講會聚焦IMF今年4月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以“平穩但緩慢:分化中的韌性”為主題,深入剖析了全球經濟的複蘇進程及地區差異。

報告表明,在2022年至2023年全球應對通脹的努力中,經濟活動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隨著全球通脹從2022年中期的高峰逐漸回落,經濟活動穩步增長,有關滯脹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並未成為現實。然而,按照曆史標準來看,全球經濟擴張的速度預計會放緩,中低收入國家朝著更高生活水平的邁進速度也已經減緩,這意味著全球差距將繼續存在。

對於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態勢,趙錫軍表示,國際方面,全球經濟增長呈現韌性,高通脹出現緩解趨勢。具體而言,全球經濟由“三高一低”轉向“兩平兩高”。即高通脹、高利率、高負債、低增長轉向增長趨平、通脹趨平、債務高企、利率高企;在國內方面,一季度國民經濟持續回升、起步平穩、穩中有進、開局良好。外彙市場運行展現出較強韌性,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市場預期和交易保持理性有序。

趙錫軍認為,202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彙局在優化營商環境、扶持中小微企業和本外幣一體發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重點開展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民營和小微貸款增速明顯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規模增加,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也得到了推廣。此外,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在票據方面的需求也較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人民幣已連續四個月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外彙業務便利化措施也取得了顯著效果,辦理便利化業務超過3000億美元。同時,支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銀行和支付機構根據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主體的交易電子信息辦理貿易結算。

在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方面,趙錫軍教授強調,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他提出,各地區各部門應出台更多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並謹慎使用可能抑製經濟增長的收縮性措施。同時,加強政策工具的創新和協調配合,確保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以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對於財政政策,趙錫軍教授建議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充分利用財政政策空間,優化政策工具組合。他提到,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將達到4.06萬億元,預計財政收入將繼續恢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將達到28.5萬億元。此外,政府還計劃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並考慮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以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趙錫軍教授在嘉賓研討中發言(右二)

趙錫軍教授在嘉賓研討中發言(右二)

在研討環節中,趙錫軍教授進一步指出,和其他國家面臨通脹量比較大的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近兩年的話面臨者物價相對比較疲弱的問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都相對疲弱。自疫情以來,中國仍然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政策靈活性不斷增加,其中包括總量方面的政策,比如通過調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增加貨幣供應,以及通過調整貸款利率優惠率和引導LPR下行,對市場利率進行引導,這些政策一直延續至今。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準備金率調降0.5%,年初也繼續引導LPR下行。因此,目前的政策導向仍然是通過這些靈活的政策工具來重視物價的相對穩定。

總體來看,趙錫軍教授認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雖然複雜多變,但總體呈現韌性,而國內經濟政策導向積極,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