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代廚、上門收納……“上門經濟”:敞開門也要守好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上門代廚、上門整理收納、上門養老為代表的“上門經濟”日趨走俏,不僅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還拓寬就業渠道,豐富了服務場景,讓消費模式變得更為自由靈活。不過與此同時,“上門經濟”也面臨監管存盲區、消費者維權難、取證溯源難等問題,需要加強規範引導。

“上門經濟”漸熱,新業態湧現

“擅長家常菜,六菜一湯88元,額外付費可代買食材及打掃廚房衛生……”在某社交平台上,廣西南寧市“95後”自由職業者小陳發佈了提供上門代廚服務的信息。她說,自己不是廚師但喜歡做飯,兼職做上門代廚後,每月可接10多單業務。

部分電商平台也瞄準契機,推出了代廚的增值服務。部分生鮮產品購買頁面下方提供了私廚上門烹飪、清潔等增值服務,烹飪服務價格按照烹飪數量計費,6至14道菜的服務費用在600元至900元不等。

當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於花錢買服務來提升生活品質。且隨著消費者需求愈發多樣化,“上門經濟”所衍生的新興職業分工也更加精細,上門代廚、上門收納整理、上門家政、上門按摩、上門養老等新業態不斷湧現。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認為,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的成熟,為花錢買便利的“上門經濟”提供了業態支撐,也是社會分工精細化、專業化的體現。

面臨消費痛點、監管難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的除外。這在法律上為“上門經濟”提供了支持,同時也給監管溯源、維權取證增加了難題。

“我們總是在接到消費者投訴後才去被動‘滅火’,有時還找不到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改革處副處長張宏傑表示,傳統行業的經營者需要登記在冊,但“上門經濟”的服務提供者只需與消費者點對點聯繫,一旦雙方發生勞動糾紛,相關的侵權責任認定、權益保護難以得到高效解決。

同時,部分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及服務水平未得到有效認定及相關審核,消費者的權益也容易受到侵害。以上門代廚為例,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未取得健康證明而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行為,但目前部分上門代廚人員只做兼職工作,未取得健康證明,對食品安全及消費者的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此外,部分平台對服務提供者的資質審核及監管也不到位,加之經營者大多沒有線下門店,最終成為市場監管的灰色地帶。

規範引導,促進良性發展

受訪人士認為,為促進“上門經濟”良性發展,需強化監管部門職能,對“上門經濟”加強規範引導,優化平台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

姚華、張宏傑等建議,及時出台完善相關條例文件,提供清晰且更具操作性的行業標準,避免監管空白。應將相關服務經營主體納入監管範圍,有效管控平台,完善門檻準入和資質審核機制。

同時,應針對服務平台及服務提供者出台相關管理條例,明確此類勞動關係的認定標準,規範網絡平台的用工程序,嚴格建立健全合同制度。相關平台要切實履行並加強服務資質審查責任,做好各類資質證明、健康證明的備案檢查工作,同時將上門服務的資質審核和顧客評價掛鉤,補足資質審核的短板。

在權益保護方面,服務平台要暢通消費糾紛解決渠道,完善投訴及評價機制;市場監管部門可與公安、商務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強化溝通協作機制,形成更加有力的統一維權網絡,為消費者和上門服務人員提供維權途徑。

(原標題:《“上門經濟”:敞開門也要守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