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君:現在看這個世界,沒那麼憤怒了丨人物

王傳君飾演的角色再次出圈了。

電影《孤注一擲》上映前,王傳君在片中飾演的陸經理「前一秒殺人,後一秒拜佛」的鏡頭火遍短影片平台。電影上映後的路演中,很多觀眾反饋:「不像演的,建議查查」。

王傳君上一次被觀眾如此熱烈地討論,還是五年前,電影《我不是藥神》熱映期,他在片中飾演癌症患者呂受益。

從《我不是藥神》到《孤注一擲》,王傳君聊到這五年里的變化稱,「人生就是在不斷打臉的過程中成長的」。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從《我不是藥神》到《孤注一擲》,王傳君聊到這五年里的變化稱,「人生就是在不斷打臉的過程中成長的」。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五年時間,王傳君的表演一如既往地讓人過目不忘,但有些轉變也悄悄在他身上顯現。他接演了電視劇,上了真人秀綜藝,打破了之前的「誓言」。「人生就是在不斷打臉的過程中成長的」,面對新京報記者,王傳君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反思那時候的自己,有種「遲到的叛逆」。那之後,他參加了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塢》,被山河湖海和新交的朋友所治癒。更為重要的是,有了女兒後,他看這個世界不再那麼憤怒了,內心開始變得柔軟。他最開心的就是給女兒做各種點心,陪女兒看動畫片,每天演各種各樣的動物。「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去給動畫片配個音什麼的」。王傳君說。

鬆弛

熟悉的團隊會給王傳君帶來極度的安全感和自信,特別是一些大的情緒戲,在鏡頭前就會更加放鬆自如,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談及表演,「自由」是王傳君口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彙。他喜歡跟一些有想法、拍戲方式獨特的導演合作。

導演程耳拍戲,經常不斷調整劇本。在現場,時不時會給演員來個飛頁(指拍攝過程中,針對已定劇本進行刪改或添加的拍攝內容)。王傳君特別享受這種創作方式,「那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創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得把自己全都丟進去,才能在不同的語境里成為那個角色」。

拍攝《無名》時,導演程耳會不斷調整劇本,很多戲份也是演員和導演在拍攝前臨時定下的方向。

《無名》最早的一支預告片里,有一場王一博和王傳君在海邊的拋屍戲。那是幾位主創從淩晨一點一直聊到淩晨四五點才定下的方案,天亮了就去拍了。「程耳導演在文本上的要求非常嚴苛,每一句話都要有玩味,所以大家就得一直琢磨這個事」。王傳君說。

婁燁導演也讓王傳君在表演中感受到極度的鬆弛和自由。「你可以自由到任何地方,現場是‘失控’的,他(婁燁)會負責在‘失控’里找到一種有序」,回想起和婁燁的合作,王傳君都覺得挺刺激的。

在王傳君看來,和婁燁合作是件很刺激的事。(圖為王傳君出演婁燁作品《蘭心大劇院》)在王傳君看來,和婁燁合作是件很刺激的事。(圖為王傳君出演婁燁作品《蘭心大劇院》)

和婁燁合作過的演員,都知道他拍戲有個習慣——經常不喊哢,任由演員自由發揮。「現在越發嚴重了」,王傳君說,有一次拍戲,他和幾位演員演了90多分鐘,導演都沒喊過哢。之後導演自己拿了一部DV,又多加了一個機位在那拍,已經把自己拍開心了。「90多分鐘里發生了太多戲劇性的故事,但又很合理,確實是那幾個人會幹的事情」。王傳君說,所有台詞全都是即興的,必須提前做大量功課,關於年代、角色等方方面面,全都得熟悉。

這幾年,王傳君的合作對象大多是比較熟悉的團隊,文牧野、程耳、婁燁等導演都至少合作過兩次。熟悉的團隊會給王傳君帶來極度的安全感和自信,團隊越熟悉,輸出就會越沒有障礙,特別是一些大的情緒戲,在鏡頭前就會更加放鬆自如,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禿鷹

王傳君覺得這種動物屬性,挺像陸經理這種身份地位的人。「他究竟對誰真誠了,並沒有,他的目的就是壓榨」。

電影《孤注一擲》雖然是王傳君和導演申奧的第一次合作,但兩人很早就認識了。2017年,王傳君在拍《我不是藥神》時,攝影師王博學就將王傳君介紹給了申奧,當時申奧正在準備他的第一部電影《受益人》,雖然兩人沒有合作,但成了很好的朋友,經常會在一起聊聊,互相疏導一下。

申奧找王傳君出演《孤注一擲》時,兩位主演張藝興和金晨已經定好了。「他可能不太確定我會不會去,非常客氣地說,現在已經弄得差不多了,我們終於要合作了」。王傳君看完劇本,覺得陸經理這個角色雖然是一個反派,幹了很多壞事,但對觀眾應該也能有一些警示作用。

開機前,王傳君想為陸經理這個人物尋找一個動物屬性。「我們學表演的時候就有動物模擬課,老師說演一個類型化的人物,如果能找到一個具體的動作,會更好地代入到那個角色」。王傳君最開始為陸經理設定的動物屬性是蛇,能夠吞噬掉所有東西,把所有東西捲起來的那種感覺。但後來他發現,其實陸經理也不是詐騙集團最高端的領導,他上面還有頭目。

等定完造型之後,王傳君看著自己高高的髮際線,突然想到了禿鷲。「禿鷲經常在空中盤旋觀察,吃的都是腐肉,永遠在蠶食剩下的動物軀體」。王傳君覺得這種動物屬性,挺像陸經理這種身份地位的人,就把禿鷲的一些特點放到了角色身上,比如脖子習慣性前傾、喜歡摟著別人、把雙手插在後背像張開翅膀一樣等細節,發現還挺合適的。

王傳君給《孤注一擲》中陸經理這個角色設定的動物屬性是禿鷹,喜歡盤旋觀察,吃的都是腐肉。

在王傳君看來,陸經理得是一個「PUA大師」,才能管理那麼多人。他講粵語,給手下員工做辣椒炒肉,其實都是跟手下人拉近關係的一種方式,「他究竟對誰真誠了,並沒有,他的目的就是壓榨」。

片中陸經理吃著冰棍第一次出場的戲,其實是後拍的。影片拍攝地在海南,天氣特別熱。王傳君又愛出汗,他就想將自己汗漬漬的狀態用在戲里,準備了一塊手帕,又想給自己找點福利,就問導演,這麼熱的天能不能邊吃冷飲邊演。導演申奧在創作上也特別開放自由,表示完全沒問題。這就有了片中王傳君吃著冰棍出場的放鬆表演。

「我表演不太喜歡規規矩矩的那種,我需要不斷地動,我覺得只有在動的狀態下才能有靜下來非常嚇人的那種瞬間。」王傳君對新京報記者說。

開場那場戲,王傳君還有一個開槍的鏡頭,一隻手舉著槍,另一隻手堵著耳朵,「也不是設計的,我覺得那款槍聲音應該很大,我自己的反應是應該需要這樣。而且明明開槍還要堵耳朵,這是一個挺事情的感覺,對人物好像還能有更多的詮釋」。拍完之後導演覺得這個動作挺好,就保留了。

和王傳君有多場對手戲的演員金晨,在採訪中多次提及,有好幾場戲都被王傳君的表演給嚇到了,每次演的時候都非常害怕。其中有一場就是陸經理讓金晨飾演的安娜跪下。王傳君說,當時他跟導演商量了好幾種方案,讓觀眾覺得這個人物危險,似乎之前侵犯過別人,但也不想用太赤裸的方式。現場拍攝時,王傳君就想捕捉金晨最直接的反應,沒有提前排練,抓著她的頭跟她說了那段台詞,金晨一下子就愣住了,真的被嚇到了。

在多場對手戲中,金晨幾次被王傳君的表演嚇到。 動圖來自該片官微

電影路演時,王傳君聽到觀眾對角色最多的反饋就是「不像演的,建議查查」。「大家覺得演得是這麼回事情」,在王傳君看來,也算是對自己表演的褒獎吧。

「打臉」

「以前自私地覺得我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就要,我不管」。王傳君覺得,這樣不太現實。如今,他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內心柔和了好多。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後,王傳君曾接受新京報深度專訪。採訪中,王傳君曾坦言,之後不會再接電視劇,也不要過度曝光,「曝光過度會影響角色在銀幕上的可信度,我的工作就是讓你相信這個人是這樣的,如果你天天都看到我在那,就沒意思了。」

然而,這兩年,他又用行動推翻了之前的言論。2023年,他出演了電視劇《三體》,還有一部主演的劇集《她的生存之道》待播;近兩年,他又連續參加了真人秀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第二季和第三季的錄製。

在電視劇《三體》中,王傳君飾演了物理學家丁儀。

「人生就是在不斷打臉的過程中成長的」。王傳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反思那時候的自己,有種「遲到的叛逆」。

王傳君小時候,母親經營著一家小飯館,時不時母親就讓王傳君表演個節目,唱歌給客人聽。那時候的王傳君性格內向,內心極度矛盾,但又不得不滿足母親和客人的需求。多年以來,他一直適應著周邊的環境去生活,體面地打理著人際關係。

然而,2016年年尾那段時間,他集中體驗了所有人生極致的事,事業不順,好友與母親相繼離開這個世界。那個時候,他開始「放飛自我」,整個人都翻了一個面,開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因為在這之前是媽媽的兒子,後來你得變成自己的時候,就開始有點叛逆,覺得反正我現在找到自己了,就要決定自己的路是什麼樣子」。王傳君說。

那時候的王傳君,開始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說話直言不諱。而現在的王傳君,更懂得了人情世故,身上的刺逐漸被磨平,內心也變得更加柔軟,「以前自私地覺得我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就要,我不管」,王傳君覺得,這樣不太現實。

促使王傳君心態發生轉變的,就是那檔讓他「打臉」的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2021年疫情,王傳君哪也去不了,就待在家裡看綜藝,「因為看綜藝的時候會覺得輕鬆一點,你不會想太多不好的事情」。就是那段時間,他看了《五十公里桃花塢》,覺得還不錯,如果能去也可以。「想著想著,這事情就來找你了」,王傳君說,自己在桃花塢待了兩年,就覺得山河湖海真的是可以治癒人的。

參加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塢》,讓王傳君在山河湖海中得到治癒。

不過,治癒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節目一開播,王傳君依然有些「水土不服」。桑治丹丹安排大家表演節目,王傳君說:「我不要,我其實今天都還挺開心的,我覺得是個沒有壓力很和平的環境,在開會之前一直很開心,直到說到表演節目我就很不開心了。」當晚,#王傳君拒絕桑治丹丹提議#就上了熱搜。

在後來的節目中,王傳君也反思了,不應該那麼直接地說「不」,其實可以有更軟著陸的方式去表達。之後一集節目,王傳君被「流放」到孤島上,磨咖啡的時候,他還惦記著朋友們,記得桑治丹丹和董璿想喝咖啡,想要裝一些磨好的咖啡粉給她們帶回去。哪怕那隻是朋友們隨口的一句話。

節目中,他還結交了比自己小13歲的新朋友王鶴棣。王鶴棣的陽光熱情,像「小太陽」般溫暖了王傳君。而王傳君也像哥哥一樣照顧著這個弟弟,王鶴棣想要弄一個籃球架,王傳君就在大晚上耐性地為他安裝。

「自己慢慢地會被影響,每個人提出任何一件事情,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如果能夠幫助別人完成一點點心願,也是一個挺好的開始」。王傳君如今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內心柔和了好多。

王傳君(右)與電影《我不是藥神》主演章宇(左)、徐崢(中)在影片拍攝現場。

王傳君有些許「社恐」,人太多會有些不適應,但在拍攝現場,他卻變成了「社牛」,是最活躍氣氛的那一個。「我希望工作最高效地完成,只有現場氣氛輕鬆了,大家才能放下防備,把最真實的東西呈現出來,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王傳君說,即便自己是「社恐」,也得努力去把這件事情做出來。

導演申奧說,《孤注一擲》拍攝期間,即便沒有王傳君的戲,他也會每天到現場去看其他演員表演。他一直在凝聚組里所有演員,把大家拉到一個很平均的水準上。對於王傳君來說,這不是他第一次幹這種事,早在《我不是藥神》的時候,他也是每天都在現場。「文牧野說,我就是個‘502’,就是個膠水,負責把大家粘在一起。」王傳君說,這似乎也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轉變

「生活的感受遠比看電影來得更多,自己能親身感受到的,比那些別人給你的都好。」

如果說《五十公里桃花塢》的錄製經歷,為王傳君心態發生轉變帶來一種外部刺激,那麼成為父親這件事,最終成為他心態轉變的一種內驅力。

「有了小孩後開始放開很多東西,你看這個世界沒有那麼憤怒了,你開始把關愛聚焦在某些事情上,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變化」。王傳君說,以前覺得自己很難,不會在意當時大家都挺難的,就選擇自己覺得舒適的方式去生活,覺得對未來創作會更好,但後來發現不能這樣,太自我了一點。

折射到工作中,對王傳君來說,現在表演會稍微保守一點兒,不會演太過分的那種壞人,輸出的東西正好也是自己想要輸出的就行。「我生的是女兒,肯定得給我女兒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反正不要太暴力或者嚇人就行,不要嚇到小孩,小孩以後長大看到爸爸怎麼是這樣的,就不好了」。而在有孩子前,王傳君不會有這種想法,「覺得想演就演了」。

在婁燁的電影《蘭心大劇院》中,王傳君與日本演員小田切讓有過合作。拍戲間隙,他們經常一起喝酒聊天。王傳君問小田切讓:「拍過這麼多好電影,平時在家都看什麼片子?」結果對方說,在家從來不看電影,就陪兒子玩。「生活的感受遠比看電影來得更多,自己能親身感受到的,比那些別人給你的都好。」

彼時的王傳君還沒有孩子。如今新京報記者將當時王傳君提問小田切讓的同樣問題拋給他時,得到了幾乎一樣的回覆。

王傳君說,帶孩子是一件非常費精力的事,必須全身心投入,一直盯著。他最近看得最多的是動畫片,比如《嗨!道奇》《汪汪隊立大功》等,陪孩子看了無數遍,不僅要陪看,還要不斷地跟女兒切換各種角色表演,「每天要演好幾條狗,演各種各樣的動物」。「嘿,寶貝,現在到了阿奇時間,噔噔噔噔……」王傳君手舞足蹈地模仿起鬨女兒開心的動畫經典台詞。「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去給動畫片配個音什麼的」。王傳君說。

電影《孤注一擲》中,王傳君飾演的陸經理同樣也是一個「女兒奴」。

因為工作關係,王傳君大部分時間都在劇組。女兒現在小,還沒上幼兒園,他就帶到劇組,收工回去就陪她玩。「每天盼著收工,也不盼著收工,因為盼著收工就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工程要去完成,每天精疲力盡」。王傳君笑著說。

王傳君從小在母親的餐館長大,從小就愛吃。母親不在了之後,很多東西吃不到了,他就開始自己做,可能是基因上的優勢,他廚藝非常好。王傳君聊起最近做的羊肉水餃,更是讚不絕口,「煮完的羊肉切大塊,用孜然醃一下做餡,真的好吃」。聊起吃的,王傳君兩眼放光。

他做點心也非常拿手,女兒吃的點心他全都會做,蛋糕、麵包、麻薯,光是蛋糕就能做好多種,芝士蛋糕、巴斯克蛋糕、檸檬蛋糕。採訪中,他向身邊的工作人員炫耀道:厲害吧!對王傳君來說,做飯是他的興趣愛好,也是他解壓的一個途徑,「做飯特別解壓,別人吃的時候你就更爽了」。

對 話

王傳君:我不是藝術家,只是認真工作的人

新京報:電影《孤注一擲》中有一個陸經理拜佛的鏡頭,影片上映前就在短影片平台出圈了,當時有想到角色會這麼火嗎?

王傳君:完全沒有。我之前也沒用過短影片平台的那些軟件,不知道它的影響力是這樣子的。一直到後來朋友們或者同事給我轉發各種各樣的人模仿拜佛的鏡頭,我覺得怎麼會這樣子,我不懂,但我很受震撼。

新京報:《我不是藥神》上映後也很爆火,之後有很多劇本找到你,但這幾年你的產量並不是特別高,你很享受這種創作頻率嗎?

王傳君:我很享受,精力也是有限的,所有戲的時間也不能卡死在一塊,一年這幾個就可以了。大部分可能時間不合適,因為其實拍戲是這樣,每年的四五月份、九十月份是旺季,大家都喜歡在這個季節拍,因為拍出來好看,所以這兩個季節只能拍兩個戲,同時期別的戲你也沒有時間去。

對於接戲的頻率和劇本的選擇,王傳君都更傾向於與其彼時生活的契合度。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對於接戲的頻率和劇本的選擇,王傳君都更傾向於與其彼時生活的契合度。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新京報:對於劇本,有什麼挑選標準?

王傳君:比如我最近可能特別愛吃一個什麼東西,然後劇本遞過來,裡面全是聊吃的,我可能就覺得這個不錯,可以通過吃來展現一個人的生活境遇,剛好碰上那就去了。剩下的就是熟悉的團隊有要拍的戲,我就會把時間空出來,先去幹那個事情。

新京報:你覺得外界對你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王傳君:外界對我沒有誤解,想怎麼看都可以。但我不是藝術家,我只是一個比較認真工作的人。大家都覺得我是藝術家,怎麼可能,我不配,還差好遠。因為大家沒有時間去知道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瞭解一個人要花好長時間,別讓大家有不好的情緒就行,生氣的朋友希望也能消消氣。

新京報記者 滕朝

首席攝影 郭延冰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