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中國高校排名上升 英美學術統治地位削弱 | 世界觀

中新網10月4日電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表了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Phil Baty署名的文章《為何東亞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上升》。該文指出,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背後,是英美學術統治地位的相對削弱,東亞地區高校(尤其是中國大學)的實力崛起。

文章稱,近日,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正式揭曉,英國牛津大學八年蟬聯榜首,是世界大學排名發佈20年來守擂時間最長的大學。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官網文章截圖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官網文章截圖

文章注意到,中國有史以來首次有兩所大學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15。清華大學(從排名第16升至第12)和北京大學(從第17升至第14)逐步接近全球前十,超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美國一流大學。

文章指出,中國取得顯著進步的不止是首都的兩所高校:複旦大學(排名44)和上海交通大學(排名43)也入圍全球前50。現在中國有13所大學排名世界前200。2022年這一數字是11所,而2020年只有7所。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官網文章截圖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官網文章截圖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國際商務專業教授Denis Simon稱,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諸多重大現象之一。問題從來都不是中國高校「能否」擠入世界前十,而是「何時」會成為世界前十。

該文介紹,對於國際人才市場中知識創造方面的地緣政治和國家實力,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是有力的衡量指標。這一評價原則對面向全球的研究型大學所有重要領域進行了評估,將17項獨立的衡量標準分為幾類關鍵指標:教學、研究、產業聯繫和國際化程度。

文章表示,世界大學排名變化的引人注目之處遠不止榜單頂端各所名校之間的競爭。總共有1904所高校登上了排行榜。其數據團隊的縱向分析顯示,英美高校相較於其他國家高校地位相對下降。

文章提到,這項研究分析了各國高校過去6年的數據,涵蓋了自2019年起每年至少都有10所大學上榜的國家。結果顯示,美國高校的平均排名從2019年的296名降至最新榜單的348名。英國高校的平均排名也小幅下降,從451名降至477名。與之相反,中國高校的平均排名上升了,從635名升至502名。

該文指出,英美高校學術統治地位的削弱可能是受到研究經費相對下降的影響。以英國為例,高校科研人員的絕對收入自2019年以來已經降至58800美金(儘管降幅只有0.3%)。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始持續對大學研究進行投資,增強其大學的知識創新和創造潛力。

文章稱,除了中國大陸,亞洲其他知識密集型國家和地區,包括南韓、新加坡和日本,都在此次世界大學排名中有不俗表現。亞洲地區前所未有地在全球前200名的高校中佔據了33個名額,較2022年的28個有所增加。中國的澳門大學則排名193,使澳門高校首次踏入前200名。

文章表示,伴隨著亞洲的崛起,還有許多其他勢力共同促成了如今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全球升級」,突破了西方國家一直以來的學術統治地位。

文章還注意到,非洲相較2022年的97所,2023年有113所高校上榜,比六年前增加了135%。非洲唯一一所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是南非的開普敦大學(排名167)。而2023年約翰內斯堡大學第一次擠進了世界前500,普利托里亞大學則第一次入圍前600。

謝菲爾德賀拿姆大學高等教育專業教授Ming Cheng在評價新一年的排名數據時表示,英國和美國相對實力的「減弱」說明知識經濟正在從西方轉移到東方。「也許美國和英國的大學可以考慮向中國學習一些好的方法。」她說。

文章最後指出,如果希望大學來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巨大挑戰,多樣化、國際合作化的高等教育與研究的最佳實踐方法將會受到歡迎。

【編輯:唐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