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如何上社保?全國政協委員皮劍龍:制度應更靈活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平台作為新業態從業者的主要聚集地和工作場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括「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我國已有8400萬人。

然而,數字平台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角色和責任卻往往被忽視或淡化,導致新業態從業者面臨著嚴重的社會保障問題。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擬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提交《關於發揮數字平台作用,進一步完善新業態從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的提案》。

皮劍龍建議,應該構建一個靈活多樣、層次分明的社會保障制度。從業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性質、收入狀況和個人需求,自由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類型和保障期限。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 受訪者供圖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 受訪者供圖

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佔職工總數的五分之一

如今,數字平台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新經濟形態,也使一些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外賣騎手、速遞員、網約車司機等靈活用工人群增長迅速,陪診師、收納師等一些依託於平台經濟的新型職業也已走進大眾的視野。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2023年3月公佈的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佔職工總數的21%。

皮劍龍認為,數字平台通常採用靈活的工作模式,新業態從業者可以自主選擇工作時間和地點,但也導致了新業態從業者難以享受到穩定的社會保障。

「他們往往沒有固定的僱主,無法享受到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保險待遇。數字平台往往將社會保障責任轉嫁給新業態從業者自己承擔。這使得新業態從業者在面對疾病、工傷、失業等風險時缺乏必要的保障,生活陷入困境。」皮劍龍表示,數字平台作為新業態從業者的主要工作場所和收入來源,理應承擔起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的責任。然而,數字平台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數數字平台並沒有為新業態從業者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皮劍龍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平台的社會責任日益凸顯。但一些數字平台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忽視了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包括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這種社會責任的缺失不僅損害了新業態從業者的權益,也影響了數字平台的可持續發展。

社保繳費方式應多樣化可以按時長、按次數或按收入等

針對這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也給出了多項建議和對策,他認為應該構建一個多元化、個性化且高效的社會保障體系。

皮劍龍表示,為滿足新業態從業者的多樣化需求,應由政府主導並構建一個靈活多樣、層次分明的社會保障制度。該制度可涵蓋多種社會保險產品,如基礎保障型、商業增強型以及短期應急型等,旨在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選擇。從業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性質、收入狀況和個人需求,自由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類型和保障期限,從而確保新業態從業者能獲得最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社會保險保障。

同時,加強執法監督,壓實平台企業在社會保障體系的責任。進一步明確數字平台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明確平台與新業態從業者之間的法律地位,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必要的勞動合約和法律保護;確立數字平台與新業態從業者之間清晰的法律關係,確保新業態從業者能夠享有必要的勞動合約保障及法律庇護;對數字平台為新業態從業者繳納社會保障費用的標準和方式進行規範化管理。

皮劍龍還建議,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建立統一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社會保障服務平台。「互聯網化的社會保障平台應支持多種終端設備,包括手機、電腦等,以便新業態從業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隨地進行操作。」皮劍龍認為,應根據新業態從業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為他們推薦最適合的社會保障方案,並提供相應的諮詢和指導。這樣,他們不僅能夠享受到便捷的服務,還能得到專業的建議和支持。

繳費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樣化。皮劍龍認為,比如可以按時長、按次數或按收入等,以適應新業態從業者多樣化的工作特點。同時,待遇核算也應更加靈活,可以按照累計、按比例或按標準等方式進行,確保他們的社會保障待遇能夠真實反映其工作貢獻和收入水平。

7省市正試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保費由平台繳納

記者注意到,國家層面一直在進行努力,希望給這些新業態從業者更充足的制度保障。

2021年12月,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工作於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海南、重慶、四川7省市啟動,選取出行、即時配送、外賣、同城貨運行業部分較大平台企業就業的騎手、司機等群體人員開展試點。

職業傷害保障在繳費方式上有別於傳統工傷保險的按月繳費,採用按單繳費的方式,保費由就業人員所在平台承擔,對就業人員免費。保障範圍與待遇方面,從業者在執行平台訂單任務期間遇到交通事故傷害或意外事故傷害等情形,可享受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包括醫療費用、康復費用等項目,基本參照現行工傷保險。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截至2023年9月,累計有668萬人納入職業傷害保障範圍,自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試點省份累計做出職業傷害確認結論3.2萬人次,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共計4.9億元。

今年2月2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再次發佈三份新辦法,分別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將從事網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薪金保障。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唐崢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