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深山中 600年古村恢復迎客

身披鎧甲的「戰士」在村口「站崗」,鮮花盛放的盆花在院牆上招展,黝黑的石牆在嫩綠的新芽間矗立,4月29日,門頭溝區齋堂鎮,600年的爨底下古村落,在經歷半年多的修整恢復後,重新開門營業,記者瞭解到,「五一」期間,景區將舉辦「五花爨弄」和「詩情畫意」兩大主題活動,同時,自恢復營業之日起向公眾免費開放一年。

4月29日,門頭溝區齋堂鎮,600年的爨底下古村落,在經歷半年多的修整恢復後,重新開門營業。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4月29日,門頭溝區齋堂鎮,600年的爨底下古村落,在經歷半年多的修整恢復後,重新開門營業。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600年古村落洪水後重生

數十棟北方傳統民居,從半山腰鋪展而下,層層疊疊的院落,彷彿梯田一樣,沿山勢而建,狹窄而彎曲的小巷子裡,在兩側筆直的石牆中,沿著石頭台階一路攀援,彷彿穿梭在古代迷宮中,一直到登頂,才豁然開朗,斑駁的石牆和石牆後的古民居盡收眼底。這是「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之後,這個600年的古村落第一次正式向遊客開放。

幾位遊客正在爨底下村眺望遠處的民居。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幾位遊客正在爨底下村眺望遠處的民居。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爨底下村始建於明代初年,公元1451年,明政府在此設立關口,並建成一座小城,此後的歲月中,最初用於軍事防禦的小城,漸漸變成的一個村落,人們在這裏繁衍生息,延續至今。

「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這個古村落受損並不嚴重,這得益於建設者們的傳統經驗和勞動智慧,爨底下村村支書韓巨嶺介紹,爨底下村依山勢而建,大部分是三合院,靠山的一面建成房屋,對面則建成高高的石牆,房屋的地基普遍很高,而且巷道、村道陡峭,利於排水,因此在洪水中,僅有部分石牆出現破損、倒塌,沒有造成大的危害。

爨底下村村支書韓巨嶺。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爨底下村村支書韓巨嶺。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洪水後,爨底下村開始恢復重建,到2024年4月,村里已經修葺完成。走在村莊中,已經很難再找到洪水留下的痕跡。

恢復重建後開門迎客

「五一」假期將至,爨底下村正式恢復營業,這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歷史文化名村,重新迎來了遊客。同樣開放的還有整個爨柏景區。

爨底下村,恢復重建後,喜迎八方遊客。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爨底下村,恢復重建後,喜迎八方遊客。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據介紹,爨柏景區是一個以古村落為代表的村莊景區,從109國道一路西行,過齋堂鎮鎮政府不遠,下國道,即可進入爨底下村所在的溝峪,一路西行,爨底下村、柏峪村、雙石頭村、黃嶺西村等多個京西深山裡的古村落,都在一條溝域中。

記者在現場獲悉,「五一」期間,景區將舉辦「五花爨弄」和「詩情畫意」兩大主題活動,其中「五花爨弄」為五項不同的體驗活動,包括體驗古裝妝造的「末泥——入境」,可以打卡拍照的「引戲——定格」,現場體驗畫扇面、繡手絹、畫臉譜的「副末——搏笑」等,遊客們可以親身參與到各種富有民間特色的活動中,體驗非遺戲曲鄉韻意境。

在「詩情畫意」主題活動中,設置「一束美好」活動,讓遊客自行挑選並親自插花;「尋爨之旅」活動,在景區內尋找並複寫五個「爨」字;「一幀美好」活動中,遊客可以拍攝打印主題風景照;「福滿金堂」DIY豆漿雪糕及豆腐等活動中,可以體驗傳統的鄉村生活。

爨底下村美景盡收眼底。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爨底下村美景盡收眼底。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民俗小院中有大戲上演

據悉,「五一」期間,爨底下村、柏峪村還將舉辦三場「小院有戲」,分別為5月1日-2日16:00在爨底下場院的演出、5月3日16:00在柏峪文化劇場演出。

爨底下村舉辦的「小院有戲」文化活動。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爨底下村舉辦的「小院有戲」文化活動。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小院有戲」是門頭溝區打造的精品文化活動,將多樣化的文藝表演搬到傳統的民俗小院中,遊客可以在這裏欣賞到京劇、燕歌戲、綜藝、民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在古典的院落中和現代文藝作品邂逅,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殊體驗。

爨底下村的民俗小院。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爨底下村的民俗小院。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此外,「五一」期間,當地還將舉行「戍邊巡城」活動。其中,5月1日至2日每天17:00在柏峪舉行,5月3日14:00在爨底下舉行,活動模擬古代邊防士兵的巡邏、比武,體驗那份保家衛國的豪情壯誌。此外,當地推出了柏峪夜市,遊客可以夜遊古村落,品嚐各種美食。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