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藝術中心發佈年度計劃,十部國際頂尖音樂劇將亮相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3月20日,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了以「春至風華正,萬象啟今朝」為主題的年度發佈會,正式發佈了策劃的八大節展,以及包括音樂劇、戲劇、舞劇、親子劇和新空間劇場等在內的五大類型逾百部劇目。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徐曉輝在發佈會致辭中表示,「作為首都北京重要的演藝板塊,天橋藝術中心將在2024年為首都人民呈現百餘部海內外舞台藝術精品,夯實西城文化強區品牌。同時,既要立足天橋,又要走出天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為統領,做好原創孵化出精品,推動首都文藝邁向高峰,擦亮‘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助力北京‘演藝之都’ 建設。」據瞭解,2023年天橋藝術中心共上演了211部劇目,演出場次968場,總票房達到1.6億元,運營數據均超越2019年。

天橋藝術中心2024年年度發佈會現場。

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天橋藝術中心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楊樹聰在發佈會上介紹了八大節展及演出板塊內容和頂層設計思路。天橋國際音樂劇展演將上10部國際頂尖音樂劇,「看音樂劇到天橋」的理念深入人心;天橋戲劇展演呈現60餘場國內外大戲;第二屆天橋舞蹈演出季融合傳統與現代,以經典舞動當代潮流。第八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已於3月初啟幕,20餘部好戲正在熱演,今年特設的「華人新聲」單元增添了新的生機;第八屆老舍戲劇節與觀眾繼續相約金秋;第二屆傳統煥新計劃強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文化生活中的藝術表達;「天橋·映像」高清放映系列與「小不點·大視界」演出季以國際視野為藝術添色。

2024年,天橋藝術中心將繼續圍繞五大藝術表演門類深耕細作。以音樂劇板塊為例,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搖滾學校》《媽媽咪呀!》,法語原版音樂劇《唐璜》《搖滾莫紮特》《巴黎聖母院》,德語原版音樂劇《伊麗莎白》和《蝴蝶夢》音樂劇版音樂會,中文原創音樂劇《南牆計劃》《人間失格》《將進酒》《趙氏孤兒》《長安十二時辰》以及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將輪番上演,呈現百花齊放的壯麗場景。

鄭雲龍主演中文原創音樂劇《將進酒》。

戲劇板塊方面,60多場國內外戲劇佳作將與北京觀眾見面:倫敦西岸原版話劇《無人生還》,柏林劇團話劇《布萊希特的鬼魂》,巴西倉庫劇團話劇《布拉斯·庫巴斯死後的回憶》,香港話劇團粵語話劇《天下第一樓》《小島·餘香》《曖昧》,賴聲川×王偉忠編劇、導演話劇《寶島一村》,大道文化出品的戲台三部曲之《驚夢》,天橋盛世集團投資出品話劇《老舍五則》,四川人藝大型原創話劇《蘇母》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百老彙喜劇《事實的有效期》等,以戲劇講述離合悲歡、人生百態。

倫敦西岸原版話劇《無人生還》。

舞蹈方面,英國編舞大師馬修·伯恩新冒險舞團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首次來京;舞蹈詩劇《九歌》全國首演,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李白》、江蘇大劇院民族舞劇《紅樓夢》、北京歌劇舞劇院舞劇《五星出東方》,舞劇《曹雪芹》,用中國身韻引領文化潮流。

2023年天橋藝術中心成為西城區首批授牌的「演藝新空間」,目前新空間劇場正全力打造沉浸式魔術訪問節目《男巫客廳》,計劃於5月迎來首批訪客。深受觀眾喜愛、獲得「小貓神」稱號的新空間作品《貓神在故宮》,已通過百場考驗又赴上海巡演。2024年暑期,「小貓神」也將回歸天橋,繼續它的傳奇旅行。

天橋藝術中心音樂劇團、舞蹈團、童聲合唱團演出資料照片。

2023年11月,「2023北京·天橋音樂劇年度盛典」在天橋藝術中心盛大舉辦,見證了中國音樂劇發展新氣象、新圖景。今年11月,北京·天橋音樂劇盛典形式升級、時間延展,五大主題系列活動覆蓋整月:音樂劇製作人人才培養、中國音樂劇精品劇目推介、中國音樂劇產業發展論壇、音樂劇孵化展示、北京·天橋音樂劇年度盛典晚會,持續擦亮文化「金名片」。在藝術培訓方面,天橋藝術中心在合作方拓展和青少年藝術團的參賽平台方面均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3月,天橋藝術中心與英國倫敦聖三一學院將聯合推出戲劇師資營,雙方邁出了攜手推動中國戲劇教師體系化與國際化發展的實質性一步。7月,舞蹈團和童聲合唱團將分別參加PDE國際舞蹈大賽和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青少年音樂劇班不斷錘煉的作品——百老彙青少版音樂劇《蘇西狂想曲》《拜訪森林》也將登台公演。此外,今年第五屆音樂劇專業人才研修項目將再度啟動。

2024年,天橋藝術中心將持續貫徹落實好文化和旅遊發展新使命,聚焦開放日、公共閱讀空間、演藝新空間、文化品牌等領域,不斷強化自身文化競爭力,增強文化張力,提升文化影響力。以「戲聚人生·藝聚天橋」為主題的天橋藝術中心年度重點藝術推廣活動——藝術推廣周,將於4月20日-21日拉開帷幕。公共展演、舞台探訪、劇目工坊等活動貫穿全年。第八屆「詩意生活節」、第四屆「酒旗戲鼓天橋市」、2024南中軸·夜天橋」等活動都將在年內陸續開展。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