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年輕「追風者」,摸索前進找到正確道路

    《追風者》劇照。劇方供圖    《追風者》劇照。劇方供圖

    一個住在上海弄堂里的年青人,在求職這天早晨醒來後一通手忙腳亂:頂著亂糟糟的頭髮,抱著水盆去公用水池洗漱,還要小心躲開前一日得罪的房東阿姨;穿襪子時,努力往下扯那個大破洞,然後賣力擦乾淨舊舊的皮鞋。推開門,刀子嘴豆腐心的房東,給這個年青人送上一件看起來像樣點的大衣……

    這是最近播出的電視劇《追風者》開篇,年青人魏若來準備去央行面試那一天的場景。這一天,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後面跟著無數個跌宕起伏的一天。

    成長,大概就是持續奔跑於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你的每一次選擇,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開啟命運的鑰匙。時間不可逆,每個人或堅持或改道,但不會回頭。

    《追風者》的背景為20世紀30年代上海灘,年青人魏若來進入銀行職場、歷經自我掙扎、最終選擇正確信仰並為之奮鬥的故事,以小人物的視角串聯起大時代背景下革命的波瀾壯闊,也折射出金融市場的動盪變革景象。

    《追風者》顛覆了傳統諜戰劇的敘事框架,創新融入金融這一獨特創作視角。頗有金融天賦的魏若來懷揣理想步入中央銀行,在與沈圖南亦師亦友的相處中見證了金融領域的腐敗與黑暗。最終,這個青年會在沈近真的引導下確立人生信仰,參與粉碎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經濟封鎖,成長蛻變為在經濟戰線上獨當一面的人才。

    這部劇的金融視角,為觀眾帶來了不少新鮮感。

    《追風者》導演姚曉峰曾提到,這個劇本「從金融視角切入諜戰鬥爭」,令他產生拍攝衝動,因為這種視角在國產劇是很罕見的。

    革命事業需要經濟力量支持,那麼當年在經濟戰線上,前赴後繼的戰士又是如何踐行理想和信念的?因此,這個故事為大家更深入洞悉那個時代提供了嶄新的觀察視角。

    如今的國產劇都很重視塑造人物的「成長線」。毫無疑問,《追風者》也是如此。成長不是一句口號,亦不是需要過分修飾的漂亮衣裳,而是一個青年始於內心的抉擇,以及不改初衷的前行。

    在《追風者》故事的一開始,這個穿著不合身大衣闖大上海的年青人,想法很「現實」,就是希望在上海灘找份好工作,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把江西家人接到上海過上好日子。

    魏若來如願進入央行,穿著打扮開始變得光鮮體面,而現實的真相併非如想像中那樣美好。

    姚曉峰說,魏若來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新秀」,在一個廣闊的世界中摸索前進,逐漸認清方向並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他相信,這個故事能引起每個年青人的共鳴。

    「當我們初次踏入社會時,所追求的目標是否就是最終的目標呢?即使走到了人生的中年階段,我們仍在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比如沈圖南。在故事中,每一個角色有對道路和信念進行選擇的時刻,而這與我們當前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姚曉峰說。

    目前播放的劇集中,沈圖南和魏若來是央行師徒,沈圖南和沈近真是兄妹,而沈近真又將會是魏若來在信仰上的引路人和指引者。可以想像,這幾個人的關係,會因為人生路徑選擇的差異,而發生巨大變化。

    在塑造這些人師徒之情、兄妹之情和朋友之情時,姚曉峰是希望讓這幾個人物先建立起一種「在血雨腥風中用鮮血換來的情誼」。「當他們出現分歧時,會突然發現自己深陷一張巨大無比的黑網。在濃厚的情感之下,他們在面對信仰的抉擇時,心情必定是很糾結的。」

    主創提到,魏若來是那個時代中熱血有誌青年的代表,以「乘長風破萬里浪」為座右銘。他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信仰的選擇,但對國家深沉又熾熱的愛,對正義與公理的堅定信念,以及看到的百姓疾苦,讓他最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紅色信仰,用其畢生所學為紅色金融事業而奮鬥。

    一件不合身的大衣,是魏若來闖蕩大上海的第一個註腳。《追風者》總製片人張書維透露,魏若來的服裝設計巧思將貫穿整部劇。「隨著他獲得了一件新衣,以及在上海灘的地位逐漸上升,他的形象也發生了變化。最後,當他毅然決定捨棄上海所有的繁華時,他穿回了破棉襖,與他所得到的‘決裂’。」

    一部成功的時代劇,必然是能觀照到觀眾所處的現實的。姚曉峰希望,透過劇中的「追風者」,年輕一代觀眾能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所處的時代,並在歷史中尋找現實生活中的答案。

    一個年青人確立正確方向、靠近正確信仰,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若干真實而深刻的生活體驗,在自己心頭刻下的一個個無法磨滅的刻度。

    無數刻度連在一起,才讓「改變」真正發生,有意義的答案終將出現在我們人生的考捲上。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0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