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達9761億元,將在新興賽道塑造優勢

醫藥健康產業是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北京連續實施了2輪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全鏈條支持產業發展。記者從「聚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題採訪活動中獲悉,十年來,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加速增長,從2014年的402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9761億元,實現翻番。

「北京市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將出台

2023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達到9761億元。海澱區、大興區、昌平區、經開區等四個醫藥產業重點區的產業規模佔比近八成,形成「一南一北」產業聚集。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2」報告顯示,北京在生命科學以及地球與環境兩個領域上升速度最快,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技術成果實現突破。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團隊全球首次發現細胞焦亡分子機制,北京大學丹恩宏魁團隊全球首次使用化學重編程技術誘導人成體幹細胞為多潛能幹細胞。

下一步,北京將推進實施第三輪《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厚植新質生產力,在細胞基因治療、數字醫療、合成生物學等新興賽道塑造新優勢,加快形成產業萬億級躍升。

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發展生物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精神,北京搶抓生物製造產業發展機遇,統籌佈局北京合成生物製造技術創新中心和中關村合成生物製造產業集聚區;佈局農業食品合成生物創新平台,助力農業中關村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充分發揮北京在合成生物製造領域的資源稟賦和優勢,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將出台北京市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創新高地。

企業開發細胞治療產品,有望攻克實體瘤、血液瘤等疾病

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華夏英泰擁有超過3500平方米的研發辦公場地,建有1000餘平方米的GMP級別細胞製備中心。公司正基於全球獨創STAR-T平台開發新一代細胞治療產品,有望攻克實體瘤、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華夏英泰科研人員在做早期研發實驗。華夏英泰供圖華夏英泰科研人員在做早期研發實驗。華夏英泰供圖

2024年2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報告,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數達到2000萬例,死亡病例970萬例;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老齡化的加快,全球的癌症負擔預計會繼續增長。

據華夏英泰聯合創始人趙學強介紹,癌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體細胞基因突變積累和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下降,傳統治療手段已達到瓶頸,免疫治療是應對晚期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最佳方式。T細胞專職清理體內突變(癌變)細胞,CAR-T細胞治療是給患者的T細胞安裝了識別腫瘤細胞的「GPS」,使其能夠精準識別並殺傷腫瘤細胞。CAR-T細胞治療產品在部分血液腫瘤中達到革命性臨床療效。

「我們專注開發基因編輯T細胞免疫治療產品,STAR-T是華夏英泰公司創始人林欣教授帶領團隊在全球首創開發的細胞治療技術,已於2021年發表在《科學》子刊,其設計更接近天然T細胞的生物學機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兼具優勢。」趙學強說,STAR-T技術相對CAR-T有顯著優勢,如識別靈敏度高、腫瘤浸潤能力強等,這一技術可打破美國Juno公司在CAR-T領域的專利壟斷。

基於STAR-T技術平台,公司前期已開展了數項臨床前研究及備案的探索性臨床研究,積累的50餘例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已相繼在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發佈。「我們已開發數款細胞治療產品管線,已於兩年內在中國獲批2項一類新藥臨床試驗默示許可,1款產品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有望在2026年遞交1-2款細胞治療藥物的新藥上市申請,惠及中國乃至全球患者。」趙學強表示。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