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揭秘海軍「深海利刃」的水下生活

今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5週年紀念日。75年來,人民海軍乘風破浪,保家衛國,守護萬裡海疆。近日,長江雲新聞記者前往南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近距離接觸某現役潛艇,感受那份守護萬裡海疆的榮耀和艱辛。

海下的環境:黑暗狹窄 高溫高噪 無法睡整覺

早上8點,往岸港走,遠遠地,就能看到數條「鐵鯊」靜靜停靠在碼頭,黑色外殼在晨光中閃耀著冷冽的金屬光澤,隨著腳步的靠近,潛艇龐大的「身軀」愈發讓我震撼,好像一座「鋼鐵城堡」矗立在海邊。微風吹拂,帶來陣陣海水的鹹濕味,環顧四周,碼頭上已經有不少官兵開始忙碌了起來。

順著直梯下到潛艇內部,一股濃烈的機油味撲鼻而來。「我在艇上快20年了,已經聞習慣了,出海的時候,艇內還混雜著油煙味、汗味,甚至是腳臭味。」某艇員隊幹部唐林笑著說。

潛艇外表是龐然大物,進入艇內,卻讓人感到狹窄、壓抑,兩側管路密佈、儀器設備繁多,中間只有一條約1米寬的通道供大家通行,稍不注意就會磕碰。

潛艇的指揮艙,是潛艇的「大腦」和「中樞」,「艇指(潛艇指揮員)平時就在這塊區域坐鎮指揮,這張海圖桌,艇指可以看到關於潛艇的所有信息。」唐林介紹到。

海下一片漆黑,聲納是潛艇的「眼睛」。作業期間,聲納兵全時戴著耳機搜索海下、海面的情況,「水下不管是攻擊,還是避碰,全靠聲納來,通過微弱的波形去判斷髮現的艦船到底是漁船還是商船等,必須高度專注,確實很累。」聲拿班迪安長胡奇輝說。「但每次潛艇安全上浮的時候,我們又很欣慰,因為成功守護了潛艇航行的安全。」

潛艇內的生活遠比想像中艱苦,比如另一邊的柴油機艙,這裏是潛艇的「心臟」。常規艇主要靠柴油機發電作為動力輸出,機器一旦啟動,就是高溫高噪音,溫度也有近50度,艇員值班,都得拿著棉塞塞住耳朵,相互之間說話也聽不清,只能靠指示燈、手勢、眼神和口型交流。「不過這個聲音我們一點不嫌吵,還覺得很好聽。一旦聲音小了或者沒有了,就說明機器出故障了。」一位輪機兵笑著說。

穿行在艙室間,每個艇員都堅守在自己不到一平米的站位上,專注地盯著各種儀器。「每個站位,每台儀器,都有人24小時不間斷值守,確保潛艇每個系統、每項操作都處於最佳狀態。」唐林告訴我們,在海中,艇員們幾個小時為一個班次進行輪換,確保大家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和警覺,這也使得艇上幾乎沒人能睡上一個完整覺,淩晨半夜該上也要上。「潛艇是專業技術兵種,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任何差錯。用我們說得最多的話講,那就是‘百人同操一杆槍,一百減一等於零’。」

海下的生活:睡「鞦韆」 吃包子……警報一響立刻到崗

空間狹窄,高溫高噪,見不到太陽,睡不了整覺,甚至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短途還好說,如果是長航任務,在深海生活幾十天是種什麼體驗?

在集控艙室,一個獨特的裝置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們像是「鞦韆+火車臥鋪」的結合體,四根鐵鏈,三塊不足1.8m長、不足1米寬的木板,懸空排列而掛。唐林說,這就是艇員的值班床位。「很多艙室都有這種床位,大家輪流在上面休息,睡的是‘熱鋪’,躺下就能感受到上一個人的溫度。」我嘗試躺了一下,床很硬,而且很窄,不好翻身,動作稍微大一點都有可能掉下去,這樣能睡好嗎?大家都紛紛表示,早就習慣了。

不過,不要以為在輪休就能好好睡上一覺,如果遇到了戰鬥演練、戰鬥敵情等情況,一旦警報拉響,無論你在哪個床位休息,無論是在吃飯還是在上廁所,所有人要以最快速度回到自己的戰位。「大家褲子、鞋子都來不及穿,拿在手上就往崗位上衝,有時候還會撞在一起。」

除了住,大家吃得怎麼樣?唐林帶我去到了艇內唯一的廚房,裡面的空間非常小,一名廚師長和他的三大「副手」——高壓鍋、電磁灶和烤箱,要負責全艇數十名官兵的一日三餐外加宵夜,「不能用明火,如果遇到了敵情需要靜默,為了降噪和節電,大家就會吃乾糧和罐頭。」廚師長肖雨凡介紹,雖然條件有限,但一定要保障所有人吃好,「大家親手包、親手烤的包子很受歡迎」。

至於所有的廚餘垃圾,唐林將我帶到了艇內的髒拋裝置處,他說,剩飯剩菜等濕垃圾,他們會將其放進桶里進行專業處理後拋至海里,而像容易漂浮到海面,暴露位置的塑料瓶、罐頭等干垃圾,他們會進行集中收置用抽真空的方式儲存起來,等上岸後再統一處理。

沒有網,沒有娛樂設施,終日見不到陽光,每次出海,對潛艇兵的身心無疑是極大的考驗,在艇里,有這樣一塊區域,放有一張長桌,還有長凳,唐林說,這裏既是會議室,也是大家僅有的文體活動室,「比如誰過生日在這熱鬧一下,平日裡,不值班的隊員圍坐在一起,包包餃子、下下象棋,還有掰手腕、比俯臥撐,看似簡單的活動,卻為大家帶來了歡樂和放鬆。」

為了更直觀的瞭解潛艇兵的不易,在該支隊的訓練中心,我還特意體驗了一下他們的「入門課」加壓艙訓練。進入艇員日常訓練用的加壓艙內,裡面可同時容納20名艇員進行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加壓、減壓,可以讓人熟悉水下壓力變化帶給身體的不適感。當模擬下降至10米時,已經有體驗人員受不了壓力而退出。我也一直在不停嚥口水調壓,但仍明顯感受到耳膜脹疼,反觀一同參與的潛艇兵,這種深度看起來對他們沒有半分影響。

海下的決心:總得有人守護水下國土 海軍就是對困難樂觀

「我們這個艇雖然比較老,但是狀態保持得非常好,也很乾淨,都是大家平時愛惜、保養的功勞。」唐林說,在支隊,所有潛艇兵都將潛艇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家」。

從軍近30年的一級軍士長黃龍琪說,他從來沒有離開過潛艇,如今已參加了13次遠航,潛艇,早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還有兩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紀,但他依然想留在部隊繼續發光發熱,「現在部隊的後勤保障越來越好了,待遇高,年青人考學提幹的機會變多了,我也通過政策買了安置房,可以更安心的在前方執行任務,現在國內有新艇的柴油機已經實現了自動化,噪音降低了,故障率也低了,希望我還能有機會到更好的艇去。」

雖然條件艱苦、環境枯燥,但通過採訪,我能感受到每個潛艇兵都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去年,某艇員隊受領一項緊急任務,出海時間長、危險性大,艇長給全體官兵作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怕死不當潛艇兵,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中士龔鵬介發現自己並不在出海名單上,心裡一急,就刺破手指,一筆一劃寫下心聲,鄭重交給艇長。

還是在去年,一條喜訊在該支隊引起轟動:某艇員隊二級上士袁偉在任務中表現出眾,榮立個人二等功!這是支隊近十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戰士,官兵們說,「就像沉寂了許久的天空,突然炸響一道驚雷。」

「我們兵種的特點,就是對困難比較樂觀。」98年出生的封昌利告訴記者,都是軍人,海軍和別的兵種不一樣,新兵一來,不會加大訓練強度,而是培養習慣,磨性子。「這是祖國比較艱苦的地方,總得有人守護水下的國土,如果和外軍差距大了,水下國門洞開,這是絕不能發生的。」

據瞭解,該支隊駐地艱苦偏僻、裝備型號老舊。過去,他們也曾面臨人心漂浮鬆散、管理問題頻發、骨幹力量缺失的難題,建設發展一度陷入困境。如今,經過全面政治整訓,官兵重整旗鼓、勇闖大洋,出海頻次增長3倍,還順利完成一系列重大問題攻關,逐步成長為一支捍衛藍色國土的「深海利刃」。

「不要問我在哪裡?問我也不能告訴你。」 這句歌詞,正是潛艇兵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的行蹤是機密,他們的存在往往不為人知,正是這份隱秘,構成了國家安全的堅強防線。

藉著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們得以走近潛艇兵,感受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和堅守。還有一句歌詞,「誰說站在光里的就算英雄。」 但真正的英雄,也會隱藏在光芒之外。潛艇兵們在深海的黑暗中,以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忠誠,守護著國家的海洋安全。他們不需要站在光里,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光,是照亮深海的燈塔,是守護國家萬裡海疆的利劍。

(長江雲新聞記者 張益恒 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