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培養新職業人才 讓學員結業即就業

隨著技術更迭和發展需要,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低碳人才等新職業應運而生,這些職業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高校畢業生的知識技能,無法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完全契合,教育和就業之間的「最後一公里」仍待打通。

一些職業培訓項目就此起到了積極作用。比如,中公教育推出新職業培訓項目,為學員提供了從理論學習、實踐應用到就業的閉環培養,「我們就是要打通這‘最後一公里’,讓學員結業即就業。」

2024年3月19日,小米AIoT新班次在中公教育五方橋基地開班,師生合照。受訪者供圖2024年3月19日,小米AIoT新班次在中公教育五方橋基地開班,師生合照。受訪者供圖

從將信將疑到超乎意料

「結業即就業,真的能實現嗎?」報名參加中公教育新職業培訓項目時,趙炳森和路傑都持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兩人沒想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們飛速成長,順利進入小米集團生態企業,作為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投入到工作一線。「這是完全超乎意料的結果。」趙炳森直言。

今年三月初,趙炳森考研初試成績還沒出來,儘管有較好預期,但比起升學,他更希望能早點工作。「我學的是物聯網工程專業,更看重個人技術實力。」當看到中公教育與小米集團攜手打造的定向就業班正招募學員時,他躍躍欲試,在詳細瞭解課程信息後報了名。和趙炳森一樣,路傑也是一名大四學生,學的是大數據專業。臨近畢業,他覺得與其待在學校,不如去紮實地學習知識和技術,提升就業競爭力。

通過選拔,他們進入小米AIoT智能物聯網工程師定製班學習。接受近一個月的培訓後,他們參加並通過了認證考試和麵試,順利進入企業實習。培訓內容和工作實現了「無縫銜接」,兩人的崗位是物聯網測試工程師,在接受培訓之前,路傑不瞭解物聯網測試的基本流程,「如果畢業後直接到這個崗位,我可能連同事正在做什麼都看不懂。」

學員能有這樣的體會和收穫,作為全程為他們提供培訓的老師,李楠和蔡雙會都很欣慰。「我們的預期是,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學員能具備一年工作經驗的水平,實際上也達成了這個預期。用人單位反饋,這些學員上手速度特別快,在技術的理解和運用上,和沒有經過培訓的應屆畢業生拉開了明顯差距。」

培訓、考核、認證,理論和實踐並重

在這背後,是嚴密的培訓體系設計。李楠告訴記者,這套課程的研發用了一年左右,今年3月首期定製班開班,培養方式既包括培訓,也有考核和認證。

在招募學員時,會有一次線上面試,瞭解他們的基礎情況、技術功底和個人誌向等。「我們更傾向於選擇有一定技術功底,同時計劃從事物聯網產業的人。」經過選拔的學員會進入規模在10人左右的小班進行學習,配備三位授課老師,負責不同的教學內容。

根據課程大綱,學員需要在一個月內,掌握物聯網基礎與嵌入式系統設計、小米AIoT生態與智能設備基礎等四個板塊的內容。除了需要具備這種「硬實力」,他們還要提升就業軟實力,比如簡曆製作、面試等方面的求職技巧。

一天的課程開始於9點,學到12點,午飯和休息後,13點半,學員們又投入到下午的學習中,直到18點才結束。學習強度不算低,但趙炳森和路傑都學得很踏實。「這裏的授課模式和學校不同,實踐性比較強。」趙炳森說。整個學習過程中,學員們幾乎是一邊學習,一邊動手實踐,並且逐漸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

在李楠的課上,通常是他講一陣後,就分配任務,讓學員們分組實踐。有時他會設計某個物聯網應用場景,讓學員通過物聯網技術、使用設備,完成陽台的安防設計。「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教具,比如實訓箱、燈光模型等,可以一邊學、一邊練。」

除了技術培訓,職業培訓也在課程範圍內。蔡雙會在培訓中擔任的是職業指導師的角色,從簡曆製作、面試技巧到產業介紹,再到勞動法知識,都是授課內容。「我們會給學員進行一對一簡曆指導,並進行模擬面試,提高求職能力。」

在培訓階段,授課老師還會對學員進行綜合的學習鑒定。學員完成培訓後,還要再闖兩關——認證考試和最終面試。認證考試即小米AIoT職業能力認證,分線上技術理論和線下設備操作兩個環節,學員沒有題庫,老師也無法提前瞭解這套題,通過雙盲檢測保證考試客觀反映學員情況。

獲得認證後,學員將進入到最後一輪考核,「我們和用人單位一起,對學員進行面試考察,只有最終企業評定其達到要求,才會錄用。」

2024年4月9日,小米AIoT項目領導在小米AIoT學員結營儀式上講話。受訪者供圖2024年4月9日,小米AIoT項目領導在小米AIoT學員結營儀式上講話。受訪者供圖

打通教育和就業之間的「最後一公里」

有一位學員讓李楠印象深刻,他此前找工作多次碰壁。進入培訓班後,學習非常努力,進步明顯,最終成功入職了小米集團生態企業。「能進入該企業實習、工作,這是他之前不敢想像的。這就是我們開展培訓的意義所在,為學員開闢新的工作通道。」李楠說。

趙炳森也深有同感,「我出身於‘雙非’院校,很難獲得大公司的青睞,這次培訓為我提供了一塊跳板,讓我們今後能進入到更大的平台。」

學員本身有在物聯網產業深耕的誌向,經過培訓後,他們的技術過硬,能在工作中很快上手,節約企業培養人才的成本、提升企業效率,「所以企業會願意錄用我們的學員,目前所有學員都成功通過小米AIoT職業能力認證。」李楠介紹。另據蔡雙會介紹,目前已經分三個班次,共輸出20多位學員到小米集團生態企業中。

隨著技術快速更迭,新產業湧現,新職業應運而生,人社部等多部門分批次認定了74個新職業,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也在其列。但調查顯示,未來5年,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缺口總量超1600萬人。新職業中,也有多個綠色職業,比如碳排放管理員。「綠色低碳行業發展,人才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也面臨人才難求的窘境。」能源環境服務產業聯盟人才發展部副部長徐宏宇表示。

李楠認為,學校的培養模式和內容,與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夠高,就算是相關專業的學生進入到用人單位中,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上手,教育和就業之間仍存在「最後一公里」。「我們正在做的,就是打通這‘最後一公里’,讓學員結業即就業。」李楠說。

除了小米定製班,今年三月底,中公教育還與EESIA(能源環境服務產業聯盟)發起建築節能減碳技術管培生的培養計劃,培養方向包含管理類、運維類、技術類和銷售類等。「我們希望能讓更多有誌於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有學習和提升的機會,補充綠色低碳行業人才供給,促進產業發展。」徐宏宇很期待培訓的啟動。

「隨著新經濟形態的蓬勃發展,新職業的人才需求也很旺盛,我們開設新職業培訓項目,在打通校企‘最後一公里’的同時,也希望能拓展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豐富他們的就業選擇,緩解就業難題。」中公教育總經理梁蕾表示,「在新職業培訓項目之外,我們還開設了新職業證書培訓,比如企業合規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為計劃轉行的社會在職人群提供準入技能培訓,希望能幫助他們順利轉入新職業賽道。」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