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四節)致辭全文

以下是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四節:共同維護和諧穩定(二),青年興則香港興)的致辭全文︰

主席:
 
首先我非常感謝各位議員在早前的事務委員會和今次的辯論中,就《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發展及公共衞生發表意見和表達支持。我在此作出一個綜合回應。為保護公眾健康,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和促進醫療產業創新,醫務衞生局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工作,其中不少得到社會各界和議員的支持。我們會積極推進有關工作,落實《施政報告》中的各項承諾和指標。

(一)發展醫療創新樞紐 

我們提出發展香港醫療創新樞紐的政策建議獲得不少持份者的正面回應。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我們會發揮香港的優勢,推動醫療創新,目的是不論藥物來自甚麼地方,我們都有機制可以為香港市民引入高質素、有效的藥物,以達致「好藥港用、研發惠民」。我們提出的長遠目標是建立香港「第一層審批」的藥物和醫療器械註冊機構。為此:

(1)我們已於十月三十一日獲正式通過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亦於十一月一日在現行藥物註冊制度上設立全新的「1+」機制,容許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在符合本地要求並經專家認可後,只需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1+」機制推出後,已經有藥企表示會按這個全新機制為新藥提出申請在香港註冊。

(2)除此之外,我們亦會於二○二四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以重整及加強藥物以及醫療器械的監管和審批制度,並探討長遠將中心升格為獨立機構。

為了建立高質量、符合本地要求的臨床數據,我們也會充分利用香港和大灣區在質與量的優勢。明年,我們會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統籌香港公私營醫療界別的臨床試驗資源,並會與深圳園區協同發展,務求推動以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的目標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臨床試驗網絡合作。我們亦會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設立「聯網臨床研究支援辦公室」,推動醫管局在臨床研究和試驗方面的工作。

(二)跨境醫療協作

隨着大灣區的發展,跨境的市民越來越多,所以跨境醫療協作非常重要。多位議員亦就此向政府表達了很多有用的意見。我們會積極推進有關工作,其中包括:
 
(1)於二○二四年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將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初步目標是在與香港長者有密切關係的大灣區城市,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作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試點,以及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我們已就「試點計劃」展開工作,衞生署正進行市場調查,邀請現時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並很熟悉長者醫療券使用守則及交易申報程序的香港醫療機構提供其在大灣區設置、營運或管控的醫療機構的資料和運作情況,供政府參考。政府亦會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包括醫療機構的地點、質素認證及管理和營運經驗、對長者醫療券的了解,以及能否提供及應付一定數量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作為選定參與試點計劃機構的標準。籌備工作完成後,我們會再向市民說明計劃的詳情和實施細節。

(2)我們建議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的安排得到很多議員的支持。我們會繼續與大灣區相關政府商討,盡早落實,為病人於醫院之間「點對點」直接運送,提供更佳支援。

(3)另外,其他跨境合作項目也包括醫管局將參加國家的醫院認證標準的評審認證,確保我們的醫院可以達到國際醫院評審水平。我們亦會考慮以策略性採購服務的模式善用大灣區的優質醫療機構,幫助減低香港市民在公營醫院的輪候時間。

(三)增加醫護人手供應和培訓交流

議員與我們同樣關注醫護人手供應的問題。政府稍後會向立法會提交草案,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及《護士註冊條例》,希望可以引入一些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和護士,以紓緩牙醫及護士短缺的情況。希望屆時得到議員繼續支持。另一方面,我們亦會探討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希望可以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加入醫管局或衞生署服務,從而解決公營服務人手短缺的問題。 

我們也會建基於「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所得的經驗,加強香港與內地其他城市、地區醫療人才的雙向培訓和交流。

(四)加強數碼健康紀錄

加強數碼健康紀錄是我們明年推展的另一項重點工作。醫健通自二○一六年正式開始運作以來已完成兩個階段的發展。截至今年十月,近580萬市民已經登記醫健通,佔全港近八成市民。在龐大用戶基礎之上,我們會推出「醫健通+」五年計劃,按「四個統一」的策略,即「統一電子病歷」、「統一治理流程」、「統一健康工具」和「統一數據平台」,將醫健通提升為一個集合數據互通、服務提供,以及流程管理功能的綜合醫療資訊基建,讓醫健通可以有效地支援基層醫療健康發展及跨境醫療服務。我們稍後會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介紹有關計劃的詳情。

(五)提升口腔健康

為提升口腔健康,基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的「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的初步建議,我們計劃在未來兩年推出以下措施,推廣以預防牙患為主的基層牙科護理服務,包括在二○二五年內,我們會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銜接小學學童牙科保健服務,資助13至17歲青少年使用私營牙科檢查服務。我們會資助部分費用,引導青少年在完成接受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後,仍然繼續維持定期牙科檢查的習慣。另外,我們會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增加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的緊急牙科服務。我們在二○二四年第三季亦會加強現時由衞生署向有殘疾或特殊需要人士提供的特殊護理牙科服務,並會優化關愛基金下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 

(六)持續推進基層醫療發展 

多謝各位議員的支持,我們在去年已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為香港未來的基層醫療發展定下路線圖。其中,我們已於本月十三日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的市民篩查和跟進高血壓和糖尿病,超過400名家庭醫生已參加計劃,當中涉及超過30個醫療機構,覆蓋600多個服務點。除此之外,我們亦於同日推出為期三年的「長者醫療券獎賞先導計劃」,長者只需要在特定基層醫療服務,用上至少1,000元的醫療券,就會自動獲發放額外的500元醫療券獎賞。這些醫療券獎賞同樣可用於一些特定基層醫療服務。我們期望計劃可以引導長者更好利用他們手上的醫療券,以達致加強預防疾病和健康管理的政策目標,並配合《藍圖》的發展方向。

為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的理念,由十月六日開始,所有政府資助的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已規定只有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指南》)的醫生方可參與。截至十月底,已有超過3 500名家庭醫生登記在《指南》,相比《藍圖》公布時增加約三成。

我們亦會按《藍圖》的建議,於二○二四年內成立「基層醫療署」,體現管治及加強協調統籌,確保市民有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

(七)推廣精神健康 

政府非常重視市民的精神健康。因此,我們在本月十七日的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討論了精神健康相關新措施,並且宣布會推出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及早識別及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

另外,我們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廣精神健康的措施,包括在三間地區康健中心引進先導計劃,為市民進行精神健康評估,亦會與社區機構合作,透過已接受培訓的輔助醫療同工,為輕度至中度的個案提供適時的介入、治療和復康服務。換言之,不僅是篩查,我們亦會有一些介入的服務提供。

另外,我們亦留意到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因文化和語言的關係,着實需要一些特別的支援服務。所以,我們會與非政府機構合作,試行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的服務中心。此外,我們亦會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為市民提供即時支援及合適的轉介服務。

(八)推動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是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板塊,我們會繼續推進中醫藥全方位及高質量發展,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未來的工作重點包括:

(1)在二○二五年,我們會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勾劃香港中醫藥長遠發展策略及方案;

(2)另外,會透過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深化中藥檢測科研及標準制定工作,作中藥鑑別、檢測、科研和教育用途;

(3)我們亦會繼續加強中西醫協作服務;

(4)隨着中醫醫院於二○二五年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我們在明年內會與內地中醫醫院建立策略合作機制,支援中醫醫院開院籌備工作和持續發展;

(5)我們亦會進一步加強中醫臨床人才隊伍的建設,持續推展中醫藥人才交流及培訓項目。

(九)推進公營醫療服務

醫管局會繼續優化醫療服務,包括減少耳鼻喉科及骨科兩個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也會於瑪麗醫院根據國家認證標準設立全港首間胸痛中心,目的是改良心血管疾病病人的診症流程,提升病人的存活率。另外,醫管局會建立母乳庫及母乳捐贈機制,為未能由其親生母親餵哺母乳的嬰幼兒提供母乳。

(十)加強抗擊傳染病能力 

在這方面,香港必須具備憂患意識,為將來可能出現的新發傳染病作好準備。因此,政府會提升本地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也會強化與內地的聯防聯控和人才培訓,以及透過本地大學,促進國際間在疫苗等範疇的科研合作。

(十一)結語
 
最後,我再次衷心感謝各位議員對醫務衞生局的各項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和支持。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致力推行各項措施,保障市民的健康,確保香港的衞生和醫療體系繼續維持高水平的服務和持續發展,並希望與立法會和廣大市民一起努力,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對醫療帶來的挑戰。

我在此呼籲各位市民,記得在十二月十日於區議會選舉投票,盡我們的公民責任,關心、同心建設我們的社區。我謹此陳辭,懇請議員支持《施政報告》和致謝議案。多謝。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