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野外首次發現「吸血鬼病毒」,為自我複製而捕食其他病毒

來源:南方都市報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在理論上已經知道,有些病毒會捕食其他病毒,這與大多數自我複製的病毒不同。現在,馬里蘭州的一個研究小組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這一過程,其中涉及「衛星」和「助手」病毒。

據報導,論文主要作者、馬里蘭州大學巴爾的摩分校(UMBC)的生物學家德卡華奴(Tagide deCarvalho)表示,當看到這種被稱為「吸血鬼病毒」的噬菌體時,他簡直不敢相信。

「吸血鬼病毒」是一種能感染細菌的病毒,它的菌株會咬住土傳病毒的「頸部」,即病毒外殼與病毒尾部連接的地方。

「吸血鬼病毒」(紫色)咬住「助手病毒」(藍色)的頸部。「吸血鬼病毒」(紫色)咬住「助手病毒」(藍色)的頸部。

此前,從未有人見過噬菌體或其他病毒附著在另一種病毒上,兩種病原體之間的病毒關係被稱為「衛星」和「助手」。

「衛星病毒」是一種傳染性病毒,它的整個生命週期都依賴於「助手病毒」的支持。

研究小組研究了一個衛星噬菌體樣本,其中包括在土壤中發現的一種鏈黴菌(助手)。

通常,噬菌體有一個整合基因,不會直接附著在助手菌上。

樣本中的「衛星」被研究小組的學生命名為MiniFlayer,它是已知的第一個沒有整合基因的「衛星」。

由於它不能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脫氧核糖核酸) 中,因此每次進入宿主細胞時,它都必須靠近它的「助手」MindFlayer才能存活。

80%(50個中的40 個)的「助手」頸部都有一顆「衛星」。80%(50個中的40 個)的「助手」頸部都有一顆「衛星」。

實驗表明,80%(50個中的40 個)的「助手」頸部都有一顆「衛星」。

生物科學教授埃里爾(Ivan Erill)表示,MiniFlayer和MindFlayer已經共同進化了很長時間,這顆「衛星」一直在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基因組,以便與「助手」聯繫在一起,共同進化至少有一億年了。

埃里爾研究小組的研究生、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洛迪高伊利亞·馬斯高路分析了「衛星」、「助手」和宿主的基因組,發現了這種前所未見的病毒關係的更多線索。

大多數「衛星病毒」都含有一種基因,可以在進入細胞後整合到宿主細胞的遺傳物質中。

從那以後,只要有「助手」進入細胞,「衛星病毒」就能繁殖,宿主細胞分裂時也會複製「衛星病毒」的DNA和自身的DNA。

文/南都記者 陳林